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广州担当:创新“最强大脑” 区域核心引擎

2019-01-08 10:39 来源:南方日报

  岁末年初,从广佛同城到广中携手,广佛中三城打开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协同发展的新空间。

  近年来,广州与深圳、香港、佛山等大湾区城市加强互访和学习。去年12月底,广州市政府、广州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签署了举办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的合作协议,香港科技大学在南沙办学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合作的最新成果。5.6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已形成7000万人口、超10万亿元的庞大经济体量,粤港澳大湾区无疑是全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

  这里形成了多元产业格局,特别行政区、经济特区等行政区划和自由贸易试验区等经济区域叠加,以科技创新、金融服务、制造业为主导产业,集合了纽约湾区、东京湾区、旧金山湾区的主要功能。

  对标世界级湾区的发展路径,以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省会城市的广州将如何担负起建设大湾区主阵地职责,发挥好核心城市的示范带动作用?

  千年大港面向湾区再出发

  “西九龙—广州南,动感号。”

  首次坐上广深港高铁,毕业于香港科技大学机械工程专业的博士吴池力满怀感慨地发了这样一条朋友圈,配图是香港西九龙高铁站。35分钟后,他即可到达南沙庆盛站,在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进行技术成果转化。

  不久前“官宣”主导制定出电子纸国际标准的奥翼电子成为全球电子纸显示器供应商之一。“经过虎门大桥可去往东莞寻找下游生产厂家,坐高铁21分钟去到深圳福田寻找适配的电子元器件,再过去就是有大量科研人才的香港。”研发总监王喜杜一语道出了南沙的区位优势。

  摊开地图不难发现,在粤港澳大湾区11座城市中,广州处于地理核心位置,而广州最南的南沙更是占据了粤港澳大湾区的地理几何中心。

  以南沙为中心,半径50公里画圆圈,可覆盖广州、深圳、珠海、香港、澳门等环珠江口城市;半径延长至100公里,这个“圆”可覆盖粤港澳大湾区的全部11座城市,以及白云机场、宝安机场、香港机场、珠海机场、澳门机场5大国际机场,其辐射效应可见一斑。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香港商人霍英东就被南沙的地理优势所吸引,发出“南沙有像香港尖沙咀那般繁荣的潜质”的感叹。

  纵观世界湾区发展史,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三大世界级湾区都是依港而兴。人、财、物等要素在短时间内快速向港口集聚,让城市逐渐崛起,衍生出“湾区经济”。

  南沙港区上,码头集装箱操作昼夜不息。南沙港码头的宽阔车道,一侧连接着广阔的珠三角腹地,另一侧直抵全球各大城市港口,成为广佛肇、珠中江等珠三角城市群通向海洋的必由之路。

  2018年,广州港集团货物吞吐量突破6亿吨,拥有各类码头泊位807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76个,开通集装箱航线209条,广州南沙港成为国际货物到达华南第一站,也是珠三角制造企业“出海”的桥头堡。

  去年,《进一步深化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下称《深改方案》)印发,明确要求广东自贸区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粤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等为重点,进一步扩大对港澳服务业开放,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合作示范区建设。

  作为广东自贸区面积最大的自贸片区,南沙正努力打造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充分发挥国家级新区和自贸试验区优势,加快建设大湾区国际航运、金融和科技创新功能的承载区,携手港澳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未来将在平台建设、贸易投资、服务贸易自由化和科技创新、人才交流等方面与港澳对接。截至去年10月,落户南沙的港澳企业累计达到2644家。

  自古以来,广州就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对外贸易历史可以追溯至秦汉。历史选择了广州,也成就了广州,作为世界历经2000多年长久不衰的大港,广州见证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和发展。

  南沙港是天然深水港,南沙的开发建设使得广州从一个河港转变成真正的海港。通过与佛山、中山、珠海等珠江西岸城市合作,一个实力雄厚、合作紧密、分工明确、服务全面的世界级港口群,将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有力“后盾”。

  从大湾区几何中心到交通中心再到粤港澳大湾区合作示范区,面朝大海又面向湾区,一个更加开放、连通世界的南沙将为向洋而兴的广州注入更强大的力量。


  超级平台担当湾区“创新源”

  两个多月前,粤港澳大湾区海珠推介会暨香港科学园交流会上,学者专家人头攒动。东部琶洲岛、西部海珠创新湾、中部中大国际创新谷……广州海珠区打造“创新岛”的路径向参会的香港企业代表娓娓道出今后的新前景。

  “中国第一展”——广交会展馆所在地琶洲,无数中国企业在此接受市场的启蒙和磨砺,紧邻展馆的琶洲数字经济创新试验区悄然崛起,演绎世界知识经济时代的大湾区发展新篇。

  “我常常和别人说,琶洲有‘三好’——基础好、伙伴好、人才好。”在科大讯飞高级副总裁杜兰看来,其优势在于千年商业文明积淀的产业基础、互联网巨头组建的上下游伙伴和能让人才沉淀的发展环境。

  目前,琶洲数字经济创新试验区已有18家企业拿地布局,包括腾讯、阿里、复星、国美、小米、YY(欢聚时代)、唯品会、科大讯飞……根据规划,未来琶洲将以互联网服务及新媒体、新兴信息技术服务、量子通信、电子商务、新型金融、人工智能六大产业发展为主导。到2025年,仅琶洲西区互联网产业营业收入将达到5000亿元,新增就业人口10万人。

  “琶洲今后的二十年,是一个黄金时代,而粤港澳大湾区又给琶洲注入新的生命。”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教授陈新滋预言道。

  有学者总结,经典湾区的形成包括四个阶段,主要是港口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和创新型经济阶段,三大世界级湾区均已迈入创新经济阶段,一体化发展进入良性互动。粤港澳大湾区要走向创新一体化发展,一系列联系湾区城市群、面向世界的重大平台将成为创新驱动的源泉。

  中新广州知识城已上升为国家级双边合作项目。在“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机遇下,知识城围绕“世界知识城,湾区创新源,国际人才港”,全力打造国际知识驱动创新的战略高地和超级平台。

  “在这里待了两年,证明了当初从新加坡来到这里发展是正确的。”来恩生物医药有限公司CEO李烈涛表示,项目诞生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杜克学院,两年前移师大湾区的“湾顶明珠”,看重的正是这里的城市有熟悉的新加坡味道。

  视线往南,广州南站是华南最大最繁忙的高铁站,2017年全年旅客到发量高达1.35亿人次,日均到发旅客量达37.2万人次,位列全国第一。近日公示的《广州南站周边地区规划修编》显示:广州南站周边地区包含七大组团,未来南站核心区将有5条地铁线路通过,将重点发展包括智能康体、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与健康、先进装备制造,空间上相应布局多个组团作为产业发展承载空间。

  “以前从香港尖沙咀坐船到南沙至少需要2小时,高铁开通之后,35分钟就能从南沙庆盛到达香港西九龙站。”霍英东研究院物联网研发总监高民带领的初创团队已经进阶为广州码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伴随着广深港高铁的贯通,他们团队提供基于微信的室内定位一体化解决方案,选择了在广州南站周边落地。

  重大平台是发挥湾区经济集聚和规模效应的重要连接点,比如日本经济产业省推动的“产官学结合”计划,在空间上打造大企业、小企业、科研机构、大学、政府和金融机构相互合作的平台,为东京湾提供支撑。

  参照世界级湾区的经验,以改革开放再出发为新起点,立足城市比较优势,发挥好中新广州知识城、南站商务区、琶洲数字经济创新试验区等平台的功能作用,沿着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的足迹,这些都为广州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进珠三角核心区深度一体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综合城市功能构筑核心定力

  在广佛同城的第十年,这两座市政府直线距离只有18公里的城市再次携手,共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共建万亿级产业集群,着力将广佛同城化推向更广领域、更高水平、更深层次、更具内涵的新阶段。

  城市群之间实现规划对接、产业协作、环境共治,交通网络是重要的先行基础。

  未来,广佛双方计划新增7条线对接,共有10条地铁线路互联互通;五号线东延段在终点站黄埔客运港,预留了与东莞地铁一号线换乘的接口;广州地铁18号线明确南延中山……

  广州强大的综合交通枢纽门户功能,正在将城市之网向大湾区城市群伸展开去。广州正以更加积极的姿态主动融入和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城市。

  纵观世界三大湾区,每个城市和地方都有自己的特殊的优势和条件,它们各自发挥着重要作用。实现优势整合,正是大湾区城市群发展的成功之道。广州依靠什么来担当核心引擎的功能,有效促进大湾区人才、技术、资金的汇聚流动和优化配置?这也是面对稳中有变、变中有忧,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经济形势和“一核一带一区”的区域发展新格局,广州的战略定力所在。

  一个世界级的榜单或者能带来启发。全球最权威的世界城市研究机构之一GaWC发布了2018年世界级城市名册。结果显示,广州的排名也再次上升到Alpha级别,在世界一线城市中排名第27位。

  GaWC是一个全球城市“网络关联度”的排行榜,这个“网络”是由175家跨国公司通过业务关系建立的。简而言之,GaWC是根据全球先进性生产服务企业的布局情况,以衡量城市的服务业水平、全球联通性与城市活力。从这个评价视角看出,城市的经济指标不再是唯一的竞争力表现,和其他城市的联系度、城市的综合功能都成为分量越来越重的考量。

  纵观数千年世界城市发展史,真正能保持长久繁荣的城市,多数具备均衡、多样的功能。作为世界一线城市前“30强”,广州被认可为全球唯一千年不衰的商业城市,一路走来经历岁月的打磨和考验,城市发展始终建立在综合性城市这一基础特性之上:

  ——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广州历史人文积淀深厚,承载着全省最多的“最强大脑”。有普通高等院校79所,建有国家重点实验室7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33个,汇聚了广东全省70%以上的科技人员和95%的博士。

  ——截至目前,吸引了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投资者前来投资创业,累计3万家外商投资企业在广州落户,实际利用外资总额超过850亿美元,297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广州设立921个项目。千年商都努力迈向全球资源配置中心。

  ——广州港开通集装箱航线197条、通达全球200多个港口和城市,货物吞吐量、集装箱量列全球沿海港口第五、第七位;白云国  际机场2017年旅客吞吐量达6584万人次、航线覆盖全球220个航点,居国内第三。强化枢纽门户功能,广州努力打造联通全球的网络枢纽新高地。

  改革开放先行一步的优势,国家中心城市的优势,综合交通枢纽的优势,国际商贸中心的优势,科教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这些都是广州综合城市功能的体现。

  而这正是广州城市的定力所在,其背后是城市崛起和繁荣的决定性、基础性因素。增强综合城市功能出新出彩,就要以功能多样、综合发展创未来,释放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的强大引领力。

  广州,一个面向世界、展望未来的均衡发展城市,未来也将是建设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主阵地和区域发展核心引擎。


  ■故事

  期待大湾区发挥创新协同作用

  港澳人才的广州“双城记”

  每周往返于香港、南沙两地,是香港籍科研人才高民早已习以为常的事情。自2007年在香港科技大学博士毕业后,高民来到当时刚刚落户南沙的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成为最早参与研究院筹建的技术人才之一。

  “当时我们都调侃南沙是个‘三无地区’,无超市、无的士、无巴士。”回忆起当年初到南沙的创业经历,高民感慨良多。他还记得,与香港的方便繁华相比,当时的南沙还是村镇模样,交通不便、人烟稀少,“现在高楼越来越多,广深港高铁直接连通南沙和香港,地铁18号线也在建设当中,交通越来越便利,来南沙工作、创业和生活的人也越来越多。”

  来南沙已经步入第12个年头,高民见证了南沙的巨大变化,也目睹并参与了粤港科研协作的进展历程。高民专攻物联网技术方向,目前担任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物联网研发部总监,同时也是一位青年创业者。由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孵化的广州码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就是他带领的其中一个创业团队。

  香港和内地的科研成果如何对接?从过去到现在这都是两地一直思考的问题,而数据的对接共享则是重中之重。在南沙的这段时间,高民还促成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在南沙设立面向港澳的分中心。

  一组引自国家超级计算机广州中心的高速光纤,自番禺徐徐延伸而来,最后接入广州超算南沙分中心。在这里,世界顶尖的计算资源变得触手可及。

  从2016年建成至今的两年时间里,广州超算南沙分中心成为面向港澳提供超算及数据服务的主窗口。依托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搭建的专用数据通道,截至去年9月,已有169个港澳及海外科研团队利用广州超算南沙分中心进行科研运算,累计购买约6000万核时的超算资源。

  “香港的科研水平很高,但缺乏大型基础科研设施,让香港科研界得以分享广州的超算资源,不仅能提高超算资源的利用率,也将大幅提升香港科研的创新效率。”高民表示。

  随着粤港澳合作的不断加深,高民对大湾区科技创新的进一步协作充满期待。“在科研成果转化的过程中,我们希望科技型企业可以通过多方合作享受产业化‘一条龙’服务,结合不同城市的科创资源特点,在孵化、成长等不同发展阶段得到相匹配的资源支持。”此外,南沙交通的持续改善和粤港澳人才机制的创新也是高民十分关注的事情。他认为,随着大湾区内同城化的推进,将有更多的港澳籍科创人才选择来这里扎根发展。

  接下来,广州将推进与港澳市场互联互通,在促进投资便利化、人员车辆往来便利化和跨境贸易便利化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全面降低口岸制度性成本,还将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新创业基地,支持港澳青年来穗创新创业。


  ■计划

  组建8个专项工作小组

  广州全力推进大湾区建设

  记者从广州市发改委获悉,目前,广州已成立由市委书记任组长的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并组建了科技创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生态环境保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知识产权保护、旅游一体化等8个专项工作小组,着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下一步将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突出深化营商环境改革,提升市场化水平。学习借鉴香港、澳门经验,加快建立与国际高标准投资和贸易规则相适应的制度规则,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营商环境。

  二是突出加强科技创新合作,共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深度参与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争取国家、省在大湾区布局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研机构和创新平台落户。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支持港澳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来穗共建协同创新平台,推动科研成果在广州转移转化。

  三是突出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具有世界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发展实体经济,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壮大云计算、数字经济等新经济新业态,提升传统优势制造业。加大对创新型中小企业扶持力度。

  四是突出扩大对外开放,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加快建设“一带一路”重要枢纽城市,增强国际商贸中心功能,推动外经贸转型升级。借力达沃斯论坛等国际高端平台,吸引跨国公司和国际组织总部落户,推动引智引技引资向更高层次发展。

  五是突出增进民生福祉,共建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圈。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大湾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进在穗工作生活的港澳居民在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方面享有与内地居民同等待遇。

  六是突出抓好重大合作平台建设,提升穗港澳全面合作水平。加快南沙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建设,探索粤港澳协同发展新模式。共建国际健康产业城,推进中新广州知识城、琶洲数字经济改革试验区、广州南站商务区等一批特色合作平台建设。

  七是突出加强文化交流,共建人文湾区。发挥广州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对外文化交流活跃的优势,建设岭南文化中心和对外文化交流门户,推动大湾区文化繁荣发展。


  ■观点

  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国际贸易和投资研究室主任王海峰:

  广州要打好“五张牌”

  “广州是粤港澳大湾区的地理中心,也是广东省省会城市。从粤港澳大湾区层面上来讲,广州是区域的经济文化和教育中心,也是金融、贸易以及航运枢纽。”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国际贸易和投资研究室主任王海峰表示,广州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要着重打好“五张牌”:

  第一张“牌”是改革。王海峰表示,广东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当中,广州首先要承担的责任就是改革,包括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以及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等方面的改革。

  第二张“牌”是开放。“粤港澳大湾区最大的优势就是对外开放。”他表示,港澳是自由贸易港,在此背景下,广州要建设国际性科技、金融、航运、贸易和文化枢纽,就要进一步扩大开放,当好对外开放的主阵地。

  第三张牌是融合。王海峰认为,广州是珠三角连接南北和珠江东西两岸的枢纽节点,要实现区域内物理层面和经济层面的融合。“广佛中之间的融合是广州的服务业和佛山的制造业、中山的生产服务业融合;广州还要和深莞惠等珠江东岸城市融合;第三个层面是要加强和港澳之间的互动融合。”他认为,当前珠三角和港澳的交通设施基本联通,下一步可在人员自由流动方面继续发力。

  第四张“牌”是科技创新。“核心是广深港三个城市之间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和互动。”广州和香港有全国一流的教育资源和科研资源,而深圳则是全球最有活力的创新城市之一,三者应该加强产学研合作,打通创新链条。

  第五张“牌”是实体经济。珠三角是全球重要的制造中心,粤港澳大湾区要打造新进制造业和生产服务业的高地,广州要在高质量发展方面继续发力,推进企业的优胜劣汰。“广州民营企业较多,但存在活力不足的现象,要完善市场退出机制,为新经济、新产业腾挪空间。”

编辑:罗予岐   责任编辑:骆田子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