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加上“电子鼻”巡检空气指标,红外测温仪及时分辨垃圾处理过程中的潜在危险……一批高科技装备正在垃圾终端处理设施监管工作“大展身手”。广州市生活废弃物管理中心(下称“废管中心”)引进这些高科技装备,在广州福山循环经济产业园焕新“上岗”,通过科技的加持,“六位一体”监管不断提质增效。
广州市一批新建垃圾终端处理设施投产后,废管中心以实现终端设施安全、环保、绿色、低碳转型为目标,加快建设完善智慧终端监管平台,将全市24座终端设施的运行数据进行收集汇总,搭建起垃圾计量、生产环保、视频监控、预警和车辆管理等模块内容,可实现监管人员随时、随地、全方位、全覆盖查看终端设施运行情况。自2023年以来,废管中心相继配置红外测温仪、巡检无人机、气体检测仪等科技设备,督促指导设施运营企业引入垃圾坑红外热成像监控和轨道式巡检机器人等智能系统,有效提升监管工作效率,提高监管安全性,为监管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无人机加装“电子鼻”,异味管控巧借力
走进福山生物质综合处理厂,绿树红花间有蝶舞蜂飞,假山池塘里有鱼儿嬉戏,很难想象这里其实是通常伴随着刺鼻异味的生物质有机垃圾处理中心。
据广州市生活废弃物管理中心副科长曹宇锋介绍,福山生物质综合处理厂主要用于处理各类餐饮厨余类有机垃圾,以及粪污、死禽畜等动物固废。“我们通过BOT模式引入广州市朗坤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负责投资、建设、运营,项目每天处理有机垃圾2000吨左右。”
由于处理物大部分都是生物质有机垃圾,如何有效管控异味成为福山生物质综合处理厂工作重点之一。记者了解到,手持式气体检测仪是福山生物质综合处理厂一直以来进行气体检测的主要手段。
“手持式气体检测仪更加快速简单有效,针对不同的检测目标可以更换不同的检测探头,主要用于随时随地检测当前气体浓度,实现更精准定位异味源头,提升我们发现、辨析异味源头能力,为异味管控工作提供科技支撑。”曹宇锋说。
不仅如此,就在今年,废管中心融合无人机技术与气体检测技术,用无人机自带摄像头代替监管人员巡查管道锈蚀泄漏、盖板错位缺失等设施高空隐患。而无人机搭载的气体检测仪,就是工作人员口中的“电子鼻”。随着无人机起飞,机身搭载的气体检测仪可以检测硫化氢、氨气、臭气浓度、PM₂.₅、PM₁₀五项空气指标,并在后台检测数据直接生成气体浓度图,帮助监管人员掌握设施全界面气体指标情况,更好地指导运营企业开展异味管控工作,提升监管协同作用。
“在全国范围内,这是首次将这样的技术用于臭味监测。”曹宇锋说,“用无人机代替原来每天一次的人工检测作业,既能更好保障我们的人员安全,也能更加精准地对异味进行数据量化。”
“电子壁虎”上轨道,安全监测更有谱
在第三资源热力电厂炉膛车间内,站满了一排排三四层楼高的各种反应炉、除尘器,正顺着轨道走走停停的轨道式巡检机器人仿佛一只“电子壁虎”,穿行在轨道上,并在其间完成多种安全监测工作。
据悉,第三资源热力电厂两期项目各配备有6台炉排焚烧炉,多台汽轮发电机组,以及6套烟气净化系统、水处理系统、灰渣处理系统等环保工程。排放烟气均经过“SNCR+(半干法+干法)脱酸+活性炭喷射+布袋除尘+湿法脱酸+SCR”工艺处理,达到国家标准和环评要求。轨道式巡检机器人的工作职能便是对第三资源热力电厂内的各种设备、管道进行安全检测巡查。
曹宇锋向记者介绍,该轨道式巡检机器人是目前国内第一个引入垃圾终端处理应用的巡检机器人。它依靠装设固定轨道形成大范围移动监测网,同时具备车间气体监测、图像采集、超温监测、粉尘感知等功能,并且能够实现对各类管道、设备是否跑冒滴漏;设备、环境温湿度是否超出正常范围;室内是否存在有害气体泄漏等多项任务的在线巡检。“通过巡检机器人对局部区域实现无人化巡检、智能化告警、可视化管理,全面提升巡检场景设备运行的安全性,提高企业运营科学性和规范性。”
此外,废管中心还采用红外测温仪、红外热成像技术,分别对第三资源热力电厂配电房内带电的线路、开关、电闸等零部件,以及垃圾坑的温度进行监测管理。通过红外测温仪可以直观看到零部件温度,避免人员直接接触带电体,降低监管人员安全风险,提高巡检安全性;垃圾坑红外热成像监控可以规避现场光线影响,在非接触式监测情况下高效准确获取垃圾坑内温度信息,为运行人员提供及时、可靠的监测结果,有效预防垃圾自燃、火灾事故发生,提高垃圾处理效率和安全性。
“废管中心将聚力推动实现‘双碳’目标,联合生态环境部门、设施运营企业加快构建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在降低设施运营能耗,提高二次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扩展生物柴油、航空煤油等新型能源使用方面下功夫,打造‘循环经济产业园+环保主题公园’绿色低碳模式,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提升发展‘含绿量’,降低‘含碳量’,助力城市绿色化转型实现新跃升。”广州市生活废弃物管理中心四级调研员何淑坤表示。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唐巧燕
通讯员 成广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