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封感谢信被送到了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回忆起救人那一刻,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神经外科主任牟永告教授说:“当时经理急着找医生,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救人。救死扶伤是医生义不容辞的责任。”
感谢信
时间回到2020年12月20日21时30分左右,广州的华泰宾馆内,一阵急促的呼救声引起了不小的骚动。“请问有没有医生!有一位顾客突发心脏骤停,请求帮助!”
此时,牟永告和几位学生正在华泰宾馆会议室召开年终课题研讨会。听到宾馆经理呼救后,他们没有任何迟疑,立即赶赴事发餐间。
患者是一位五十多岁的中年男性。他瘫在包间沙发上,口吐白沫,口唇紫绀,呼之不应,脉搏微弱,呈叹气样呼吸。亮明医生身份后,牟永告和学生合力把患者平放到地上,方便实施抢救。
从医三十余年,牟永告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事发当时气温较低,患者同行人员告知,患者有高血压病史,平时也没有有效的药物控制,病发前有少量饮酒。牟永告在短时间内,通过对患者的检查,结合当时同行人员反馈的情况作出了初步判断,心源性猝死的可能性很大。
“立即执行心肺复苏!”在打120联系救护车的同时,牟永告指挥现场人员开始了抢救。牟教授以及在场的蒋小兵、王振宁、段昊、李德培、何振强、郭小瑜几位医生轮流接力心肺复苏长达20余分钟。
“一,二,三,四……”,每一次按压带来的胸廓起伏,都是在全力以赴为患者接续一分生的希望。眼见患者口唇逐渐红润,也恢复了自主呼吸,患者的呼吸及循环情况明显改善。李德培医生更是三步并作两步赶去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急诊科取来了呼吸球囊,大大提升了急救效果,众人接力为病人入院前抢救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在120救护车到场后,因为患者脉搏仍然微弱,心电监护提示室颤波,牟永告一行继续配合急救人员开展下一步的医疗救治,辅助心脏除颤十余分钟。随后,三名医生协助急救人员将患者抬上救护车,一路护送到了附近的医院。看到病人被送入急诊病房,他们长舒了一口气后悄悄离开,想拭拭额上的汗珠,轻一抬起,才发觉手臂早已酸麻。此时,已是深夜11时多。
几日后,华泰宾馆向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发来了感谢信,向牟教授和他的几位学生表达了诚挚谢意,点赞他们是“德艺双馨的好医生”。“我没想这么多,自己只是做了一名医生都会做的事,不值得大惊小怪。” 牟永告说,“现在只记得,当时天好冷,心却是热的。”
牟永告提醒,冬季是心血管疾病高发季节,市民在天气骤冷的时候外出一定要注意个人安全,若有不适要及时引起重视寻求救助。商场宾馆等空间范围较大的场所若有条件,建议配备一至两名掌握基本急救常识的卫生人员,紧急情况发生时能够正确使用设备仪器实施抢救。相关部门应加紧策划,提升公共场所急救设施覆盖率。
“有时候,近处可得的AED除颤仪和呼吸球囊就是挽救生命的金钥匙。”牟永告说,再配合基础急救知识的全民性普及和规范化培训,如此双管齐下,才能在危急情况发生时及早反应。即使是医生不在场的情况下,也能挽救更多的生命。
【记者】朱晓枫
【通讯员】陈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