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广东省交通运输工程造价事务中心(以下简称“广东交通造价中心”)荣获第七届“全国文明单位”称号。
交通造价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保障之一。近年来,广东交通造价中心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在省交通运输厅党组的坚强领导下,以党建为引领,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高质量党建引领交通造价高质量发展,精神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的新局面,“广东交通造价”在全国同行中的影响力不断增强,金字招牌进一步擦亮。
“全国文明单位”这一殊荣既是对我省交通造价管理工作的充分肯定,彰显了广东交通造价中心在服务国家战略、保障交通强省建设和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又是全体广东交通人长期坚持努力奋斗、持续创新引领的有力见证。
突出政治引领,促进党建与文明创建同频共振
以党的建设作为文明建设的核心动力,建立健全“党建+文明创建”机制,形成党建带创建、以创建促党建的良好局面。立足“开路先锋”定位,围绕管好造价、维护市场秩序的目标,聚力打造以“红日领航·造价先锋”为核心的党建品牌,鲜明的党建工作特色,获省直机关首批“四强”党支部称号,在省直“四强”党支部创建工作现场会作交流发言,工作案例多次获省直机关工委推广。通过党建引领,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交通强省建设大局,凝练形成“严谨、规范、务实、创新、廉洁”的职业价值观和“依法管价 科学计价 合理定价 阳光造价”行业服务理念,为推动广东交通造价事业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驱动广东交通造价创先争优。文明创建激活交通造价内生动力,在交通强国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重大发展战略中,持续为行业提供“广东样本”,为实现工程造价合理降低、建设管理降本增效提供有力支撑,工作成效多次获交通运输部公路局通报表扬。单位文明创建工作结成丰硕成果,先后荣获全国交通运输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交通运输行业文明单位、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状、省直机关先进基层党组织、省直机关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培养了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交通运输部先进个人等4名国家级、部级先进代表,孕育了3名全国交通造价行业知名专家,21人次获得厅级荣誉。
聚焦主责主业,将文明创建与服务基层深度融合
围绕省委“1310”具体部署,紧扣“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百千万工程”“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等中心任务,推动文明创建与为基层服务同向发力,深入实施“三位一体队伍建设、助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巧干实干服务主责主业”三大行动,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降低工程造价打造优质工程的重要部署,以合理造价全力保障交通建设项目推进,助力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梅龙高铁等重大项目如期建成。
▲省交通运输工程造价事务中心党支部与项目建设单位联合开展共建活动
锚定基层需求靶心,将社会责任融入日常,培养选拔一批领域专家和业务骨干,推进造价业务“网上办”,落实限时办结制;组建“交通造价服务先锋队”,与基层单位搭共建平台,深入一线解决难题200多项,常态化开展基层技术人员培训1.5万人次和“传帮带”培养造价管理人才50余名,形成“头雁领航,雁群齐飞”效应。聚焦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在高速公路、铁路轨道、航道港口、国省干线、农村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攻坚任务中,着力扩大交通有效投资,强化造价要素保障,让文明实践成果从深中通道超级工程延伸至农村公路一线,切实为公共财政“守门”、为行业发展“赋能”。
▲2024年9月,举办首届广东省铁路造价人员从业培训班
立足先行示范,将创新基因融入文明建设
坚持把“两路”精神、青藏铁路精神和港珠澳大桥建设者奋斗精神等新时代交通精神贯穿单位文明创建全过程,引导全体党员干部职工形成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崇高追求,践行为建设人民满意交通提供造价要素保障的使命任务,努力当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路先锋。精神的力量凝聚人心、推动发展,激发创新活力,广东交通人敬业爱岗、精益求精、勇于创新,在创新中寻求突破,在完善中寻求超越,在实践中实践新时代工匠精神,在全国率先构建“公铁水”综合交通造价管理体制机制,潜心研究加强工程造价管控、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促进降本提质增效措施,担纲部、省造价高质量发展战略研究等课题10余项,为新时代交通造价管理共享新发展理念,持续向全国同行贡献“广东经验”。在转型升级、技术融合、管理创新等领域实现突破,出台全国首个《公路建设项目过程结算工作指导意见》、首部《公路工程造价标准化管理指南》等20余项全国首创制度和标准,这些创新成果凝聚了全体广东交通人的智慧和汗水,他们坚持守正创新,赋予交通造价新内涵新载体,领先成果多次获交通运输部推广、融入交通运输部的法规标准,成为文明创建与创新发展同频共振的生动注脚。
▲交通造价服务先锋队长期服务在建设一线,助力解决计价难题
站在新的起点,广东交通造价中心将继续深化党建引领,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凝聚文明创建“向心力”,促进文明创建成果转化为服务基层、推动发展的硬核实力,为交通强省建设、广东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余芳娴 张瑞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