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第31届大学生运动会在四川省成都市开幕,这个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大学生运动员的体育盛事吸引了世界的关注。
7月31日,国际大体联代理主席雷诺·艾德在接受GDToday记者采访时说道,“在复杂的时代背景之下,成都大运会向世界表明,体育能以和谐的方式凝聚人心。”
成都大运会表明体育能以和谐的方式凝聚全世界人民
谈论到日前的开幕式,雷诺·艾德激动不已,“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优化,大家都对本次开幕式充满期待,希望参与到其中。成都大运会开幕式充满活力,趣味十足。青年人、运动员、学生都充分参与到其中。热烈的开幕式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很受感动。”
成都人民的笑脸也让他记忆深刻,“看见运动员们的笑脸,我觉得很开心。不仅仅是志愿者和组委会工作人员,所有的成都人民都热情洋溢,他们的热情深深感染了我。”
“我昨天观看了艺术体操比赛,现场观众对中国运动员和别国运动员都同样热情。这真的是一个好信号,这说明在复杂的时代背景之下,体育仍能以和谐的方式凝聚人们。”
雷诺·艾德还提到,大部分运动员或工作人员从没来过成都,甚至没有来过中国。“能有幸见证如此盛大的比赛,并参与其中,对他们每个人都是相当独特的体验。”
中国办赛理念与时俱进,更重视可持续发展
成都大运会,是继2001年北京大运会、2011年深圳大运会之后中国大陆第三次举办大运会。随着时代进步,此次成都大运会与往届相比,充分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雷诺·艾德也参与了第26届深圳大运会。他表示,深圳大运会也相当精彩。“深圳大运村、配套活动、文化活动都独具特色。但是,那已经是12年前了,现在的科技已经有了很大发展。”
成都大运会应用了前沿技术,为参与者在炎热的夏天带来了清爽的体验,也将留下长期的绿色资源遗产。
“不管是年轻一代还是我们,都需要去思考地球的未来和气候变化。我们不能再像以前一样无止境地产生垃圾。我们必须聚焦新的科学技术,组织可持续的比赛,在各方面都落实环境保护。”
他认为,成都大运会也将会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一方面,其他国家的大学生运动员可以学习中国人民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另一方面,成都市民也以开放的心态进行交流。这种双向的交流学习使我们的比赛独具魅力。因为我们来到这里,不仅仅是为了参加12天的比赛。”
为举行大运会,成都对36个体育场馆进行了升级改造,这些场馆在比赛结束后都将面向公众开放。
成都大运会助力国际青少年交流
据了解,在7月30日闭幕的第31届成都FISU世界学术大会上,国际大体联发布了《成都宣言》,文中提到,体育能够打破国家间的壁垒,大学生运动是世界青少年交流的共同语言。
对此,雷诺·艾德表示,成都大运会中青少年间的国际交流的确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我深有体会。小孩子们都想和我合影,主动和我交谈。这是很棒的经历。我也希望运动员们能在比赛中进行交流,充分体验,这对他们未来发展很有帮助。”
大运会以体育为桥梁,将世界各地年轻人紧密联系在一起。从深圳大运会开始,国际大体联启动了国际青年记者计划,面向世界各地招募青年记者参与到大运会的媒体报道当中,这已成为大运会各国青年交流的有效途径之一。
雷诺·艾德指出,青年人的思维方式不同于常规,让青年充分参与到各个领域十分重要,“青年思考方式很不同,行动方式很不同,要让青年参与其中。同龄人间有独特的沟通方式。和年轻人交流,同龄人比一位老总统更有说服力。这也是年轻人向老一代进行知识输送。”
谈论到年轻人时,雷诺·艾德还特别感激成都大运会的青年志愿者们,“每个志愿者都面带微笑,助力良多。没有他们,大运会很难顺利开展。我很感谢他们为大运会所作出的努力。”
GDToday记者:冯慧婷 曾湘星 发自成都 车丽娜(实习生)
拍摄:姚志豪 发自成都
剪辑:关杰明
审校:袁子翔 魏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