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網訊(記者/劉思敏)2月8日印發的《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發展促進條例》(下稱《條例》),以法治保障為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下稱「合作區」)發展進一步聚勢賦能。暨南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暨南大學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鐘韻表示,法治保障體系的不斷完善,將有助於凸顯合作區作為「一國兩制」新實踐的優勢,讓全世界進一步看到投資合作區的價值。
從宏觀著眼深化改革
從細節入手關懷民生
南方網:在您看來,跟合作區此前出台的政策法規相比,《條例》有何特別之處?
鐘韻:過去一年多來,為實現《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下稱《總體方案》)提出的目標任務,合作區出台的主要是專項法規,針對性地聚焦金融、科技、人才、稅務等某個方面。此次出台的《條例》,是一個系統性、綜合性的法律文件,這是跟合作區此前政策法規最大的區別。
另外,《條例》鼓勵創新改革的力度較以往更大,尤其是支持合作區建立容錯免責機制。未來各部門在合作區開展體制機制創新時,可以在《條例》支持下探索更靈活的創新改革空間、獲得更強的制度保障。
南方網:除了從頂層設計上鼓勵深化改革,《條例》還有哪些具體內容是和普通老百姓息息相關的?
鐘韻:《條例》跟合作區居民關聯性最強的內容,集中在產業、民生、一體化等章節裡。這些內容呈現一個明顯的特點,就是它對於如何提升澳門居民在合作區生活便利性,有了相比以往更為細緻的考量。在《總體方案》中作概括性表述的內容,在《條例》裡都更為細緻明確。如考慮到澳門與內地義務教育體系不同,《條例》明確提出建立銜接澳門的教育服務機制,在學前教育方面為合作區的澳門居民子女提供更便利服務。又如,針對社會關心的養老問題,《條例》提出支持提供多元化的長者照顧服務,建設醫養結合的養老服務設施等。
營造更開放的投資環境
搶先吸引資本目光
南方網:您認為,對於合作區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條例》將起到怎樣的作用?有利於合作區形成哪些獨特優勢?
鐘韻:促進經濟適度多元發展,關鍵要提高經濟發展的效率。《條例》綜合考慮合作區建設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各方面問題,站在統籌全局的高度上,為解決這些問題提供基本的原則性遵循,為合作區提高經濟發展效率打下制度基礎。
在體制機制創新、提升市場一體化水準方面,在容錯免責機制下,合作區可能出現更大力度的改革開放舉措,有利於合作區形成更具吸引力的營商環境。當資本選擇新的投資標的或計劃開展更大額度投資時,合作區作為「一國兩制」新實踐所具備的創新、開放優勢會搶先吸引目光,讓資本和企業更願意進入合作區。同時,針對當前合作區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條例》所提出的工作機制、財政機制等機制建設,為《總體方案》提出的「粵澳共商共建共管共用」更好地發揮作用提供了保障。
南方網:產業興則經濟興,《條例》基於《總體方案》,進一步細化了支持合作區產業發展的方向和支持舉措。結合合作區產業發展現狀與機遇來看,您認為這種細化背後有何考量?
鐘韻:政策法規的制定一般包含兩個邏輯,即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前者考慮如何緊跟全球產業、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基本趨勢,後者考慮如何聚焦發展中的重點難點。《條例》的制定也體現了這兩大邏輯。
例如,科技創新不僅是全球產業發展的主旋律,也是大灣區建設的重點任務之一,是合作區建設重要目標。《條例》在《總體方案》提出「發展科技研發和高端製造產業」的基礎上,更為具體地提出了促進產業發展的路徑和目標,比如建設創新平台、創新轉化中心、構建產業鏈、建設電子元器件集散中心等具體設想,不僅緊跟大灣區產業發展整體趨勢,也為合作區增強科創實力提供了明確的思路,更好地落實《總體方案》中對合作區產業發展的規劃。
促進粵澳高效合作
輻射帶動整個大灣區發展
南方網:在您看來,《條例》在加強粵澳合作方面有什麼值得關注的內容?
鐘韻:加強粵澳合作,不僅能為合作區吸引更多來自澳門或者內地的投資者,同時還能讓全球投資者進一步感受到投資合作區的價值,即合作區的發展空間絕不僅限於其106平方公里的土地,還可以延伸到珠海、澳門甚至整個粵港澳大灣區。
《條例》不僅強調要深化粵澳合作,還重視形成可推廣的具體合作模式。例如提出支持「合作區與珠海市建立健全聯合招商、收益共用機制」,鼓勵雙方開展更積極主動的聯合招商。這為探索形成粵澳合作招商的明確模式,開展更高效的協調對接,實現更顯著的招商成果,未來形成可複製推廣的合作模式經驗,還可以輻射帶動其他大灣區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