经过多日治疗,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小儿外科病床上的患者小杰(化名)终于可以开始吃一些东西了。回想这几天的经历,小杰父母越想越后怕。
导致小杰入院开刀的“元凶”是11粒“小钢珠”,商品名是磁力珠,也叫巴克球。小小的金属球看似不起眼,但差点夺去小杰的生命。
小杰术后康复顺利。通讯员供图
11粒小球导致4处肠穿孔
小杰今年3岁,刚上幼儿园。上幼儿园第一天,他说肚子有点疼,父母和老师以为孩子是害怕上学,都没太在意。
很快,小杰的腹痛加重了,进行腹部X光检查发现腹腔内有一串连在一起的异物。考虑到情况严重,小杰在凌晨被送往珠江医院小儿外科。
“患儿腹痛腹胀的症状很明显,腹部影像检查结果很清晰,腹腔内足足有11颗并排的珠子。”珠江医院小儿外科主任、教授杨六成回忆。他判断,孩子肠穿孔情况不得而知,疼痛又不断加剧,需要立即进行急诊手术,“当处在不同肠管中的磁力珠合并在一起,强大的磁力会夹挤肠管,被压住的肠管会逐渐缺血、坏死,最后穿孔。”
小杰术前的X光片。通讯员供图
一旦穿孔,肠内容物溢出至腹膜腔,可能会引起弥漫性腹膜炎,除了剧烈腹痛、腹胀等症状,严重的会导致休克甚至死亡。
手术中杨六成才发现,11颗磁力珠分别位于3段不同的肠管,已经导致了4处肠管穿孔。通过腹部一个小切口取出磁力珠后,杨六成教授带领团队成员吴凯、王健俊等立即切除缝合了两个贯穿样穿孔的肠管,修补了另两处穿孔的肠管。
术后第9天,小杰终于可以开始吃东西,并于近日顺利康复出院。
“夺命玩具”网上可随意购买
杨六成表示,这个暑假中他接诊了多位吞下各种异物的孩子,“吞得最多的就是硬币,还有拉链头、螺丝帽。但这些物品,大部分情况下都能自然排便出来。”
但磁力珠对幼儿的风险尤其大。磁力珠不同于普通异物,因磁力而相互吸引,容易夹挤肠管,根本无法自己排出,基本都会导致肠穿孔。
取出的小钢珠。通讯员供图
记者在多个购物平台上搜索“磁力珠”,可以找到颜色各异、价格不一的各种商品。在“适用年龄”一项,记者发现可以选“2岁以下”“2至5岁”等等,但无论哪个年龄段,都有产品可以买到。
“尤其是有些磁力珠是彩色的,孩子可能一把抓起来当糖吃了。家长必须意识到,磁力珠这样的东西,吃下去很可能就需要开刀。”杨六成郑重提醒家长,一定要慎重给孩子买磁力珠、巴克球等小型带磁力的玩具。
南方日报记者 钟哲 通讯员 伍晓丹 韩语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