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官捐献,让生命突破生与死的藩篱。
2015年1月1日起,我国全面停止使用死囚器官作为移植供体来源,公民志愿捐献成为唯一合法来源。
2020年12月19日,在第五届中国—国家器官捐献大会上,原卫生部副部长、中国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委员会主任委员黄洁夫透露, 2019年中国完成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5818例,广东逝世后器官捐献量达890,排名全国第一。
今年,尽管有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但有组数据还是亮眼的——截至11月底,我国仍有4768例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
目前,全国有125个OPO组织(人体器官获取组织),有173家移植医院,其中广东有19家医院,排名第一,涵盖所有器官移植门类,移植等待时间较之前大幅缩短,服务能力和质量已达世界先进水平。
以广东省人民医院为例,2019年10月2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正式文件发布,认定广东省人民医院获得肝脏移植与肺脏移植执业资格。这意味着,广东省人民医院共获得心脏,肾脏,肝脏及肺脏四项器官移植执业资格。
在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郑树森表示,我国肝移植的数量,排名全世界第二位,肝移植患者的5年生存率达到了75%以上,基本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尽管器官捐献移植的“中国经验”反响良好,但存在一些改善的空间。
根据中国器官移植发展报告(2019年),2019年,每位捐献者平均产出的心脏器官数为0.12个,平均产出的肺脏器官为0.15个。
大量心肺器官真的被浪费了吗?
“不能说是浪费,都没有会做(心肺)的医生,只能说是器官利用率低。”黄洁夫说,器官移植是高精尖的技术,尤其是做心脏和肺移植,一名有经验的外科医生至少要经过3到5年的训练,才能熟练地操作心肺移植手术。
黄洁夫透露,我国已启动器官捐献移植的两年专项整顿计划,争取在明年上半年出台修订后的《人体器官捐献和移植条例》,进一步规范器官捐献移植系统的各部门职能,建立一个更加高效透明公平的器官捐献移植体系,“相信在两年之内会看到一个大的变化。”
修订后的《条例》有何亮点?
“‘公民自愿捐献器官是器官移植唯一合法来源’一定要写入条例。”黄洁夫说,虽然器官买卖等现象并非主流但仍然存在,为了严格打击器官买卖等损害人权的行为,公民自愿捐献一定要写入条例。
同时,要从法律层面明确各部门的职能,如人体器官获取组织,不能让医院既动员捐献又实施捐献。应由OPO组织负责获取器官,医院和医生负责实施移植手术,二者之间应没有利益冲突。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叶启发教授表示,下一步OPO组织要做两件事,首先是必须要在规定服务区域内活动,一旦跨区域获取器官,即为非法行为。第二是,进一步打通中国红十字会系统与OPO登记系统,一旦有人把器官运输到不该输送的地方,则按器官买卖进行论处。
器官捐献费用能否进入医保?黄洁夫认为,器官移植需要的设备、耗材、药品造价不菲,做一个肝脏移植大概需要30万到70万元,肾移植30万元,心肺移植差不多六七十万元。但器官移植的免疫药物已经纳入医保,“希望随着医改的成功,器官移植的医疗服务有可能成为基本公共医疗卫生服务。”
【记者】黄锦辉 实习生 洪博
【摄影】李细华
【通讯员】郝黎 张蓝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