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东“百千万工程”行动的号召下,2024年7月4日至8月20日,来自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及工商管理学院的9位学子跨界融合、共同组成华南理工大学净源探行实践团,依托专业优势,利用暑假时间深入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等地开展“三下乡”实践活动暨“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
该实践团重点聚焦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效能如何提升,结合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政策体系,希望能从地方实践中总结模式提炼经验,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言献策。
探政情:深入政府部门,掌握政策动向
在实践期间,团队成员分别走访珠海市水务局等政府部门,多次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题座谈会,与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深入交流。在座谈会上,团队分别了解到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过程、差异化模式和政府作为。基于此,实践团系统提炼生态文明背景下政策制度如何向实践效能转化的经验和机制,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供多元化借鉴。
访民声:扎根乡村基层,倾听百姓诉求
为深入了解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际情况,实践团队在广丰村、南青村、黄金村等村落开展系统的田野调查,通过与村支书、村民、运维人员详细交流与现场踏勘,获取一手资料。团队成员穿梭在乡间小路,采取访谈、问卷、观察等多种研究方法,在细致了解该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的基础上探索农民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了解程度、参与意愿及满意度。
汇众智:积极建言献策,贡献智慧力量
乡村振兴,青春笃行。在一次次的调研中,实践团队不断总结经验,系统梳理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存在的核心难题与群众实际需求,准确把握现状。在充分掌握基层实情的基础上,团队聚焦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在政府供给和农民需求的错配现象,采用“问题导向”的研究方法,提出建立以成效为核心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路径,最终形成具有现实指导价值的调研成果,
20万报告文字、60多位精选访谈人员语录,该实践团从学校课堂到乡村小巷,从理论学习到切身行动,将农民“所需”“所盼”“所望”听在耳里、放在心上、落在脚下,以青年智慧助力美丽乡村。
每一滴生活污水的妥善处理,都是农村人居环境的一次改善。每一个村落的焕然一新,都是时代发展的一小片缩影。这个暑假,华南理工大学净源探行实践团深入乡村,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青春蓬勃的生命力激荡起乡村振兴的澎湃春潮。未来,实践团将继续扮演好农民“传声筒”角色,让农民之声成为政策之基。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李维 马丹楠 蔡诗韵
通讯员 邓采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