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一枝独秀,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稳居第一位。广东经济对全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亦稳居首位。
“广东经济对全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10%。”省统计局称。一组数据可充分诠释第一经济大省的地位与贡献:目前,广东经济总量约占全国1/9,来源于广东的财政总收入约占1/8,外贸进出口约占1/4,累计吸收外资约占1/4……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以实际行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和对广东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经济保持稳中有进,GDP年均增长7.9%,经济总量连破6万亿、7万亿大关,今年预计超8万亿元,连续28年稳居全国各省市第一。广东经济的平稳运行为全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提供有力支撑。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推进
为经济中长期持续增长注入新动力
进入经济新常态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性战役。中央令旗一挥,广东率先行动,研究推出一系列“广东策”。
在2016年初,广东便出台首个省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方案,包括1个整体方案、5个行动计划,涵盖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三去一降一补”五大方面。
主动作为,激发市场新活力。广东不断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帮助企业加速技改、转型升级。2016年,全省工业技术改造投资3891.70亿元,增长32.8%。
频出实招,助力实体经济发展。省政府8月出台降成本升级版文件——《广东省降低制造业企业成本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预计今年可为企业直接降成本620亿元,至2020年累计可降成本2600亿元。
精准发力,释放经济新动能。广东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全力以赴补短板,推动区域协调发展。2016年,广东宣布启动18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总投资达2.25万亿元,确保全省信息、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城市管网、交通、水利等达到全国领先水平。
政府发力、企业给力。华为、腾讯、比亚迪等高科技企业引领世界发展,美的、广汽、TCL等老牌龙头企业浴火重生,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企业撑起广东实体经济脊梁。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各项改革全面发力,促使广东经济增长新旧动力加快转换,为经济中长期持续增长注入新动力。今年上半年的经济数据给出最好的诠释:
——服务业主导经济增长的特征更加明显:三次产业结构为3.6:43.3:53.1,服务业比重同比提升1个百分点。
——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52.7%和27.8%,同比提高1.5个和0.6个百分点。
——新的市场主体竞相成长: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和注册资本金分别增长16.6%和104.1%。
……
早转型、早改革、早受益。“广东经济的率先企稳,对全国经济稳增长起到了很大支撑作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说。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广东策”不仅行之有效,也为全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有力支撑。
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明显
基本跨入世界创新型地区
近年来,土地、劳动力等要素成本持续上升,高端市场又难以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竞争,广东经济陷于“双重挤压”境地。如何突围?惟有创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始终把创新摆在全省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并围绕机制、人才、资金等出台系列政策举措,全力支持创新。
创新离不开机制体制的完善。
2014年6月,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的决定》,这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全国首个颁布实施的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和纲领性文件。
随后,广东从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协同创新、产业创新、转化应用、环境建设等六个方面重点推进、精准发力,出台了“一揽子”政策。
创新离不开高素质人才。
五年来,省财政共投入26.8亿元,引进三批共105个创新创业团队和73名领军人才,包括2名诺贝尔奖获得者、22名国内外知名院士,汇聚高层次人才722人来粤创新创业,为创新发展提供了强有力人才支撑。
今年9月,全球化智库(CCG)在北京发布的《中国区域国际人才竞争力报告》指出,广东成为引进外国专家最多的省份,并在国际人才创新方面表现最佳。
创新离不开持续投入。
2016年,广东研发(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提高到2.56%,技术自给率达71%,已基本跨入世界创新型经济体行列。
省社科院院长王珺说,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快速上升,技术自给率不断提升。这表明广东经济的创新导向越来越明显。
广东经济增长方式正在发生根本性转变:由主要依靠劳动力数量和资本存量增长驱动,转变为主要依靠科学技术和人力资本增长,科技进步贡献率由2012年的53.05%提高到2016年的57.22%。
从拼汗水到拼智慧,广东正在创新驱动发展大道上阔步迈进,为中国的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开放型经济新优势正在形成
全球外贸看中国,中国外贸看广东。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外贸大省地位进一步巩固。2014—2016年,外贸总额降幅不断收窄。广东已连续31年位居全国货物进出口总量首位,占全球货物贸易的3.8%。
广东开放型经济还拥有着多个第一。截至今年上半年,广东实际吸收外资累计4132亿美元,居全国首位。近年来兴起的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也居全国榜首,占全国的近一半。
“在全球贸易近年来持续低迷的背景下,广东的国际市场份额却逆势上升,这说明广东在中国对外开放格局中的地位不仅没有削弱,反而进一步增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经济贸易研究中心主任陈万灵说。
在国际金融危机中遭受冲击的广东开放型经济为何能重新崛起并焕发出新气质?这缘于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全面深化改革,持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广东主动对标全球一流营商环境。广东自贸试验区三个片区相继启动了相关改革试点。南沙片区的跨境电商监管新模式、横琴片区的政府智能化监管服务模式入选了商务部的全国自贸试验区“最佳实践案例”。
在外商投资“放管服”改革领域,广东全面实施外商投资审批改革,超过96%的外资项目以备案方式准入,办理时限从原来的20个工作日缩减到3个工作日;在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方面,广东稳步推进大通关改革,全面推广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仅2016年一年,思科、苹果、高通、微软等世界500强企业纷纷在广东落户或增资扩产;广东自贸区新设企业7.6万家,合同利用外资520亿美元,增长1.3倍。
引得进来还能走得出去。一批高附加值的“广东品牌”在全球市场崭露头角。东方电气的核电设备用到了法国核电站,被称为“中国特斯拉”的广州亿航184载客无人机亮相迪拜上空,华讯方舟成功研发世界首款石墨烯太赫兹芯片。
省商务厅厅长郑建荣认为,这是堪称历史性跨越的转变,显示出广东新旧动能加快转换,开放型经济的新优势正在形成。
从开放先行地到广东自贸区,从粤港澳大湾区到对接“一带一路”倡议,靠开放起步的广东,在中国新一轮对外开放中正发挥着桥头堡与先锋队作用,为全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提供有力支撑。
站在新起点,面向新未来。广东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和对广东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勇于担当,砥砺前行,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上继续走在前列。
●南方网全媒体记者 黄应来 吴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