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南方网 > 新闻 > 专题推荐 2023上半年 > 聚焦中国侨商投资(广东)大会 > 对外报道 > 對外報道

岑奕浩:四十九载,唱响感人肺腑“孝义歌”

2022-07-06 09:09 来源:南方网

  岑奕浩,男,1956年7月出生,66岁,现为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白沙街道退休人员,家住白沙街道花园社区。

  事迹介绍

  数十年前,岑奕浩虽然一家有好几口人,但母亲是视力一级残疾,兄弟4人有3个残疾,老大是智力二级残疾,老三是肢体四级残疾,老四是精神一级残疾,岑奕浩作为家中的老二,是唯一一个健全的人。

  作为家中唯一的支柱,岑奕浩毅然承担起照顾全家四个残疾人的责任,坚持照顾了49个年头。他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绎着点点滴滴的亲情故事,埋头做着他认为该做的事,用他实实在在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孝老爱亲”,不离不弃,无怨无悔,用他并不坚实的身躯,为家人撑起了一片蓝天。

  左邻右舍每次提起他时,都赞不绝口,说他是一位默默付出的“大好人”,几十年如一日,不离不弃,无怨无悔。他的孝心和爱心感染了社区每一位居民,成为了大家争相学习的好榜样。

  17岁就担起家庭重任,用爱撑起一片蓝天

  今年65岁的岑奕浩,是一名普通退休工人。兄弟四人,他排名老二。他的哥哥今年67岁,从小因患脑膜炎造成智力障碍,智力仅相当于五六岁的儿童;三弟今年62岁,在上山下乡期间因意外导致肢体残疾;四弟今年58岁,年轻时因感情创伤造成精神分裂症。其父亲生前是供销社的一名普通工人,早年因患哮喘和肺气肿,成了家里的药罐子,不仅花光了所有的积蓄,还四处借债。母亲生前是一名环卫工人,年轻时就患有白内障和各种眼疾,因无钱医治,以致后来病情越发严重,最后导致视网膜脱落而失明。

  这样的一家子,当时挤在不足三十平米的房产屋里,经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因为父母久病缠身,岑奕浩高中毕业那年,一家老小的饮食起居、家中的琐事都压在了他稚嫩的肩膀上,那时他年仅17岁。

  要想维持家庭生计,给家人们一个好的生活,学手艺成为当时岑奕浩的出路。为了学好一门过硬的手艺,他选择去了江门市某家电公司上班,一开始是当学徒,三年后才转正。为了多挣钱,他经常加班加点,一天到晚要站十几个小时。白天,岑奕浩累得喘不过气来,晚上回到家,还要照顾生病的父母和三个兄弟,生活简直苦不堪言。

  同时,为了照顾家里的残疾母亲和残疾兄弟,他不敢选择离家远的地方工作,他也因此放弃了去顺德发展的大好机会。如今,岑奕浩每每想到那些曾经相濡以沫一起走过的心酸岁月,眼睛总是会湿润,“有时也感到很累,最艰难的日子里,我都怀疑自己快撑不下去了,但是每当看到母亲和兄弟们那依赖而期待的眼神时,我却总又告诉自己,生活再苦再难也要笑着走下去。”他说。

  困境中不离不弃,无怨无悔用情开创一片天地

  2001年,岑奕浩下岗了,在最困难的时候,他曾经走投无路,那个一直给家人最坚强依靠的好男儿,坐在天桥底下哭了。那一刻,积压心底的痛楚、疲惫、迷茫随眼泪倾洒而出。思过后、哭过后,岑奕浩心中积蓄的愁苦得到了释放与缓解,心里也敞亮了许多。他知道现实无法逃避,哭泣解决不了问题,只有迎难而上,才能争取幸福、捕捉光明。他暗下决心:“我不能倒下,千难万苦也要挺过去,还有一大家子靠我养活呢!”

  后来,他先后到江门棠下、外海、荷塘等地找过不下10间工厂,最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被潮连一家家具公司的老板看中并留了下来。由此,他得到了一份稳定且收入不错的工作。

  工作安定下来后,他便时刻想着给家人多一些钱,让他们过更好的生活。因此,他没日没夜地画机械图,由此眼睛落下了重疾,造成后来左眼视网膜脱落失明,身体也被搞垮了。

  2020年,疫情爆发时,母亲生病了,她心疼钱,坚持不去医院,病越拖越严重。在母亲生命中最后的日子里,老人大小便失禁,神志不清,他一个大男人硬是“赶鸭子上架”,每天给母亲喂水喂饭,擦洗身体,倒屎倒尿,换洗床单。

  或许正是骨子里不认命的韧劲,岑奕浩乐观坚强的奉献精神感染着身边的人。楼上的李大姐对岑奕浩是赞不绝口:“常常会看到浩叔给家人洗澡、剃头、忙里忙外,像他这样的大男人如此用心,几十年如一日地照顾亲人的人真不多。”

  因为家庭经济负担重,岑奕浩错失了好几个不错的结婚对象。直到32岁那年,他与厂里一名女子喜结姻缘。结婚第二年,患病多年的父亲去世了,母亲因积劳成疾加上伤心过度,导致双目彻底失明。那时候,妻子又生产了,岳父、岳母的身体也不好,经常需要人照顾。从此,岑奕浩肩负起了照顾三个家庭的责任,挣钱养家的重担全部落到了他一个人身上。他除了每天忙于工作,还要在三个家之间来回奔波,照顾好三个家庭的里里外外。

  相濡以沫,在清贫中相亲相爱,弘扬良好家风

  家风,也叫门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知礼仪、重家风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古人云:“家之兴替,在于礼义,不在于富贵贫贱。”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习近平总书记曾谆谆教诲。

  岑奕浩的家庭无疑是不幸的,但这也给了他们一家人朝夕相处的快乐。“小时候,父母亲就时常教导我,做人要堂堂正正,乐于助人,兄弟间要相亲相爱。”岑奕浩将“相亲相爱”的家风代代相传,感动乡邻。

  经过岑奕浩的悉心照顾和努力工作,他们一家人的生活虽然不算富裕,但也基本解决了温饱,生活渐渐有了起色和希望。

  “现在三弟自己有了自己的小家庭,大哥和四弟每个月都能领到特困金,还有医疗保险和老人中心送餐,大哥和弟弟都进了社区康园中心,大哥因为超过年龄退了园,现在逢年过节,街道、残联部门都会送来困难慰问金和慰问品。”岑奕浩对此心怀感激,“政府派人修建了一个新的冲凉房,智力残疾人及亲友会送来了一个电饭煲,残联又送来了一台洗衣机和小家电,还有爱心机构送给大哥的健身器材,多亏了政府和社会对残疾人的关爱,才有了兄弟们现在的幸福生活!”

  他知道,尽管他现在的家庭还是比较贫困,但他们兄弟一家相亲相爱,精神非常富足。他相信,他的日子会慢慢好起来;他相信,他会有和别人一样的幸福生活。他常说,人活着,要尊老爱幼、孝老敬亲,做本分善良的人。在遇到家庭困难时,要学会坚强,要懂得付出和关爱。

  女儿岑敏华也不无感动地说:“看到我爸这么多年的辛苦,太不容易了,所以我回来都尽量多帮他忙,多做点事。爸爸是我的榜样,也是我们家的精神支柱。”

  回馈社会,积极参加志愿公益服务

  看着兄弟们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岑奕浩想着自己为家人活了大半辈子,也想为社会做着什么。在闲暇之余,岑奕浩加入了江门市老干部金色年华艺术团,平时会在老干部大学活动中心上课,逢年过节会和团员们一起参加公益演出,回报社会。

  后来有人问他这么多年照顾这一大家子残疾人的感受时,他说:“我觉得所做的一切没有什么,已经习惯了,一点都不觉得辛苦,照顾好家人是我的责任,让他们幸福平安是我最大的心愿。我想尽我微薄之力,力所能及为家人们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最后,他还说:“不管怎么样,我一定会照顾他们,直到照顾不动为止。”这么简单朴实的一句话,是岑奕浩对兄弟们的承诺,而为了这个承诺,他已经坚持了大半生。

  49年了,一万七千多个日日夜夜,岑奕浩始终守在母亲、兄弟身边,不离不弃,精心地照顾一家人的起居,多少辛酸苦辣,多少风风雨雨,他用坚实的双肩挑起生活的重担,用最朴实的关爱抚慰亲人的愁苦。如今,四个兄弟在政府的帮助下有了归宿的地方,生活上也得到了一定的支持;母亲也在他的多年陪伴下百年归老,孝义两全。

  曾获荣誉

  曾荣获“先进青年称号”“五好职工称号”。

  2022年3月8日,获江门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评选为2021年度第四季度“江门好人”。

编辑:何敏辉   责任编辑:林涛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