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品“出海”,是我国建设文化强国的必经之路,而一年一度的文博会正是向世界展示中国璀璨文化的最好舞台之一。
今年的文博会上,非遗生活文化产业有限公司(下称“非遗生活”)创始人魏素莹携手数十件极具岭南民族风情的文创作品参展,第九度亮相这一文化盛会。
多年来,非遗生活着力将传统非遗文化与现代潮流时尚相结合,已成长为行业内的明星企业,更在国际舞台上享有声誉。在文博会福田展馆现场,魏素莹向笔者畅谈她对于非遗文化传承与发扬的所思所想。
故事要从26年前说起,1997年魏素莹从江苏来到深圳创业,挖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出乎许多人意料的是,她却选择在此时全身心扑向了此前完全陌生的文产领域。
“过去20多年间,我一边经营企业,一边在全国各地调查非遗保存情况。”魏素莹说,学习古汉语专业出身的她,在浓厚的兴趣驱动下,先后走访过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并当面请教过300多名民间艺人。
深耕非遗文化的过往经历,也为魏素莹在2015年创立“非遗生活”奠定了坚实基础。“保护珍贵的非遗文化,我认为一个企业应该做的是如何将其商业化,让产品设计更加符合现代人审美,才能让更多的人愿意去了解它、接受它。”魏素莹说。
在非遗生活设计团队的工笔下,一件件“老非遗”碰撞“新时尚”的产品便就此诞生。并且与许多文产企业有着相似的发迹经历,非遗生活也是“屋内开花屋外先香”。
转机发生在2019年的米兰时装周上,彼时非遗生活的展品受到了多方青睐,还接受了13个国家的主流媒体采访。“那段时间在国外参展,常常连展品都被抢购一空。”魏素莹说,近年来,非遗生活也逐渐成为许多国人的“新宠”,增势喜人。
非遗生活因何受到国际社会青睐?“单纯将非遗进行产业化不可取,难以给人形成长久的记忆点。”在魏素莹看来,关键是要有品牌意识。要通过文化赋能产品,让每一个产品都有各自的品牌故事,产品溢价才能拥有更好的竞争力;要善用中国的传统工艺、传统文化,还有图腾IP转化,形成当代的审美,走不一样的发展路线,让产品更加深入人心。
推动传统与生活相结合,让非遗回归到生活中来,这同样不失为一种保护。“当非遗能够展现其独特的商业价值时,反过来更能推动社会各界关注非遗,对于保护非遗同样是利好。”魏素莹说。
魏素莹说,在去年文博会上,非遗生活现场洽谈成功的订单达2000万元,她对今年更加充满信心。
南方日报记者 潘欣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