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2月11日的大湾区科学论坛生命科学分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科技委主任贺福初作《生命组学在呼吸疾病预测与预警中的可能应用》的主题演讲。贺福初介绍了新冠病毒肺炎的蛋白质组研究等几项基础研究的成果与进展。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科技委主任贺福初。
哪些人群在感染新冠后容易发展为重症?研究发现,11号染色体上有两处与新冠重症显著相关的区域,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基因是CTSC,与新冠重症有显著相关性,CTSC蛋白是新冠肺炎的潜在治疗靶标,目前的研究已发现,CTSC小分子抑制剂可显著抵制新冠假病毒对人源化小鼠的感染。
“这个工作揭示了这个特定基因跟新冠的重症性是有关联的,这个研究刚刚完成,还没有进入真实世界研究,是基础性的实验性的研究”,贺福初说。
12月11日,贺福初在大湾区科学论坛生命科学分论坛上介绍了新冠重症易感基因研究的进展。
在新冠治疗药物的发现与筛选方面,基于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筛选潜在新冠治疗药物时,研究人员发现了三种新的新冠肺炎候选治疗药物:阿扎腺苷,硫柳汞,维替泊芬,还有一种是已上市的瑞德西韦,“抗病毒活性检测发现,瑞德西韦是其中最差的”。
12月11日,贺福初在大湾区科学论坛生命科学分论坛上介绍了新冠候选治疗药物的筛选成果。
其中,维替泊芬是已用于其他疾病治疗的药物,贺福初认为,维替泊芬的有效性、安全性是远远好于瑞德西韦的,“国际上已经考核、正在考核的药物中,没有一个达到这样的水平,我们非常希望它能成为新的新冠治疗药物”。
采写:南都记者李文 杨丽云 李春花
摄影/视频:南都记者 陈冲 实习生 李牧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