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6·26”特辑|毒海沉沦二十三载,他用灶火重燃人生

2025-06-10 19:55 来源:南方网

  编者按:麻精药品具有药品与毒品的双重属性,近年来,涉麻精药品等成瘾性物质的滥用问题日益严重,尤其对青少年群体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在第38个“6·26”国际禁毒日来临之际,广东省戒毒管理局与南方网聚焦“防范青少年涉麻精药品滥用”,以真实案例剖析与趣味科普相结合的方式多维度向公众尤其是青少年科普毒品的危害,提升全民防毒拒毒能力,共同筑牢青春“无毒”防线。

  “余警官,有空来尝尝我做的菜,我现在的刀工更好了。”电话那头传来熟悉的声音,让强制隔离戒毒所的民警小余眼眶微热,这是他跟踪帮扶三年的戒毒人员阮华(化名)打来的报喜电话。

  1999年,26岁的阮华是佛山市某星级酒店的主厨。某天,他的右颊因牙痛肿胀得厉害,疼痛难忍,工友见状递来一支烟,说能治牙痛,他半信半疑接过烟抽了起来,殊不知这支掺着海洛因的烟让他的厨神之梦在毒品迷雾中搁浅整整23年。

  天赋厨艺,跌落毒渊

  阮华,广东肇庆人,因先天味觉的灵敏,从小就对烹饪有着浓厚的兴趣。18岁进入酒店后厨当学徒,凭借着天赋和努力,短短几年就成为了月薪3000元的明星主厨。那时候他仅凭舌尖就能分辨出八种胡椒的细微差别,颠勺的架势,在圈子里都是一绝。可谁能想到,一次错误的尝试,让他在后来的5年时间里无法自拔,成为蜷缩在出租屋注射美沙酮的瘾君子。

  2004年母亲葬礼上,警方从他裤兜搜出的不是悼念白花,而是几小包冰毒。此后的18年,这位曾用锅碗瓢盆烹调人间百味的厨师,成了戒毒所里反复出现的“老面孔”。他说,“炒了半辈子菜,唯独自己人生这道菜炒糊了。”

  慢火疗愈,“愿桥”归心

  2022年,当身高172厘米的阮华因严重疾病暴瘦至53公斤,一度疼得想放弃治疗时,强制隔离戒毒所的余警官成了照进他生命的一束光。“那时觉得自己活不了多久了,甚至不想活了,但余警官每天坚持来关注我的治疗情况,这种感觉比亲人还要亲,让我走出了最艰难时刻。”阮华回忆道。

  在强制隔离戒毒所,阮华经历了142天的精准救治,大队专门成立重点人员转化小组,民警采用“1+1+N”心理疗法,医务人员前后调整了5次用药方案,心理咨询师定期开展心理辅导。当民警用新媒体设备播放模拟酒店厨房画面时,那一刻,他眼里又有了光,心尖的冰一点一点在融化。

  真正让阮华卸下心防的,是“愿桥-自我救赎”活动中与妹妹的十年重逢。隔着探访室的玻璃,阮华泪如雨下,那些曾在深夜辗转反侧的悔恨,此刻正化作滚烫的泪水砸在发烫的手背上,在场的医务人员和民警也红了眼眶……

  接下来的三个多月,医疗、管理、教育三管齐下,经过强化治疗和转化,阮华的身心逐渐好转。在民警的鼓励和关爱下,阮华放下了心里包袱,积极配合治疗和戒治,身体逐渐康复,眼里又有了对生活的盼头。

  灶火重燃,人生重启

  2023年,阮华走出戒毒所大门。在戒毒民警持续的就业帮扶下,年近五旬的阮华重新系上围裙。入职首日,年轻厨师们的窃窃私语中,他处理龙虾刺身的手法依然利落如初。

  如今,这位曾经的“瘾君子”在厨房里找到了新的人生坐标,“戒毒所的日子就像慢火炖汤,民警耐心细致的心理疏导、自己内心日复一日的意志考验,如同不断撇去浮沫、精准把控火候,只有耐住性子持续焖煮,才能让生命的汤汁清澈纯净、温暖回甘。做菜如此,生活也是一样。”阮华感悟道。此刻,灶台跃动的火焰,正在化尽他那些曾被毒品啃噬的岁月,重新烹煮出生命的滚烫,煨出生活的希望。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郭珊

  通讯员 周康辉  刘素倩   陈涵 

编辑:朱文婷   责任编辑:陈雨昀  

扫二维码分享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