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讯 11月30日-12月1日,2023年广东省器官捐献与移植大会暨广东省医学会第十九次器官移植学学术会议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召开。中国器官捐献与移植委员会主任委员、原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医疗监督处处长高新强,广东省医学会会长、原广东省卫生厅厅长姚志彬,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处处长张发滨,中山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肖海鹏,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分会主任委员薛武军,广东省医学会器官移植分会主任委员何晓顺等,以及全国各地移植领域的政府部门和机构负责人和业界知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全面展示科研前沿成果,分享临床经验,探讨当前移植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助推中国器官捐献与移植事业可持续发展。
2023年广东省器官捐献与移植大会暨广东省医学会第十九次器官移植学学术会议召开
本次会议是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疗应急司、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广东省红十字会等单位的指导下,由广东省医学会、广东省器官医学与技术学会主办,广东省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广东省器官捐献与移植质量控制中心承办。
建设完善器官捐献与移植“四大体系”
何晓顺在大会开幕式致辞中指出,2006年的“广州宣言”,拉开了中国器官移植改革的序幕,17年来,中国器官移植人披荆斩棘,攻坚克难,为中国器官捐献与移植事业探索出一条既符合国际伦理学准则,又符合国情的发展道路,取得了令世人刮目相看的成就,无论是器官捐献的规模还是器官移植技术水平,都迈入了国际移植大家庭的先进行列,为千千万万终末期疾病患者挽救了生命。中国学者拥有国际领先的移植技术,随着《人体器官捐献和移植条例(修订草案)》的实施,器官捐献与移植事业将垒起更坚实的政治保障与法律基础,器官移植人将构造起更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为中国器官移植走向世界,开拓出更广阔的天地。
薛武军在致辞中表示,经过十余年的不懈努力,中国已逐步构建了符合国家法律、政策和伦理标准的器官捐献与移植体系,代表着世界移植技术的领先水平。各种相关政策和规范标准的相继出台,为未来器官移植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效保障。而中国器官捐献与移植未来的工作重点,就是要继续巩固取得的成果,从法律层面,政策层面,监管层面,以及行业规范等技术层面,建设与完善器官捐献与移植的“四大体系”,全力打造世界器官捐献与移植领域的“中国力量”。
器官移植应以器官自愿捐献为导向
“截至目前,中国已完成了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49000余例,捐献大器官超过15万个。目前中国器官捐献在数量上已处于世界第二位、亚洲首位,造福了众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黄洁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虽然中国器官移植与捐献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仍有许多不足之处,器官捐献率较国际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
高新强表示,尽管中国捐献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是捐献率与需求量仍有一定差距,下一步,国家卫健委将继续推动中国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希望未来实现捐献器官数量的突破,让器官移植技术为群众健康带来更多福祉。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院长、肝胆胰外科学科带头人、器官移植中心主任王伟林向记者透露,因为供体严重不足,中国平均四十位肝移植病人,才只有一位能获得移植的机会。器官移植应该以器官自愿捐献为导向,器官移植事业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希望更多人能够参与器官捐献,缓解器官短缺问题,推动中国器官捐献与移植事业的发展,挽救更多生命。
广东器官捐献数量连续13年位居全国第一
肖海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中国已成为世界器官移植和捐献的第二大国,而广东省的器官捐献数量约占了全国总量的1/4,连续13年位居全国第一,器官捐献和移植事业获得了长足发展。
何晓顺介绍,广东省目前已建立了比较成熟、规范的器官捐献与移植技术体系,形成了当前7家OPO和21家移植医院的蓬勃发展局面,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为代表,为中国器官捐献与移植技术体系的成熟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涌现出了一批批优秀的器官捐献协调员,发明了无缺血器官移植等创新引领技术,儿童肾移植、胰肾联合移植、心脏移植、肺脏移植以及心肺联合移植等也处于国内领先或先进水平。
谈及广东器官捐献与移植事业发展,张发滨表示,在推动器官捐献与移植事业方面,广东省开业界先河,多年来成就显著,特别是以无缺血器官移植为代表的创新移植技术已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这归功于政策引导和业界专家的不断创新,更离不开广东器官移植人的不懈努力。《人体器官捐献和移植条例(修订草案)》的正式实施,将为中国器官与移植工作注入新动力,广东省卫健委将贯彻落实《人体器官捐献和移植条例(修订草案)》,进一步加强器官捐献的宣传引导,提升器官移植的质量和能力,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为国家器官移植事业贡献新力量。
《人体器官捐献和移植条例》为器官捐献事业提供法律保障
2023年10月2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人体器官捐献和移植条例(修订草案)》,备受与会各界关注。
高新强表示,广东省是器官捐献与移植医疗改革的先行军和排头兵,其发展是国家器官捐献与移植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中国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服务能力、器官移植技术水平和质量取得了显著提升与突破。《人体器官捐献和移植条例(修订草案)》的通过,为器官移植和捐献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将进一步完善形成科学公正、遵循伦理、符合国情和文化的人体器官捐献和移植的“中国模式”。
黄洁夫指出,从2007年到2023年,时隔16年的首次修订,将《人体器官移植条例》修改为《人体器官捐献和移植条例(修订草案)》,为人体器官捐献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特聘教授陈忠华谈到,新加上的“捐献”两字,每字都重于千金。《人体器官捐献和移植条例(修订草案)》的正式实施,为器官捐献与移植这“阳光事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何晓顺认为,器官捐献与移植事业关乎国家的形象,关乎人民的福祉,关乎社会的公平正义。《人体器官捐献和移植条例(修订草案)》的实施,将对中国器官移植事业的健康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将成为中国器官捐献与移植事业发展的里程碑。
大会还邀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郑树森、中国工程院院士董家鸿、中国科学院院士马骏等六位国内著名专家、学者就业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作了主旨演讲,同期还举办了肝移植、肾移植、心肺移植和器官捐献等分论坛,以及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器官移植健康科普专项基金工作研讨会和四场临床应用的专题会,为罗永礼、王希文两位广东器官移植界的先行者和领军人颁发了“器官移植终身成就奖”,致敬行业表率,弘扬先进事迹。
文/邓雪婷 通讯员/郑英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