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银龄互助 情暖羊城!广州以“公益时间”打造“初老服务老老”模式

2024-12-04 18:42 来源:南方网

  今年12月5日是第39个国际志愿者日。习近平总书记给“银龄行动”老年志愿者代表回信精神在广州持续掀起学习宣传贯彻热潮。在广州市民政局的指导下,作为全国最早探索银龄志愿者服务模式的志愿服务组织之一的广州市志愿者协会,积极探索互助性养老,于2019年推出广州“公益时间”志愿服务平台,设置了养老志愿服务专区,从建立养老服务时间储蓄机制、动员激励银龄志愿者参与服务、搭建回馈循环体系等方面着手,打造互助养老志愿服务信息平台,开创了一个积极老龄化的新模式——“初老服务老老”模式,鼓励银龄志愿者贡献“银发力量”,有效拓宽了“银龄行动”的参与渠道。截至2024年10月,广州“公益时间”注册银龄志愿者累计超过2.1万名,注册银龄志愿服务队伍超700支。

广州粤晖家电义修队队长张朝广(左)和队员一同开展义修服务

广州粤晖家电义修队队长张朝广(左)和队员一同开展义修服务

  以服务兑换服务,助力“初老服务老老”

  近日,74岁的义修志愿者谈剑泉接到了荔湾区金花街90岁的陈婆婆在广州“公益时间”发出的“义修到家”服务订单。陈婆婆因行动不便,长期久坐导致下肢力量减退,摔倒风险加大,经评估后在社工的协助下发布了订单。谈剑泉接单后就带着维修工具包上门服务,结合实际在她需要帮助的地方安装好了扶手,陈婆婆对此赞不绝口。

  作为互助养老志愿服务平台,广州“公益时间”注重适老化设计,增设长者模式,简化注册流程凸显养老志愿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平台管理办法,细化积分激励机制,通过积分生成、积分兑换和积分捐赠等,进一步夯实“有能力时参与服务,有需要时兑换服务”的服务机制,吸引了一批银龄志愿者和队伍加入。依托全市社工服务站、颐康中心、养老服务机构、金融机构等成立376个“公益时间”志愿服务站点,银龄志愿者可通过养老志愿服务专区就近参加“银龄行动”,体验“在地培训、在地服务、在地兑换、在地颐养”的“一站式”养老志愿服务,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

  广州“公益时间”还建立养老志愿服务项目库,不定期更新志愿服务清单,为老年群体提供精神慰藉、送餐服务等普适性需求的通用型服务,以及助浴服务、家电维修、医疗保健、心理咨询等需要具备相应专业知识和资质的专业类服务,并联动全市176个“双百工程”社工站、178个颐康中心,发布符合银龄志愿者能力、专才、特点的志愿服务岗位。有需要的老年群体可以通过“公益时间”养老志愿服务的“下单-接单”机制,自行或委托他人提出服务需求申请,并经平台审核后向志愿者或志愿服务队伍派发服务订单,有效提升供需对接效率,达到“双赢”的效果。2024年10月敬老月期间,广州“公益时间”累计发布了近千场助老志愿服务活动,超过1.2万人次志愿者为21.4万人次社区困难长者提供服务,其中,60岁以上的银龄志愿者参与服务人数占比超过50%。

  培育银龄志愿队伍,让“银发力量”绽放绚丽光彩

  广州市志愿者协会早在2005年就成立长者心声热线志愿服务队,开通首条专为长者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的电话热线,并于2008年成立广州义工艺术团,深入社区开展义演,鼓励银龄志愿者发挥余热,践行“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两支队伍的队员均为银龄志愿者,平均年龄约65岁,且大部分队员的服务年限均超过10年。为培育壮大“银龄行动”队伍,广州市志愿者协会在2011年推出“青苗计划”,累计投入189.8万元,培育了284个社区志愿服务项目,其中助老志愿服务项目近100个,多个执行团队均为银龄志愿服务队伍。通过“青苗计划”在项目资金、队伍建设、专业培训、宣传推广等方面的支持下,西村街和苑近邻帮帮队等多支银龄志愿服务队逐渐发展壮大。2024年10月,启动“初老服务老老”品牌建设系列工作,全新升级“初老服务老老”志愿服务品牌,重点打造百支“初老”志愿服务队伍,设置“初老服务老老”统一标识,并通过“青苗计划”支持开展20个“初老服务老老”志愿服务项目和培育“初老”专才志愿服务队伍。

  坏掉的电热水壶、不会“摇头”的电风扇、不能发电的电蚊拍……在许多人眼里,这些小家电也许坏了就坏了,没有维修的价值,但是到了粤晖义修队的志愿者手里,却是他们长年坚持开展义务维修志愿服务“事业”的见证。粤晖义修队成立于2013年,成员均为银龄志愿者,年龄最大的有73岁,在“青苗计划”种子资金的资助下,11年来累计为广州的社区居民和困难长者开展了超1000场义修服务,维修小家电超2.7万件。2024年,他们得到公益基金会的支持,设立了全市首个义修志愿服务工作室。他们将以工作站为原点,向周边街道辐射服务,为出行不便的老年群体、残障人士提供上门维修服务,惠及更多困难群体。

  撬动社会资源增强银龄志愿服务“粘性”

  广州“公益时间”作为一种公益性质的互助养老平台,其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充足的资源扶持。通过参与“99公益日”筹款、社会组织公益创投等,累计撬动167.1万元慈善资源支持“长者微心愿”志愿服务项目、社区党员志愿者培育服务项目、“初老服务老老”志愿服务项目等活动开展。同时,动员企业、社会组织、专业养老服务机构等社会力量捐赠银龄志愿者礼遇及专业养老服务作为服务激励。截至2024年10月,广州“公益时间”上线总价值超41万元共7603份专业养老服务,服务内容涵盖健康体检、康复理疗、法律援助等,上线总价值超85万元共48838份生活物资和各类礼遇礼券,广受银龄志愿者的欢迎。

  经过五年多的发展,广州“公益时间”初步构建了“市-区-街道(镇)-社区”四级服务网络,逐步形成全市区域大循环、大流通,各行政区内小循环、小流通的服务模式,引导市、区、街镇的志愿服务组织、社工服务站、颐康中心各司其职、各显所能地激活银龄志愿服务效能。如番禺区社区志愿者协会创设区级“公益时间”积分兑换阵地,荔湾区逢源街道依托街道内丰富的小商户资源设计银龄志愿者专属积分激励,花都区花城街颐康中心为银龄志愿者提供“4小时志愿服务换1小时养老服务”的康复护理、陪伴就医、上门生活照料和家电清洗等专属激励。

  此外,“公益时间”倡导“二次公益”,鼓励“初老”志愿服务团队、助老志愿服务项目发起“积分公益项目”,向银龄志愿者募集时间积分开展面向社区困难长者的公益行动,倡导银龄志愿者主动捐赠时间积分为有需要的社区困难长者兑换养老服务和物资,实现时间积分和慈善资源的有效流转。

  养老志愿服务时数累计至1500小时的67岁银龄志愿者罗姨,近年来,陆续使用“为老积分”在广州“公益时间”上,为自己兑换了居家清洁等养老服务,也尝试过捐赠时间积分为她的长期服务对象陈伯兑换过康复理疗服务,以及拐杖伞、养老服务智能屏等实用的适老物资。

  多维立体讲好银龄故事,传递榜样力量

  为鼓励更多的银龄志愿者发挥作用,广州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形式,从扩大宣传、侧重引导等方面着力,以典型榜样的力量,多措并举带动、引导广大银龄志愿者续写银龄担当。榜样征集,每年12月定期面向全市征集具有代表性的5名银龄志愿者、5支银龄志愿服务队伍榜样,通过制作服务案例集、邀请媒体报道等形式,面向全市宣传推广。同时,广州“公益时间”年度报告会发布银龄志愿者服务榜单,如2022年,65岁的黄惠莲服务时数达2438小时,2023年最活跃的银龄志愿者区凤英在广州“公益时间”的志愿服务时数记录更是达到2768.9小时。推优评先,积极推荐银龄志愿服务代表评优评先,推荐一批优秀银龄志愿者、银龄志愿服务队伍代表先后获评为全国、广东省、广州市学雷锋“四个100”最美志愿者、最美志愿服务队伍,以及“广州好人”等荣誉称号。仅在2022年就有6个志愿服务组织、个人和项目荣获省、市级荣誉称号,其中,60岁的银龄志愿者吴晓静获评广东省、广州市“最美志愿者”,69岁的张朝广获评为广州市“最美志愿者”。拓展“融媒+”宣传渠道,开设直播栏目,邀请银龄志愿者先进典型直播分享志愿服务故事,组织银龄志愿服务队伍拍摄特色服务短视频,邀请具有专业特长的银龄志愿者录制科普视频等,带动银龄志愿者和数字时代“接轨”。2023年7月起,“探点”志愿服务系列特色短视频在微信公众号、抖音等视频平台上发布,这些以银龄志愿者、银龄志愿服务队伍为主人公的主题视频,一经上线就受到了广泛关注,至今播放量已超过5万人次。

  据统计,自2019年以来,广州银龄志愿者平均每年贡献志愿服务时数超27万小时,平均每人每年服务超12.8小时,累计服务近33.5万人次社区长者。银龄志愿者日渐成为广州常态化社区志愿服务队伍的中坚力量。虽已步入人生的金秋,但他们退而不休,积极发光发热,默默无声地用行动书写新时代“银龄”志愿故事。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何敏辉

  通讯员 林晓芬 曾君兰

编辑:吴潜之   责任编辑:陈雨昀   校对:梁洁萍

扫二维码分享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