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建英,女,生于1956年1月出生,丧偶,佛山市顺德区陈村镇大都村人,是一名65岁的农村普通妇女。
命运给这一个平凡的农村妇女开了一个“玩笑”,1987年,何建英的大儿子被热水烫到,导致全身大面积烫伤并被判定为智力一级残疾。几十年如一日,何建英一直精心照顾智力残疾的儿子,不离不弃。今年,她被评为“2021年第四季度佛山好人”,可她却认为这是“自己应该做的”。
命运给她开了一个“玩笑”
1986年,何建英迎来了他们的第一个儿子,一家人都洋溢在添丁之喜的祥和中,他们给儿子取名为区汉基,希望儿子能长成一个根基扎实,对社会有用的男子汉。
然而,命运却给何建英开了一个“玩笑”,在孩子1岁多的时候,因意外被热水烫到,导致全身大面积烫伤。虽然何建英当时已经及时送儿子到医院治疗。
“当年儿子被烫伤后,我从田里赶回来,抱着他就往医院跑,6间医院都不接收他,我们最后就被转到广州的医院去。”何建英回想起儿子被烫伤的画面,手依然紧紧地握住拳头,忍不住眼泛泪花,“当时被告知儿子身上的烫伤面积约70%,住了一个多月的医院,其实我和丈夫也做好心理准备了,但看到一丝希望,依然不想放弃。”何建英说,自己已经数不清当时孩子做了多少次手术,每一天都徘徊在希望和绝望当中。
由于烫伤程度太严重,虽然救回了一条命,但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孩子失去认知,患上了癫痫,被判定为智力一级残疾人,需要常年定期服药治疗,生活无法治理。
何建英称,出院后,随着孩子年龄渐长,但发现他学不会说话,四肢也不协调,察觉到事情没有那么简单。晴天霹雳的是,最终经四处寻医,鉴定何建英的儿子被判定为智力一级残疾。
随后,何建英与丈夫又生了两个女儿,两人一起撑起这一个家。“当时虽然日子贫苦,但是还算快乐。”雪上加霜的是,2015年,命运又再一次和何建英开了一次“玩笑”,何建英的丈夫因病逝世,家里的重担一下子又落在了何建英一个女子的身上。“当时,我老公被查出患有癌症晚期,不久后便去世了。”何建英回忆说。
孩子残疾、丈夫离世,接二连三的不幸遭遇,有如泰山一般压在了何建英身上。尽管如此,何建英没有倒下,她深知,孩子们需要她,家里需要她。随后,她凭着雪莲花般的坚韧、凭着一颗善良之心、凭着对家庭的责任和对亲人的挚爱,决定以“责任”、“爱心”、“坚强”支撑着家庭的一片天空,顽强地与灾难和不幸抗争。
几十年如一日照顾孩子
撑起一个家,并不是简单的事。据悉,何建英家里本来并不富裕,请不起保姆,为了照顾儿子,何建英只有打散工,维持生机的同时,也方便可以随时随地照顾儿子。
没有稳定的工作,儿子长期服药治疗需要一大笔费用,这样一来,经济上就更加困难了。
当地村委会知道何建英家庭情况后,考虑到她的实际困难,通过民政部门帮他们申请一些救助,希望能尽一点绵薄之力,照顾一下这个不幸的家庭。
悉心照顾孩子的何建英,每一天是怎么过的?据悉,每天清晨,何建英醒来之后,便收拾完家里的活计,然后给儿子区汉基清理个人卫生,擦脸、刮胡子、大小便、喂早餐……一整套流程下来就要三十多分钟。
“已经习惯了,不会觉得繁杂。”何建英说,因为区汉基大部分时间都只能躺着,自己总要侧着身子,弯着腰去适应儿子去照顾他,生怕他有哪里不舒服。区汉基因为烫伤留下的后遗症,吞咽能力就像一个一岁多大的小孩,何建英喂食的时候,就需要将食物切碎,煮软,区汉基才能很好的进食。
照顾一个智力一级的残疾人需要付出的心血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多年来,区汉基经常出现癫痫发作,全身抽搐,每次癫痫发作的时候,全家人都日夜看护,无法休息,出门看病上下车区汉基都不能自己走动,需要别人抱。
这些年来,在何建英的影响下,一家人也都在悉心照顾着一个智力残疾的病人,喂饭、穿衣、洗澡、大小便、上医院……尽管如此,一家人也从来没有抱怨过。
虽然饱受生活的磨难和岁月的摧残,但何建英依然乐观向上,对儿女们尽心尽责,衣食住行丝毫不敢马虎,可以说,她用柔弱的肩膀挑起了家庭的重担。
“儿子这几十年,我就伺候他,他有时候发脾气,我一般都忍着,不去和他计较。他是一个病人,我不能和他一样,我要好好的保护他,在我有生之年好好地照顾好他。”何建英说。
何建英的女儿说,这些年来,尽管命运不断捉弄,但这个家仍有母亲多年如一日地支撑、操持着,不至于被“打散”。她称,尽管母亲很操劳,但也一直都很关注自己的学习,从小到大不但在生活上无微不至的照顾,精神上也从没有放弃过对自己的教导和鼓励,她不但言传,而且身教,鼓励自己及家人要对生活充满勇气。“就记得虽然家里很困难,但是妈妈一直积极、乐观,从不怨天尤人。”何建英女儿说。
爱亲之情感动众人
尽管运命总遭受不公,但何建英从不抱怨。“日子怎么过是自己决定的,我要开开心心过每一天。”何建英说。
“曾经,我最担心的是我年龄大了,以后我不在了没人照顾他,还好,我的两个女儿都很孝顺,对哥哥也很照顾,以后可以接力照顾他。”何建英说,这几年,自己还曾积极寻找着相关的残疾人机构,但因最终放心不下儿子交由别人照顾,且疗养费也不在自己的预算范围内,最终还是选择由自己承担,将儿子放在身边照料。
如今,何建英对现在这样平静的生活很满意,很知足。她说,他们家一路走来,也离不开党和政府及村委会工作人员和邻里的关心与帮助。
她说,这些年来,丈夫生病去世,孩子残疾,有些重活不能干,每每遇到困难,都有热心的邻居来帮忙、串门,遇着活了就主动伸手,大事小情的,没少跟着操心受累。另外,当地社区工作人员也时常来看望,给予关照,帮助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这几十年,伺候孩子是我应尽的责任,加上邻居也很关心,政府也十分照顾我们,常常有补贴、尿布之类的物资配发,我相信未来会越来越好。”何建英依然笑着说。
就这样,一位平凡的65岁的农村妇女,不仅含辛茹苦照顾智力残疾的儿子三十多年,还要照顾一家人的日常起居。虽然经历坎坷,但她的脸上总是洋溢着灿烂的笑容,以一种乐观、开朗和豁达的心态,把一家人的日常生活过得阳光向上,充满正能量,感染着自己的亲属,也影响着周边的人。可以说,何建英是孩子眼中的好母亲、邻里之间的好模范,备受街坊四邻敬佩和称赞,她用那柔弱的双肩托起一片爱的天空,用一个女人朴实无华的情怀,书写着孝老爱亲的人生履历,感动无数人。
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何建英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她用一个女人朴实无华的情怀,书写着孝老爱亲的人生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