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对夫妇
他们用30余年的岁月
投入时间 精力与家产
默默守护着一份份
“世界记忆遗产”——侨批档案
抢救保护、收集整理、修复研究侨批
成为一家两代人
共同的坚守和精神追求
麦保尔生前工作照、马娅工作照。
“我们内心非常着急
于是大范围收集侨批”
马娅出生于汕头
麦保尔生前也曾在汕头工作
在汕工作期间
麦保尔有一次偶然接触侨批
从此与侨批结下不解之缘
上世纪90年代初
社会对侨批认知和重视程度不高
当侨批还被视为普通的邮品“实寄封”时
麦保尔却敏锐地意识到
这些信件背后蕴含着巨大历史价值
“我和我丈夫一直有集邮习惯
我们接触侨批后
认为其具有唯一性、不可替代性
是一种孤品”
侨批是海外华侨华人与国内侨眷间
书信与汇款的独特纽带
蕴含着丰富的时代信息
2013年
中国“侨批档案——海外华侨银信”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
“世界记忆遗产名录”
其不仅是研究华侨历史的珍贵档案
更被国学大师饶宗颐称誉为“侨史敦煌”
一种强烈的信念
驱使麦保尔义无反顾投入到
收集侨批的工作中去
他深入乡村、远赴海外
发动上百人参与收集
耐心说服侨眷
甚至不惜以房产置换近9万件侨批
只为能将这些珍贵的侨批保存下来
他们深入民间
从一个个家庭手中接过
这些承载着厚重情感的信件
仿佛也接过了那段沉甸甸的历史
2022年10月马娅与女儿麦琳琳向汕头市档案馆捐赠侨批档案。
“侨批的收集
无疑是一场耗时费力的无畏之旅
而收藏
则是一场倾注心血的无私坚守”
在这漫长的过程中
马娅始终与丈夫麦保尔坚定地站在一起
从1992年开始至2020年麦保尔辞世
麦保尔、马娅夫妇自发
收集收藏侨批近12万件
他们成为了侨批收集的
“先行者” 和 “志愿者”
马娅还与丈夫携手购置了
两套300多平方米的房产
并保持空调30余年常开
只为让近12万件侨批
得以在恒温恒湿的环境中妥善保管
抢救收集与无损保管
为侨批的保护迈出了坚实的
第一步和第二步
跨度更大、难度更高的第三步
——系统整理
则需要更加深厚的功底与耐心
在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的鼓励与支持下
麦保尔开始了“读批”“整批”的艰辛工作
他按地域、家族、时间
对侨批进行分门别类自建体系
在整理侨批的繁琐工作中
寻找历史的脉络
常常读到动情处潸然泪下
做到痴迷时废寝忘食
在他的努力下
约7万件侨批得到了系统的整理
为后来的专业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麦保尔辞世后
年近七旬的马娅带着女儿
继续着丈夫未竟的事业
投入到“家藏”侨批的整理工作中
她们以坚定的信念和无私的奉献
继续守护着这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让侨批的故事得以延续
让华侨的精神得以传承
2022年10月马娅与女儿麦琳琳向汕头市档案馆捐赠侨批档案。
“我们从收集侨批的第一天起
就是抱着抢救文物的心态
就是打算捐赠出去 从没想过要出售”
马娅深知
这些侨批不仅仅属于他们个人
更属于国家、属于历史
2021年6月19日
正值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马娅携女儿前往汕头
完成了麦保尔的遗愿
——将40121件精心整理的侨批原件
无偿捐赠给汕头市档案馆
这并非麦保尔、马娅夫妇的首次捐赠
也非最后一次
早在2004年
当汕头市筹建侨批文物馆之际
麦保尔便主动赠送了
录制有4.3万多件侨批的32张光盘
并亲临指导整理
这一行动为“潮汕侨批”数字化资料库
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在麦保尔2020年辞世之年
马娅母女又向岭南金融博物馆
捐赠了1万件侨批原件
使该博物馆的馆藏数量瞬间翻倍
2022年10月
马娅母女再次慷慨解囊
向汕头市档案馆捐赠了8000件侨批原件
这两次向汕头市捐赠的近5万件侨批
占据了馆藏9万件的一大半
为汕头市档案馆侨批分馆(侨批文物馆)
成为全国侨批馆藏数量第一的专题馆
提供了有力支持
至此
麦保尔、马娅夫妇
已先后4次向国家档案馆和博物馆
无偿捐赠侨批原件58121件
电子档案43524件
“把这些文物交给国家,我们最放心了”
马娅翻阅受助孩子送来的新年贺卡。
除了侨批的收集与捐赠
麦保尔夫妇还热心公益事业
累计捐赠超过7000万元
他们关注困境儿童
资助逾万名儿童走出困境
他们发起公益活动
为患有近视或严重眼疾的困境家庭儿童
提供救助补贴
他们的善举传递着温暖与希望
麦保尔、马娅夫妇的故事
是一曲家国情怀的赞歌
他们的名字已经与侨批紧紧相连
这对平凡的夫妇用一生的热爱与执着
守护着这份跨越时空的情感纽带
让侨批的故事永远流传
让家国情怀永远炽热
2024年第三季度
麦保尔、马娅荣获“中国好人榜”
来源:汕头市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