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劳模引领,向新而行!2024年广东省劳模工匠进校园宣讲活动启动

2024-05-24 17:00 来源:南方网

  5月23日,以“劳模引领 向新而行”为主题的“劳模工匠进校园”行动全国示范活动广东专场暨2024年广东省劳模工匠进校园宣讲活动启动仪式在中山大学广州校区南校园怀士堂举行。本次活动由中华全国总工会宣传教育部指导,广东省总工会、省教育厅主办,活动现场向全国同步直播,充分发挥劳模工匠的榜样引领作用,为莘莘学子上了生动的一课。

  “科学探索中挫折和困难是常态,如何面对困难和挑战?”“作为一名大学生如果想从事芯片研究工作,可以从哪些领域努力学习?”“需要具备什么能力才能担当科学研发的任务?”……

  活动现场,2024年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代表、广州市EDA重点实验室主任须江,2024年省工人先锋号集体代表、中山大学天琴中心副主任、副教授薛超,2024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广东盈峰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研发总监戈燕红3位劳模工匠代表与中山大学师生分享了他们的工作故事。

  须江和他“点沙成芯”的芯片故事

  “芯片产业是现代的炼金术,通过设计、制造、测试三个重要的环节,几乎可以将不值钱的沙子转换成比同重量的黄金还要昂贵的芯片。”宣讲现场,须江分享了他与芯片的故事,并通过动画影像,给师生生动地介绍了芯片是如何制造的。

  20多年来,须江专注于高端芯片研究事业,带领团队不断攻克芯片技术“卡脖子”难题。他突破了传统芯片设计框架,创建了一套全新的高端芯片设计方法和EDA工具,可提升芯片仿真速度达130倍,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高端芯片EDA工具,已成功用于设计某国产超算CPU和某国产5G基站芯片。

  同时,他积极创新人才培育方式,培养出了众多高质量人才,“到2025年,中国内地将缺少30万名芯片人才,未来的芯片是怎么样的?这需要在座的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努力去探索和发展。”

  薛超和他们“月球探索”的“中国方案”

  天琴计划是我国自主的大科学工程,被誉为空间引力波探测的“中国方案”。天琴中心立足国家战略需求、瞄准世界科学前沿,推动我国高精度空间探测载荷及卫星技术跨越式发展,推进我国空间引力波探测事业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价值。

  薛超从大家熟悉的牛顿万有引力开始,向大家讲述了由中国科学院院士罗俊领衔的中山大学天琴中心团队在引力波探测和天琴计划等方面的研究。“我们一辈子只做一件事。”薛超告诉同学们,科学实验需要不断重复,这个过程或许是枯燥的。虽然天琴计划仅进行了十年,但早在40多年前罗俊院士就带领团队开展对引力波探测的研究了。

  “每个人都怀揣着远大的理想,当站在山上,现场观看火箭发射,看着团队制作的高精密仪器放到我们自主研发的卫星里并成功发射,在太空里良好运行,震撼和自豪感油然而生!”薛超说。

  以薛超为代表的科技工作者,全身心投入科技创新实践,以高质量的科技和教育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用一流的成果响应时代召唤,回馈时代呼声。

  “环境医生”戈燕红和她的科技创新

  “我从小就有一个‘医者梦’,用精湛的医术治病救人,现如今我做的工作就像是生态环境的医生,让监测仪器像CT扫描仪一样去诊断环境问题。”活动现场,戈燕红以《用科技创新谱写劳动光荣的华美篇章》为题,与大家分享了她二十多年来在职场上的感悟,以及对于科技创新和梦想追求的理解。

  怀揣着为国家贡献科研力量的信念,戈燕红放弃外企优厚待遇,来到盈峰科技,潜心主导公司环境监测板块研发的筹建工作,相继攻克了影响我国环境保护和滞碍环境治理的多项技术难题。“自主创新的理念深深扎根在我们每一个科研人的心中,为了打破环境在线监测仪器及系统长期依赖进口的瓶颈,我带领团队踏上了研发环境质量多要素预警溯源检测系统的征程。”经过不断探索,戈燕红团队研发出的“飞行时间质谱走航监测系统”能够在1秒钟内快速提供精确的数据,并通过智能图谱实时显示污染物质的种类及其来源,提高了污染溯源的效率和准确性。

  互动交流,学生向劳模工匠“取经”

  三位宣讲者自强不息、永不言弃、踔厉奋发的拼搏精神和富有感染力的话语,使现场学生深受感染、倍受鼓舞。互动交流环节,学生纷纷向劳模工匠“取经”。

  “我是一名生命科学学院的学生,想请教戈燕红老师环境监测近30年的发展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学生刘雨萱通过与劳模的交流获得了新的启发,她表示除了关注人民生命健康发展,还对须江教授提到未来发展的生物芯片感兴趣,认识到可以用学科交叉的角度把生物学应用于其他学科。

  “我们要用一辈子做一件事的态度进行科学研究。”中山大学数学学院大四学生齐志东则对薛超教授的话印象深刻,他表示这次宣讲的劳模工匠都是各个领域的青年科技工作者,他们通过几十年的努力,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做出了他们的巨大贡献,听了宣讲后对自己未来发展和人生规划都有很大的触动,希望未来能像老师们说的那样,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近年来,为进一步发挥广大劳模工匠以及各行各业先进人物的榜样引领作用,推动深化“三全育人”改革,中华全国总工会、教育部联合实施了“劳模工匠进校园”行动。今年,省总工会联合省教育厅将通过工会系统和教育系统联合设计、体系对接、协同行动,组织劳模工匠等先进人物走进学校,组织学生走进劳动教育实践基地,通过在大中小学设立劳模工匠兼职辅导员、在职业院校开设“劳模工匠大讲堂”、在高校设立劳模工匠兼职导师等方式,为新生讲好“开学第一课”、为老生讲好“大思政课”、为专业院系讲好“行业故事、匠人匠心”。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邓佩莹

  通讯员 刘雪晴

编辑:陈雨昀   责任编辑:林涛  

扫二维码分享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