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委员会客|议民生话发展,广东省政协委员建言有温度有高度

2024-09-02 17:00 来源:南方网

  近日,来自广东省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的多名省政协委员,在数字政协平台“委员会客室”栏目里,聚焦开拓科技创新的民生应用场域、推动听力健康事业发展等民生实事,以及助推“百千万工程”、助力广东高水平对外开放等经济发展话题,与网友“云端”畅聊,带来了有温度、有高度的分享。系列会客总浏览量超2万人次。

  情牵民生

  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

  科技创新的落脚点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向是惠民、利民、富民、改善民生。

  通过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可实现医生与患者之间的远程会诊、诊断和治疗指导,解决偏远地区医疗资源匮乏的问题;智能教育机器人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答疑服务,提高学习效率和兴趣;智能家居系统通过物联网技术可实现各种设备的智能化控制和管理,提高生活品质和便利性……

  “科技成果在惠及民生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许多创新成果已经深入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和福祉。”会客室里,省政协委员、深圳市慈善会秘书长、深圳市中国慈展会发展中心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郭云霞在回复网友时介绍。

  如何突出科技创新的民生导向,让更多成果造福千家万户?郭云霞在数字政协平台的工作圈栏目中总结,既需要建立健全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体系、服务体系、资源投放体系,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生态等,还要充分关注社会困弱群体需求,确保科技创新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促进社会公平与包容性发展,让科技创新更具温度、让民生服务更有质感。

  悠悠民生,健康最大。听力健康是中国大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听力障碍严重影响人民生活质量。撬动慈善力量,推动听力健康事业发展,省政协委员、广东省哥弟菩及公益基金会秘书长、哥弟有限公司法人施皓天认为,加强宣传与教育是首要,建议通过社交媒体宣传听力健康的重要性、听力损失的危害及预防方法等知识,让更多人了解并关注听力健康问题。

  近年来,以上门喂宠、上门代厨、上门保洁等为代表的“上门经济”走俏市场,不仅为消费者提供了便利、多元的生活消费体验,也带来了更多灵活就业机会。省政协委员,致公党省委会秘书长、二级巡视员徐海蓉指出,目前“上门经济”存在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收费标准不一、纠纷难解决、隐私泄露、劳动权益缺乏有效保护等问题,根源在于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行业标准的缺失和监管的缺失。“上门经济”机遇和挑战并存,立规矩重疏导尤为重要。

  徐海蓉对此建议,从信用体系建设、服务标准体系、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护机制、就业扶持体系、服务平台信用监管、平台合规经营工作机制等方面制定政策法规,促进“上门经济”规范健康发展。

  心系发展

  凝心聚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广东是经济大省、外贸大省、用工大省,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大局中地位重要、作用突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是实现高质量发展。会客室里,委员们围绕“助推‘百千万工程’”“助力广东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支撑大湾区新质生产力发展”等经济社会发展相关主题与网友“云端”畅聊。

  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短板。一年多来,广东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并将其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全面推进。2024年是“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推进、实现全面突破的关键一年。省政协委员,韶关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韶关市政协党组副书记高冬瑞表示,“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需要人人关心支持、全社会共同参与。”

  高冬瑞建议,要提高县域营商环境水平,撬动民间投资,鼓励、引导、规范工商资本下乡;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经营者带动作用,激发各类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优势和力量,支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等积极发挥作用,从而充分汇聚各方面的力量和资源。

  开放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出口信用保险作为国家政策性外贸金融工具,在支持企业抢抓海外订单、防范收汇风险、拓展融资渠道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对服务广东打好“五外联动”组合拳、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具有重要意义。

  省政协委员,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广东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胡拥军建议,进一步加大对出口信用保险相关政策的宣传和引导,强化对广大出口企业的风险信息发布及预警服务,帮助企业提升海外风险管理能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如何培养造就更多高技能人才,点燃大湾区新质生产力的“人才引擎”?“企业参与高技能人才培养,实现技能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是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的关键。”省政协委员、广州市技师学院教师黄枫杰表示。

  黄枫杰建议,一是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企业与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共同设计课程和培训项目,确保教育内容与实际工作需求相匹配;二是建立学徒培养机制,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和实践,同时为企业培养潜在的高技能员工;三是定制培养,即根据企业的特定需求,开发订单班培养,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

  撰文:苏诗琪 吴嘉楠

  通讯员:王天文

编辑:吴潜之   责任编辑:卢绍聪  

扫二维码分享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