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大道不孤,天下一家。2020年,中国为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注入了弥足珍贵的确定性和稳定性,世界也看到了神州大地自信自强、充满韧劲的景象。即日起,我们开设“老外讲中国故事”专题,展现那些多年来在不同地域、不同场合,以不同方式讲述中国故事的国际友人,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想。第一期,我们介绍的是拍摄中国抗疫纪录片获得广泛关注的日本导演竹内亮。
“中国作为2020年世界主要国家中唯一被预测将会实现GDP正增长的国家,究竟是如何同时做到疫情防控和经济复苏的?”今年1月1日,以这样一个问题开篇,由日本导演竹内亮拍摄的中国抗疫主题纪录片《后疫情时代》在网络上线,很快便登上了微博热搜和日本影响力最大的雅虎网站首页。1月6日,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也点赞竹内亮“真实记录中国”。
华春莹在发布会上说,对竹内亮导演不带偏见地、真实地记录中国走过的这段非凡历程表示赞赏。“我们这个时代太需要像竹内亮导演这样的人,去传递真实的情况和真实的情感,我们希望有越来越多日本记者,或者世界各国的媒体人士在报道中国时,用眼、用心、用情,把一个真实、客观、立体、发展、进步、友好的中国展现给各国民众。”
今年42岁的日本导演竹内亮出生于日本千叶县,2002年第一次来中国拍摄纪录片。竹内亮说,被中国的风土人情深深吸引,并立志于用纪录片增进中日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2013年,他说服妻子放弃在日本稳定的收入和生活,举家搬迁至南京,用自己的积蓄建立工作室、拍摄向日本介绍中国的纪录片。
近日,南方都市报专访了日本导演竹内亮。他向南都记者表示,来自中国外交部的点赞让他受宠若惊。“能获得华春莹的点赞本就是我的荣幸。华春莹在日本拥有相当高的知名度,比如她和日本时任外相河野太郎的自拍照,很多日本人都知道。”竹内亮也说,向世界如实地展现他所看到的中国,是他来到这里的初衷,“过去是如此,将来也不会改变”。
【对话日本导演竹内亮】
“华春莹的点赞让我受宠若惊”
南都:至今你已经拍摄了多部以中国抗疫为主题的纪录片,可以说说你拍摄的初衷吗?
竹内亮:从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初,我就开始想到以中国抗疫为题材进行拍摄,但真正被更多人关注是从《南京抗疫现场》开始的,这部纪录片一开始我是想拍给日本人看的。
那是2020年2月末,我所居住的南京,已经连续十四天报告新增病例为零,城市在各项防疫措施的保护下,有条不紊地运行着。然而同一时间,日本正在经历疫情第一轮大规模暴发的考验,整个国家都陷入了慌乱。
作为日本人,我为我的祖国感到担忧,于是我当即决定将南京当时采取的各项最常见的防疫措施记录下来,希望能为日本提供参考和战胜疫情的信心。这部片子从策划、拍摄到剪辑,我和我的团队只用了三天就全部完成,并马上上传到各大网站。《南京抗疫现场》在日本很快就登上了雅虎首页,同时被日本各大电视台制成特辑转播,大量日本网友留言称,对中国采取措施之细致和彻底表示很惊讶。在此之前,很多日本人都没有想到一个城市的防疫工作能做到这种程度。
之后,我拍摄《好久不见,武汉》和今年1月1日最新上线的《后疫情时代》也是一样的想法,疫情期间,武汉乃至中国被很多西方媒体妖魔化,我只是想把我在这里看到的真实情况展现给外界。不过我事先没有想到的是,这些纪录片在中国也能收获这么多的讨论和关注。
南都:我们留意到,在《好久不见,武汉》中,你用十个普通人的故事串起整部片子,可以说说你对武汉这个城市的感受吗?
竹内亮:《好久不见,武汉》最初的概念就是“一座城,十个人”,我们想从个人的角度展现武汉各方面的情况。这部纪录片所有主人公,都是我们从微博上招募来的,我们很“艰难”地才从报名的100多人中挑选出了10个人。我有意选择了那些没有做过什么了不起事迹的人物,我不想塑造英雄,平凡才是最真实的。
在拍摄过程中,武汉人的热情令我难忘。很多人在听说我们正在拍一部介绍武汉的纪录片时,都主动地为我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有的司机免费载着我们在城中四处穿梭采访,有酒店老板爽快地打出最低折扣……这些都是正片中没有展现的,但在我看来,他们都是武汉最好的名片。
南都:你最新的纪录片《后疫情时代》获我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点赞,听到这一消息后你的感受如何?
竹内亮:我一直认为我只是拍了自己想拍的内容,完全没有想过能获得中国外交部的点赞,感觉有点受宠若惊。当时我正在开会,手机突然收到很多消息,把我吓了一跳。我的很多微博粉丝还有微信好友同时发消息来祝贺我,还有很多日本同行也说要向我学习。
华春莹在日本有相当高的知名度,她和日本时任外相河野太郎的自拍照,很多日本人都知道。能获得华春莹的点赞本就是我的荣幸,而在看完她的发言内容后,我更是被深深感动了。华春莹在发言中提到了我们纪录片里的一些细节,这说明她很认真了解并且是真心肯定我们的片子。她最后还说,希望各国媒体能更加客观地报道中国,我非常认同这一点。
“中国最吸引我的是人民的个性”
南都:可以说说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了解中国的吗?
竹内亮:2002年,我第一次来到中国,那也是我入行的第一年,身份还是导演助理。当时我们的日本摄制组走遍了长三角地区的几个城市,拍摄了一部名为《麻将的起源》的纪录片。
其实在那之前,我对中国的了解还停留在小学时读的《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等文学作品上,对现代中国几乎没有概念。但是,当我第一次来到中国,我就被这里广袤的土地和多元的民族文化深深吸引了。在那之后,我几乎每年都会来中国,拍摄向日本人介绍中国的纪录片。
南都:2013年,你放弃了在日本稳定的生活,举家搬迁至南京,什么促使你做出这个决定?
竹内亮:2010年,我作为导演为日本NHK电视台拍摄纪录片《长江天地大纪行》,从长江的发源地青海一路东进,一直拍到长江入海口上海,全程6300公里,以旅行者的视角记录长江沿岸的风土人情。
那一次的拍摄,让我有机会深入接触中国的地理人文。但这个过程中我也发现,很多中国人,尤其在内陆地区,对现在的日本所知甚少。我觉得中日友好不应该只停留在口头上,而应该想办法建立相互了解与尊重的通道。
于是,我萌生了搬来中国用纪录片向两国人民介绍彼此文化的想法。起初我的这一提议遭到了全家人的反对,因为我和妻子在日本都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还育有两个孩子,搬来中国,意味着放弃一切从头开始。不过在我的坚持下,2013年,我们还是搬来南京,并成立了“和之梦”工作室。
2015年开始,我拿出自己的积蓄拍摄人物纪录片《我住在这里的理由》,专门讲述住在中国的日本人和住在日本的中国人的故事。这部纪录片现在已经播出了三季、两百多期,是一个我准备一直做下去的节目。
南都:你长期把镜头对准中国,这里最吸引你的是什么?你想通过纪录片向外界传达什么?
竹内亮:我很喜欢拍中国的人。日本人在成长过程中常被教育要“和大家一样”,所以日本人拍多了会给我“千篇一律”的感觉,但中国人很有个性,每个人都不一样。比如当我走进路边的小卖店,日本店员提供的服务都是统一的,他们会按照规则一板一眼地完成,非常礼貌,但感受不到热情;在中国,你可以与萍水相逢的人攀谈为乐,这些在日本都是无法想象的。拍中国人,我永远也拍不腻。
真实是我的纪录片最大的特点,通常我都不会事先设定脚本,因此很多时候连我自己都不知道今天能遇到什么人、拍到什么内容。我想把这些我亲眼所见的中国一面记录下来并展现给世界,它可能不全面,但一定是真实的。
“日本年轻人对中国越来越感兴趣”
南都:一些日本人对中国的认知和理解仍存在偏见,你认为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竹内亮:日本国民了解中国的渠道普遍很有限,他们可能没有来过中国,身边也没有中国朋友,本国媒体是他们主要的信息来源。当媒体上充斥着关于中国的负面报道时,大家自然会渐渐信以为真。
但我曾在日本媒体供职,知道刻意抹黑中国其实是很多日本媒体为提升收视率的而采用的投机手段。特别有意思的是,从电视台内部的收视率报表来看,这类抹黑中国的新闻报道或电视节目,最受50岁以上男性的欢迎。我认为,这部分观众年轻时经历过日本泡沫经济时期的辉煌,或许从情感上无法接受日本被中国超越。
不过现在,随着年轻一代获取信息的渠道越发多元化,很多日本年轻人对中国的印象也不断改观。尤其在大城市里,年轻人们可能会因为视频网站上的某类视频,或是某款游戏而对中国产生兴趣,这些都可能成为激发他们进一步了解中国的起点。
南都:有日本网友因为你的纪录片而改变对中国的看法吗?
竹内亮:我想应该是有的。2020年,我围绕中国抗疫拍摄的好几部纪录片都登上了雅虎首页,也在日本引发了很多讨论。虽然也会有一些质疑的声音,比如质疑我是按照设定剧本拍摄的,有人甚至无端地怀疑我被中国政府“收买”,但大多数的评论还是充满正能量的,不少日本网友将中国的抗疫成效视作典范,并从中受到鼓舞。
《后疫情时代》上线后,我陆续收到了好几位日本企业家朋友发来的私信,说他们十分震惊于片中展现的现代化技术在中国城市中的运用,并打算专门开展学习会,组织大家一起来观看纪录片,并从中汲取经验。
南都:对新的一年,有什么规划?
竹内亮:拍纪录片电影一直是我的梦想,经过过去几年的积累,我觉得今年是时候把它提上日程了。我准备重走十年前拍摄《长江天地大纪行》的路线,通过长江流域地理人文的变化,来展现中国十年来的发展。
总策划:梅志清 戎明昌
执行策划:王佳
统筹:南都记者 向雪妮
采写:实习生 翁安琪 南都记者 余毅菁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