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于广东省阳江市阳西县上洋镇的双鱼城村,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底蕴——这里曾是明朝防倭戍边的重要卫所城。随着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工作的深入推进,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金生的带领下,双鱼城村实现了华丽蝶变,道路宽敞整洁、环境绿意盎然,一幅生态宜居、古韵新生的美丽乡村新图景徐徐展开。
然而,曾经这里却是另一番景象,日月塘公园荒草丛生,村内部分沟渠存在淤积、垃圾堆放点管理不足,雨季易出现排水不畅,影响村民生活品质。当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启动时,起初村民对政策不理解,不愿出让土地。面对阻力,张金生带领村干部深入群众,挨家挨户走访,发放倡议书、耐心讲解政策,利用村头大喇叭宣传,在文化广场醒目位置公示规划图与效果图,让规划蓝图清晰可见。随着工作的深入推进,张金生渐渐获得了村民们的理解和支持。
“党支部要发挥先锋堡垒、带头作用。”张金生告诉记者,为调动群众积极性、让他们参与到环境整治工作中,党支部通过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发放倡议书、党员干部入户走访、大喇叭广播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在这个过程中,党员率先垂范,村民积极响应,一户带一户“零补偿”主动出让31亩土地,乡亲们捐资1100余万元用于日月塘公园、文昌阁基础设施建设。
记者了解到,张金生统筹推进森林质量提升、乡村绿化美化、生态修复等工作,3年完成绿化树木种植上千株,修缮6.75公里古驿道本体,修复烽火台、驿站等遗迹。他创新“党建+绿化”模式,组织发动群众参与乡村绿化行动,完成4个自然村绿化提升,建设“四小园”42个,打造乡村绿化示范村4个。
环境是绿美乡村的基石,其风貌的提升同样需要基础设施的支撑。作为全县示范村试点,双鱼城村累计投入986.6万元,完成污水处理、雨污分流、村道巷道硬底化、垃圾屋等基础设施建设,共完成村内巷道硬化6.25公里,村道硬底化1.3公里,推动污水管网建设全覆盖,整治黑臭水体15处,解决了困扰村民多年的环境顽疾。
乡村环境的华丽蝶变,不仅重塑了村容村貌,更深深触动了在外游子的心弦。“很多在外打拼的村民看到自己的家乡变得这么美,就想回来看看,甚至留下来。”张金生笑言,现在每逢过年过节,返乡的村民络绎不绝,村里都热闹起来了。
值得一提的是,双鱼城村党支部通过组织座谈、上门拜访等,讲好村内产业发展规划。并积极鼓励乡亲返乡创业,打造田园综合体和旅游民宿等乡村游农旅项目,持续增强本村产业发展后劲。“村民会在村里种植西瓜、荔枝、圣女果等土特产,每逢节假日,他们便在村口售卖自己种植的农产品。”张金生表示,希望之后能通过打造电商平台,将村里的农产品销售出去,进一步增加村民收入。
展望未来,双鱼城村正在打造集采摘、垂钓、烧烤、农庄、民宿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串联起文昌阁、日月塘公园、古驿道、古井、石狗等历史文化景点,推动农文旅融合在村内“落地生根”,不仅要让村庄“美起来”、游客“走进来”,更要让乡愁“留下来”、产业“强起来”、村民“富起来”,让乡村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刘单燕 实习生 赵忆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