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凌育坤:四十年无悔坚守 医者担当践初心

2022-06-30 17:42 来源:南方网

  凌育坤,男,1960年3月生,是广东省平远县石正镇先锋村人。1978年2月响应祖国号召,应征入伍,服役于解放军54458部队。

  1982年退出现役,凌育坤同志通过部队选拔到解放军54405部队卫生员训练队学习医疗知识,做了一名卫生员,之后又被选送到解放军165医院、解放军167医院进修,从此与医疗服务结下了不解之缘,选择了回到家乡深深扎下根来,做了一名“赤脚医生”,以一位退役军人的初心、忠诚和担当,在农村基层医疗卫生事业中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脱下军装 扎根农村

  凌育坤同志复员返乡后,按当时政策,城镇兵由当地政府安排就业,而农村兵则是自谋职业,因此,他面临着就业难题,是务农?城里找工?还是发挥部队所长,立足乡村做“赤脚医生”?在朋友相邀下,他先后到国营工厂、镇政府打零工,经过一年多飘泊的日子,他看到农村、工厂都存在缺医少药的问题,农民、工友一旦生病无法得到最近的医护,便暗下决心,立足乡村,把部队4年时间学到的医护技能,奉献给家乡父老乡亲。

  想法一旦决定,他马上找到当时的大队书记王万生,谈了自己的想法。王书记听到后,既高兴又担忧,高兴的是,荒废多年的乡村卫生站终于有合适的人去管理;担忧的是,现有条件实在简陋,只有一间土坯房、一只中药柜子和几把镊子,大队实在拿不出钱来购置必要的医疗设施。“只要大队支持,我会按战地医院因陋就简的办法,先搞起来”。就这样,在村干部和亲人们期盼却担忧的眼光中接过简陋的村卫生站,凌育坤同志东拼西凑筹措了200多元,购置了最简单的器械和常用药品,开始了先锋卫生站近40年艰辛的创业史,40年里与乡里乡亲朝夕相处,40年里与老百姓水乳交融,把部队学到的医疗知识尽心的服务到广大农村百姓。

  勤学苦练 医者仁心

  部队战地医疗与农村的医疗有较大差距,在农村做“赤脚医生”,什么都得懂,态度得真诚、热情,尤其是得“瞧得好病”,真正能为病人排忧解难,百姓才信你。但这,谈何容易?为此,凌育坤参加专业院校的学习培训,取得《嘉应学院医学院毕业证》、《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等,订阅了《乡村医生》等大量的医疗杂志认真学习,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勤于请教,一有时间便向老“赤脚医生”家里跑,询问遇到的病例情况的处理办法……通过不断的学习、钻研,凌育坤治疗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能力和水平逐渐得到了提升,一些急病、慢性病被医治好。

  农民是最质朴的,他们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是不会欠药费的,但当时农村穷,农民苦,一些就诊百姓说这次先看病,有钱才还,凌育坤总是安慰说:乡里乡亲,看病要紧,对家境清贫的,往往帐都不记,百姓便口口相传,先锋卫生站“小坤生”扬名周边,就诊的不仅是本村村民,而且还有周边江西寻乌,兴宁黄槐、黄陂,梅县梅西等方圆几十里的群众。2003年的一天晚上11点多,他为了补充当日药柜用去的药,在从药库中取药时,因连续劳累不慎从近2米的梯子上摔断了股骨,住院治疗了半年多时间。周围群众一开始不知道情况,“卫生站怎么连续几天不开门”。后来,“小坤生住院了”的消息传出后,周围群众纷纷前来探望,一些不知道他在那里住院的群众把鸡蛋、青菜送到他家门口,表达群众对他早日康复,尽早返岗的祝愿!

  1997年盛夏的一天晌午,卫生站还有不少等待就医的病人,忽然一农妇背着发高烧的小孩心急如焚闯进来,哭着说“医生,我从竹岭赶过来,求求你救救我儿子!” 竹岭是临省江西省的一个村,当时因交通不便,到先锋卫生站需要步行3个多小时。凌育坤见状,取得了其他病人谅解,赶忙接过发烧而至不会再哭闹的小孩,同时叫护士调杯葡萄糖水,为其喂服,随后赶忙根据小孩的症状针对性实施了救治措施:打针、服药等,让小孩躺在床上仔细观察,待小孩高烧慢慢退了下来,此时,已是中午2点多钟,凌育坤已是汗流浃背,疲惫不堪,周边病人看在眼里,动情地说:小坤生,休息一下吧!

  接管先锋村卫生站以来,几乎没有休息过一个星期天,甚至大年除夕的合家团年饭都因还在接诊而一拖再拖。卫生站刚开办之初,名声还不大,就诊群众相对少,并且当时车辆少交通不便,那些生病的老人就通过家人请他出诊,他无论多远,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背上药箱,骑上自行车就走,几次因天黑路滑,自己不幸摔倒,疼痛难忍,但在信念驱使下,爬起来又推着自行车向病人家中走去。老百姓就是从这些点点滴滴的事情中感受到先锋卫生站是自家的卫生站,凌育坤这位退伍军人就是自家的保健医生。

  2017年3月19日,是一个阴雨天,约12点半正准备下班时,一辆面包车从上丰村急驰而来,直奔先锋卫生站,车一停下,车上下来的人急促地说“小坤生,可能煤气中毒,快救人!”,他二话不说马上上车,见那病人已昏迷且口周出现了樱桃红色,赶忙进行人工呼吸,经过约20分钟紧张的反复抢救,病人终于喘过气来。好不容易救过来一个,以为可以放松了,正在这时,又一辆车开了过来,打开车门就说“小坤生,这里还有一个!”,他以为听错了,马上跑过去,见又是另外一个煤气中毒的,于是神经又再次绷紧,迅速上车对其进行心肺复苏,过了一会儿,病人渐渐恢复了呼吸,刚救醒第二个人,发现第一个人又进入昏迷状态,此时大汗淋漓的小坤生又奔过去实施人工呼吸,救醒后马上叫司机送至县人民医院。后来,家属转达了县医院医生的敬意,说如果不是预先抢救,两个病人就难于同时复生,纵使复生,也难于达到正常人的生活,甚至脑死亡!经了解,原来是某建材有限公司为了修建石灰窑,工人师傅用氧割电焊作业,由于当天气压低,工人操作不当,诱发煤气中毒,好在及时得到救助,才抢救回了两个工人的性命,挽救了两个家庭,也挽救了该民营企业,该企业也从当年的20多人发展到现在的50多人。

  2021年6月19日傍晚,一位73岁的村民在其他医院就诊后,病情不见好转,家属因信任凌育坤医术就把她带来就诊。问诊期间,她突然伏在诊台上,情况异常,初步检查后发现她已停止呼吸,凌育坤知道她有心脏病史,马上叫其家属呼叫120,同时紧急喂其服用救心丹,又立刻对其做心肺复苏,约十五分钟左右救护车到达,护士对其注射肾上腺素,继续心肺复苏,约摸半小时后病人脸色慢慢恢复,后救护车将其转送至县人民医院继续治疗。她的家人看在眼里,感动在心中。几天后据家属反馈,大医院诊断当天确实是因心肌梗塞导致突然昏迷,接诊后进行手术,救治成功。类此事情不胜枚举,从死神手中拉回的病人,既有八九十岁的老人,也有青壮年,还有呱呱坠地的婴儿,近40年来,挽救了许多危重的患者,为维护一方百姓的安康献出了医者的心血。

  落实政策 呵护百姓

  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后,大年初二上级通知,要求以村为单位做好新冠疫情的宣传和防控工作。经过排查,先锋村有一家是疫区返乡人员,镇里要求每半天跟踪上报一次健康情况。凌育坤马上按要求落实上报,并在期间建议在没有防护设施的情况下,医护人员和其他陪同人员要与返乡人员保持一定的距离,测温情况由返乡人员通过手机拍摄后转发上报,他的这一建议得到上级肯定,在县里推广。同时,他发挥好乡村医疗站联系群众广、老百姓信任的优势,宣传防疫、抗疫知识,把上级要求发放的宣传资料,第一时间发出去,起到很好的宣传效果。他持续做好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对有嫌疑的病人其行程都询问得比较清楚,对发热病人婉拒并嘱其到医院发热门诊就诊,严格落实上级要求的“哨点医院”的规定。

  几十年来,党的农村政策不断改革和完善,农村卫生和医疗工作进一步重视加强,政府逐步增加对基层医疗硬件和软件的投入,推进农村卫生站标准化建设,以激发基层卫生站发展活力,以期做到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村。凌育坤认真按照上级的部署,做好村民的基本医疗档案、农村防疫等基础工作,对常住村民的健康情况基本了然于心,村民到卫生站看病,他基本上知道是什么病,该用什么药,遇到他都拿不准看不透的,就建议家属往上级医院送,先锋村老百姓基本上实现了“小病不出村”的目标,党在先锋村的卫生健康政策,通过凌育坤得到了很好的落实,老百姓由此离不开先锋卫生站,衷心拥护党的好政策。

  凌育坤同志就是这样一位平凡的乡村医生,始终牢记军队的培养教育、始终不忘军人本色,自食其力,自主创业,立足基层、无私奉献,守护着百姓的安康,守护着农村的安宁,用实际行动谱写新时代军民鱼水深情的新篇章!

编辑:何敏辉   责任编辑:林涛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