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年底,都是交通发展的关键节点。
今天,又是载入广东交通发展史的一天。
潮汕环线、紫惠高速、大潮高速等9条高速公路同步通车,为广东在“交通强国”试点建设的元年,写下亮丽的一笔——广东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在全国省(区)率先突破1万公里。
1万公里,是什么概念?
如果把1万公里的广东高速首尾相连,可以绕地球四分之一周,可以从中国最北到最南折返一个来回,可以从广东最北到最南折返8个来回……
短短31年,高速公路发展至如此惊人的数目,广东为什么能?
今天,从广州出发,到粤港澳大湾区的任何一个城市,半天就可以往返。难以想象,从广州到中山现在1个多小时的路程,在改革开放初期,开车竟要七八个小时。
改革开放以来,在广袤的南粤大地上,高速公路发展气贯长虹。
1989年,广东省第一条高速公路——广佛高速建成通车。广佛高速的建成,让沿线各地尝到了交通便利的甜头,各地政府把改善公路交通环境作为改善当地投资环境的重要举措。
在多种投资模式推动下,1993年,广东首条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建设,并采用菲迪克模式进行工程管理的高速公路——佛开高速公路正式开工。
同年12月,广深高速公路建成,并于1994年全线试通车。1997年7月1日,广深高速公路正式通车运营,连通了广州、东莞、深圳和香港。目前,广深高速的日均车流量由最初的7.11万车次增至2019年的近60万车次,极大地促进了珠江口东岸的经济发展。
进入新世纪,广东高速公路的发展迎来了“三年三大步”的飞跃:
——2003年,广东中心城市到山区市全部通高速公路;
——2004年,广东实现了地级以上市全部通高速公路;
——2005年,广东与陆路相邻各省都通了高速公路。
至“十二五”末,广东省高速公里通车总里程突破7000公里,全省实现“县县通高速”。
“十三五”期间,广东高速公路建设连破“大关”——在2014突破6000公里的基础上,2015年突破7000公里、2017年突破8000公里、2019年突破9000公里,今年成为全国首个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1万公里的省份,创下了连续7年全国第一的“广东长度”。
高速公路“高歌猛进”的背后,是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以贯之谋发展的政治定力。
一直以来,广东省委、省政府始终将“交通先行”作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广东省高速公路网规划(2020年—2035年)》《交通强国建设广东试点实施方案》等一系列规划文件出台。
特别是,对照“交通强国”目标,围绕粤东粤西粤北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尚未完善,粤东、粤西与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的交通联系有待加强的问题,强筋骨、补短板,交通作为国民经济主动脉作用日益显现。
至今年年底,粤东粤北粤西地区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5100公里,超越粤港澳大湾区。随着河惠莞高速、汕湛高速、中山至阳春、玉林至湛江等建成通车,粤东西北地区联系粤港澳大湾区形成多条主通道,广东省基本完成国家高速公路粤境段建设任务。
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闭环路网”正在形成。在大湾区内,横向的几条跨江通道——虎门大桥、珠江黄埔大桥、港珠澳大桥、南沙大桥、深中通道、黄茅海通道、狮子洋通道等已经建成、在建或正在加快推进前期工作,与纵向的广深高速、广珠东线、广珠西线等“黄金通道”一起,织起大湾区的“梯状”快速通道。今年通车的深圳外环高速一期、惠清高速、花莞高速二期等高速公路,使湾区内的高速公路网不断完善,快速交通网络正加快形成。
将沿海区域“串珠成链”的广东滨海旅游公路先行段已开工,这条路连接14个地市、38个县(区)、164个乡镇(街道)、15个产业园区、20个滨海新区,串接7个滨海旅游组团,辐射72个A级以上滨海旅游景区……全面支撑起我省沿海经济带的发展。
几年间,广东正构筑起均衡协调、面向未来的高速交通网络,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注入无穷活力,奏响了建设“交通强国”试点的最强音。
“十三五”以来,广东高速公路新增通车里程超过3300公里。
高速公路建设的“广东效率”背后有何秘诀?
“广东在国内开创了系统研究推广应用设计标准化的先河,推动高速公路建设又好又快发展,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党组成员、总工程师黄成造介绍。
“十三五”以来,广东持续推进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造价管理标准化并全国创新开展了设计标准化、施工安全标准化等一系列现代工程管理理念和制度研究、推广、应用工作,建立、健全从业单位信用评价体系规范建设市场管理,通过一系列的标准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精作“广东标准”。
标准化管理在博深高速、乐广高速、潮惠高速、包茂高速等项目试点推行取得一定效果后,逐步在汕昆高速、汕湛高速、潮汕环线高速等项目推广实施。目前,已在全省高速公路建设项目中全面推广应用。
在“广东标准”的推动下,一大批精品工程、绿色公路涌现,建成惠清高速、鹤港高速等部、省级公路示范项目和港珠澳大桥、南沙大桥、深中通道等成为令世界瞩目的“超级工程”。
同时,广东省高速公路设计标准化成果的先进性、创新性和实用性,还应用到全国多个兄弟省的高速公路建设中,对全国高速公路设计标准化的研究与实践都具有重要示范和借鉴价值,对推动行业进步,提升高速公路建设理念,提高高速公路的用户体验和服务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8年,省交通运输厅组织力量对公路工程施工和造价标准化等指南进行调研、修订,在公路工程施工标准化方面,对综合管理、路基、路面、桥梁、隧道、交安、机电、房建等8个方面的标准化指南统一进行修订,并将适用范围扩大至普通干线公路和公路改扩建工程,形成更加系统、全面、适用的公路工程标准化的管理体系。
标准化工作的背后,是交通运输行业不断深化改革、向交通强国目标坚实迈进的决心,更彰显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据统计。在标准化的推动下,“十三五”期间,我省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总体节约造价5%—6%,5年共节约造价600亿—700亿元,高速公路建设重点环节造价管控更见成效。
经过多年的发展,广东推进高速公路建设形成了六大方面的“广东亮点”:强化广东标准,夯实品质工程基础;强化现代工程管理,提升质量保安全;强化建设制度创新,提升管理水平;强化建设市场管理,规范履约信用行为;强化招投标监管,促进公平竞争择优;强化阳光政务建设,打造廉洁工程。
“看着乡亲们家门口的路越来越宽,致富的路越走越顺,再苦也值得。”见证通车后,紫惠高速T8标梁场负责人张晓峰心情激动。作为高速公路“建二代”的他,所负责的箱梁制造,是高速公路建设的关键环节。
现代交通基建工程早已不是钢筋、水泥、混凝土的固定模式,而是越来越大型化、标准化、工厂化、装配化,越来越有“科技范儿”。然而,把“不可能”变成“可能”,让工程从图纸变为现实,最少不了的还是建设者们的坚韧勇气。
崇山峻岭间,海岸涂滩上,无数广东交通建设者,风餐露宿、勇担重任,将“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时代精神演绎得动人心弦。
特别是今年,因新冠疫情一度按下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暂停键”。广东统筹疫情防控和交通发展,将“两难”转化为“两全”。
一方面,为守住疫情防控的“南大门”,广东交通人冲锋在2000多个联合检疫站,开展检疫查控,构建严密的防疫网络。另一方面,为把疫情影响降到最低,广东交通建设率先复工复产,至2月底,全省交通系统包括在建高速公路项目在内的90个重点项目便实现100%复工复产。
“通过实行‘网格化’联防联控,充分发挥智能建造优势等措施,深中通道很早实现项目全线全面复工,同时提高产业效能,争分夺秒抢回施工。”深中通道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3月初,深中通道就有超7000名建设工人投身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大潮,为全省复工复产做了很好的示范。
化危为机,变压力为动力。广东高速公路投资持续高位增长,据统计,1-11月,全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1890.4亿元,为年度计划的102.2%,同比增长18.7%。其中,高速公路完成投资1186.3亿元,为年计划的98.9%,同比增长11.9%。
“对照年初1300亿的投资任务,交通运输行业自我加压,力争完成投资2000亿元,助力我省‘六稳’目标的实现。”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厅长李静表示。预计至2020年底,全省高速公路年度完成投资超1200亿元,为“六稳”目标实现作出了积极贡献,彰显经济第一大省的“广东担当”。
“十四五”的大幕即将拉开,广东建设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蓝图已经铺就:广东将加快建设深中通道、黄茅海通道,推进狮子洋通道、莲花山通道等跨江通道前期工作,加快建成能力充分、方式协调、集约利用的跨江跨海通道群。同时,加快完成广东省国家高速公路通道扩容,稳步推进机荷、深汕西、开阳、广深、江中等国家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推动形成“十二纵八横两环十六射”主骨架高速公路网络。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没有翻不过的山,没有跨不过的坎。
这就是万公里高速路背后的广东力量。
南方日报记者 袁佩如 李赫 唐子湉
摄影: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