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就现在,绍兴黄酒,开坛。”
国庆假期尾声的晚上,九鸟发了一条朋友圈。半小时后,茶泡上了。很快他又更新道:“今朝有酒今朝醉,这是植屋人最多的一次,多谢各位长辈好友捧场。”
植屋的聚会
26岁的九鸟,来自浙江金华,是一名庭院设计师。在广州老街区东山口,他开了一家名为“植屋”的民宿,给人“一头扎进了丛林”的新鲜感。
一年来,植屋吸引了众多街坊、文艺青年、高校教授捧场。被东山口一栋栋小洋楼串联着,隐形的社交网络不断连接、生长,成为“老城市新活力”的新注脚。
年轻人在东山口小洋楼前拍照,老居民擦肩而过。 黎詠芝 摄
谈笑有鸿儒
左邻右里亲近之网
两年前,九鸟从深圳到广州。为何选择广州?九鸟坦言,是因为他发现深圳很多花鸟虫鱼,源自广州花地湾。
在选址新的工作室时,他邂逅了东山口。“虽然老旧,但很干净规整,建筑很美,也有文化味儿。”很快,九鸟物色到这间建于1932年的民国小洋楼,租下一楼70平方米的空间,将自住、工作合二为一。后来知道民宿这个“新生事物”,于是改造3个房间出租,既活用了闲余空间,又帮补了房租。
“植屋”,顾名思义以植物为卖点。屋前庭院种满各种各样高低错落的植物,它们茂盛而强势地霸占着整个空间。
房客@韩misa曾经担心“住在摆满植物的民国老房子里是什么体验”,入住后发现“去过的人都会珍惜在这里的时光“。“神仙房东”“宝藏男孩 ”“艺术家”,都是房客对房东的评价。
植屋的庭院
改造一所90高龄的老房子,难题不少。“房子上一次整修是10年前了。”九鸟花了大半年,一手一脚把房子清理、整修、翻新了遍,同时最大限度地尊重原本的格局。
装修风格很“森系”:一扇近两平方米的枣木大门,打横往几个大花坛上一搁,便成了茶几。在庭院里俯拾几片叶子,用纸张、玻璃压制,就是独一无二的装饰品。
家具很多是淘来的。“墙角的广府人家橱柜、茶几上的压台玻璃……邻居家淘汰的旧物,发现正适合,就顺手搬回来了。”
邻居们看到他拾掇的绿意盎然的庭院,都爱过来串门。在东山口,九鸟体会到久违的邻里亲近感。他印象最深的是,住附近的大学教授深哥喜欢到植屋来喝茶聊天,“我们第一个晚上聊到了凌晨2点。”
植屋的客厅。受访者供图
“似曾相识燕归来”
老街区重生之网
“似曾相识燕归来”,招待街坊们品酒这天,九鸟还发了一条朋友圈。
实际上,“燕归来”的默契几乎每天都在演绎。
中午12点,买菜去。从植屋到龟岗大马路的菜市场,步行不过10分钟。“但通常一去就是一个小时,因为一路会遇见各种朋友,拎着菜就闲聊几句。”出发前,九鸟给记者“打底”。
老友相逢的第一站是器物坊“静山”。踏进小院,一名短发女孩便笑道:“九鸟你来啦。剪了头发,好清爽!”
静山内的花街砖、水泥墙、小楼梯保留着原有格局,正是东山口人家的特征。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新河浦吸引军政要员、华侨显贵、商贾名士在此结庐营宅,构成了有别于西关大屋,融汇中西的“贵东山”气场。连绵的树影下,独栋小院、清水红砖、三角山墙的小洋楼静立在秋光里,仿似走进民国建筑速写本。
街区规划,久久为功。
早在2000年,广州市政府就将新河浦地区纳入首批 “历史文化保护区”,并于 2006 年完成了保护规划编制。面对城市拆建大潮,地处老城中心的新河浦得以保持完好的历史风貌。
“这家咖啡馆,门面又装修过了。”九鸟留着沿途的点滴变化。“街区的保护意识越来越强。政府规定外立面不能随便动,居民也会自发做一些保护性整修。”这是一种良性循环:“环境更好,租金水涨船高,对店铺的特色化要求更高,否则很容易被淘汰。”
位于东山口中共三大遗址,也成为网红打卡地。黎詠芝 摄
路过中共三大会址广场,几名年轻人跟着手机导航寻找目的地——逵园咖啡馆。业主怀着恋土情结请来文保专家修缮,在外恢复建筑的历史原貌,对内进行功能改造,树立了东山口别墅自主更新的典范。
这种微循环、内生式的更新,备受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系主任王世福肯定。他认为,官方力量与民间力量,理性对待与街区的共生关系,很好地维系着街区活化的步伐。
兜兜转转,穿越了大半个新河浦。类似逵园的咖啡馆、手作店、照相馆、设计事务所如同散落的珍珠,被无形的线索串联起来。以洋楼群为场景,构成了新河浦“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的展示片段,多元共治的社区治理也在这里生根。
路牌标示体现新河浦街区良好的规划意识。
“梦开始的地方”
文艺社区构建之网
越接近龟岗市场,餐饮小店、居民来往渐多,文艺范掺入几分烟火气。
恤孤院路上,一栋翻新过的红砖小楼里,飘出阵阵咖啡香。这是一家文艺生活馆,它有一个临街的大橱窗。今年夏天,九鸟用20多种蕨类植物在这里营造了名为“夏”的景观。
正是植物,播下了九鸟和新河浦街坊网结缘的第一颗种子。
在新河浦涌沿岸,坐落着片区最完整的洋楼群,经修复后被改造为生活馆、设计工作室。其中一家名为“橄榄山”,九鸟称它为“梦开始的地方”。
两年前,九鸟在橄榄山打造了庭院景观;隔壁“灯塔”艺术空间的主理人看到十分喜欢,又请他设计了自家的庭院。随着橄榄山运营步入正轨,静山、百鸟之歌、江岭北一号等“网红店”先后开起来了。
扎根于新河浦的梦之树,就这样开枝散叶。
今年7月,一个名为“搭话”的建筑展在灯塔空间开幕。开幕式上,九鸟见到了很多新老朋友,既有新河浦的老友们,也有主持了永庆坊改造的“竖梁舍”艺术总监宋刚等建筑行业专家。他们共同探讨新河浦的城市更新与社区共建。
官方和民间共同举办的“搭话”建筑展。马艺天 摄
官方力量也加入到这场“搭话”中。越秀区商务局作为展览指导单位,寄望于打造活态街区的新型发展模式。“在建筑师、设计师的合作下,让有机的城市更新自然地发生。”商务局负责人说。
官方合伙策展并非首次。今年3月中旬,越秀区引入高端文旅资源,举办了新河浦第三届ARTTITUDE概念联动展。12个艺术家+12幢东山别墅,碰撞出别样火花。
“规划师不再仅仅局限于空间、肌理、情怀,更应思考如何将“再文化”转换为街区发展动力的共识。”王世福提议搭建各方对话的平台,将政府决策、经济收益、数据分析、产权制度、公众参与等都组织到这个共享协商的平台之上。
流连在龟岗菜市场的档口,你看不出九鸟是一个异乡人。“中午做个韭黄炒蛋、糖醋排骨和青菜,再焖点猪脚晚上吃。”粤菜已然成为九鸟的家常便饭。“房东做饭超级好吃”“我去那天是端午节,房东还做了粽子和小米粥”……许多房客留言点赞九鸟的厨艺,视为独特的旅行住宿体验。
据《广州市民宿旅游专项发展规划(2018-2035)》统计,东山口现有民宿约60家,知名的如觉园1984、东山别院、馨园等。它们都由独栋洋楼改建、拥有多个房间,已相当于“酒店”。而植屋客人和房东同吃同住一个屋檐下,更接近原始的民宿理念。
东山口一家民国风情为设计卖点的民宿。
今年9月1日,《广东省民宿管理暂行办法》正式施行,民宿认定有了官方标准。更多采用微改造的“绣花”功夫,九鸟琢磨着民宿体验新模式,让手作香与民宿嫁接,生成复合的经营业态。
外表腼腆的九鸟,如今已然融入老广州。他指着寺右新马路对记者说,从这里一眼就能望到城市的CBD。但回到植屋,又是完全独立的私密空间体验。
于一座城市而言,九鸟可能没有意识到,像他一样的异乡人,无心插柳间,织就一张邻里和谐、老街重生、文化再造之网,网住了东山口的新活力。
南方日报记者 黎詠芝 朱紫强 莫依蓉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除署名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