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由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主办的“粤港澳大湾区人才港大讲堂”系列活动第七讲在粤港澳大湾区(广东)人才港举办。南方科技大学工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界面科学与材料专家徐政和以“新能源电池回收的机遇与挑战”为题开讲。在他看来,新能源电池的回收将进一步助力“双碳”战略。
南方科技大学工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界面科学与材料专家徐政和正以“新能源电池回收的机遇与挑战”为题演讲。
持续发展服务“双碳”战略
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新能源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完备的产业链和科技创新积累,让大湾区成为全国锂电产业集聚地。数据显示,粤港澳大湾区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已连续六年全国第一。在销量的背后,新能源电池退役回收问题也渐渐“浮出水面”。
新能源电池回收对于新能源领域发展至关重要,对于资源的回收再利用也同样重要。特别是在锂离子电池方面,其组成需要大量锂资源、钴资源、镍资源、锰资源,这些资源在国内比较缺乏。尽管国内在技术方面非常领先,但其资源储备超70%来源于国外,对外依存度非常高。
“所以实际上资源卡脖子问题是更为严峻。”徐政和表示,新能源电池回收实质上也是资源的回收,为新能源汽车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助力,对“双碳”战略的实现也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创新发展不断实现技术新突破
徐政和介绍,在新能源电池回收领域,他所在的团队通过自主创新和自主研发的可控闪碎技术正推动新能源电池回收领域安全可靠、节能环保、工艺简单、易于工业化。目前团队正在积极与企业对接,建立生产示范线,推动技术落地。
在演讲中,徐政和多次提到技术创新。他建言,智能拆解技术将实现新能源电池回收领域新的突破,因此智能拆解装备的开发利用将是未来新能源电池回收的重要方向。
人才建设与新能源发展来一场“双向奔赴”
徐政和表示,希望未来能够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投入到新能源电池回收这个领域,一起投身服务“双碳”战略,助力新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
在人才培养上,他谈到希望着重培养人才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引领能力,从能力培养出发,把知识获取跟能力培养有效结合。这样不仅未来能够在新能源领域起到核心引领作用,还可以在很多其他领域发挥专长。
事实上,新能源属于交叉学科,涉及资源、材料、化学以及电子器件、微电子元件等相关领域,对人才要求具有相对宽广的知识面。
近年来,广东人社部门聚焦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重大战略,深入实施人才强省建设“五大工程”和建立健全“五个一”人才服务体系,全省专技人才和技能人才总量分别达891万人和1850万人,其中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分别达88万人和631万人,各项数据均居全国前列,切实为广东制造业当家和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了有力人才支撑。
文:赵胜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