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广东省科技创新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展现了广东在促进科技创新、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方面的积极探索和担当作为。近日,针对《条例》中对成果转化进行规定和说明,华南技术转移中心(以下简称“华转中心”)从成果转化、技术转移机构建设、国际合作交流等方面进行了解读。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是促进科技创新的重要环节,技术转移机构和技术人才队伍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主力军。广东虽然在科研投入、专利申请量、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等方面持续领跑,但科技成果转化仍然存在着转化流程繁琐、转化周期过长、科研人员转化动力不足、市场对接不畅等“堵点”问题,“不能转”“不愿转”“不敢转”的情况依然存在。为此,《条例》作了系统性、创新性、可操作性的制度设计。
《条例》第四章第三十六条明确提出,鼓励建设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和培养技术转移人才队伍,鼓励建设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培养技术转移人才队伍,提供技术转移服务,完善技术转移人才评价机制,开展技术转移人才职称评定。利用财政性资金设立的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科技成果转化收益的单位留存部分,可用于对在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作出重要贡献的技术转移人员给予奖励,人员奖励支出纳入绩效工资总量并单列管理,不纳入绩效工资总量调控基数。这一政策破除制度性障碍,有助于打破现有绩效工资体系的限制,为事业单位科研人员发放现金奖励提供了可操作空间,确保科研人员可获得与其创造价值相匹配的劳动收益,真正体现了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机制。
《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2023)》显示,当前珠三角地区科技成果转化以直接转化为主,即以企业实际需求为导向进行技术研发并实现成果转化,而通过对已有技术进行转让以实现成果转化的间接转化方式占比较小。
华转中心是由广东省政府统一部署,广东省科技厅、广州市科技局、广州南沙区管委会联合支持共建的国有创新服务平台。作为广东建设珠三角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的核心机构之一,华转中心正以《条例》的实行为契机,加速集聚整合国内外高端科技成果、人才、机构、资本等资源,努力构建“一站式对接、一条龙服务、 全生命周期、全要素网络”的技术转移转化生态系统,让先进技术更好转化为新质生产力。
华转中心总裁李奎博士介绍,技术转移机构亟须构建“以市场为主导、以企业实际需求为出发点、以人才为核心”的技术成果转移转化能力体系。华转中心率先在国内探索以“人才”为核心的技术转移新模式,提出技术转移转化的“三个转变”核心理念:从“以成果为核心”转向“以人才为核心”,从“以供给导向”转向“以需求导向”,从“注重成果对接”转向“注重能力对接”,走出一条具有“华转特色”的新型技术转移转化道路。
在服务高校院所科研成果转移转化方面,华转中心集聚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等378家高校院所4081名全球高端科研人才,提供解决方案1753项,推动1172项关键技术成果对接转化,累计促成8亿元技术交易额,带动企业创造经济社会效益超36亿元。同时,依托华转网,建成运营集聚国内外高端科技成果、专家人才、服务机构、服务商品的科技服务商城“科技MALL”,汇聚海量资源超70000项。
根据《条例》,成果转化收益可再投入高校科研院所的技术转移机构建设。李奎认为,这将有效提升技术转移机构及人员的积极性,也将激活高校院所的科研力量,带动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效率的提升,激励更多新生代人才加入技术转移转化的工作队伍,进而有力促进技术市场的繁荣。
为推动先进技术走进企业、走向市场,华转中心大力实施广东省企业科技特派员地市行、入企行、入园行等品牌活动,推动成果与需求精准匹配,为超过1000多家企业技术难题把脉问诊,解决技术难题。此外,华转中心还创新技术转移机制的区域联动方式,搭建粤港澳创新创业知识产权综合服务平台,进一步拓展技术创新转化网络。同时,华转中心牵头建设运营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广州南沙),按照“1+1+N+N”(“1个核心总部空间+1个专业服务载体+N个合作空间+N个境外支点”)运营模式,面向全球搭建离岸基地引智引才网络,加快布局离岸基地海外渠道站点。
在服务技术转移转化人才方面,华转中心还持续开展专题培训和交流活动,累计培养技术经纪人、技术经理人5000余名,不断培育壮大广东省技术经纪人才队伍,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学研深度融合。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邹长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