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东莞市委书记肖亚非:“科技创新+先进制造”推动东莞高质量发展

2022-07-15 07:15 来源:南方日报 靳延明 郭文君

东莞中心城区。南方日报记者 孙俊杰 摄

  ■权威访谈

  “省党代会报告指导意义重大,报告提出我省要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等,这些部署非常切合东莞实际,必将引领东莞加快向科创制造强市迈进。”近日,东莞市委书记肖亚非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专访时说。

  肖亚非表示,东莞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牢牢把握重大发展机遇,按照省委“1+1+9”工作部署,坚持“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城市特色不动摇,坚定不移推动东莞加快高质量发展,在全省发展大局中承担更大责任,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打造大湾区“七个新高地”

  在全省发展大局中承担更大责任

  南方日报:省党代会报告有7处直接点到东莞。学习报告后您有什么感受?

  肖亚非:报告体现了省委一如既往的极高的政治站位、鲜明的政治立场和强烈的政治担当,吹响了广东奋力在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的新号角,让人听了以后有一种坐不住、等不及、慢不得的强烈紧迫感和责任感。

  特别是报告多处与东莞高度相关,比如,报告提出坚持制造业立省不动摇,推动产业持续向价值链高端迈进;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尤其特别提到建好用好东莞散裂中子源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这些部署要求非常有针对性,非常切合东莞实际,与东莞“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城市特色高度吻合,必将引领我们加快向科创制造强市迈进。

  南方日报:接下来,东莞将如何贯彻落实好省党代会精神、省委“1+1+9”工作部署?

  肖亚非:去年,东莞成为全国第15个拥有万亿GDP、千万人口的“双万”城市,连续6年入选新一线城市。目前,已经形成了“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鲜明城市特色,其中在科技创新体系方面,松山湖科学城正式纳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散裂中子源、阿秒激光等大科学装置加速集聚,32家新型研发机构、900多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集聚发展,47%的规上工业企业建有自主研发机构,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和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居全省第二;在先进制造体系方面,拥有超20万家工业企业、1.27万家规上工业企业、7374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34家专精特新企业、79家“小巨人”企业、71家上市企业和24家超百亿企业、3家超千亿企业,呈现了先进制造蓬勃发展的态势。东莞贯彻省党代会精神,就是要坚守制造底色和优势,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以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深度融合推动东莞高质量发展。

  在新阶段东莞要继续在全省发展大局中承担更大责任,必须解答好如何实现万亿GDP后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如何实现千万人口与城市深度融合、共生共荣这两大时代课题。我们将统揽打造大湾区“七个新高地”,坚持培育壮大新动能,加快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增创人才综合优势,持续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经济发展在万亿新起点上行稳致远;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全面提升城市综合环境,深入推进基层治理创新,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实现千万人口与城市深度融合、共生共荣。

  我们还要始终坚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重点是狠抓基层党建,扎实开展基层执行力建设攻坚行动,持续推进“头雁”工程,探索村(社区)书记入编、村干部薪酬改革等方式,打造坚强战斗堡垒。

  抢抓“黄金内湾”机遇

  全方位融入“双区”和两个合作区建设

  南方日报:省党代会报告对纵深推进“双区”和两个合作区建设作出系统部署,并提出着力打造“黄金内湾”。接下来,东莞将如何持续深化与大湾区城市的联动协作?

  肖亚非:“双区”和两个合作区建设机遇前所未有,东莞将充分把握机遇,主动对接全省战略布局,持续深化与湾区城市的联动协作,争创发展新优势。

  我们将抢抓“黄金内湾”重大战略机遇,点线面全方位融入“双区”和两个合作区建设。东莞的沿珠江一线特别是滨海湾新区正处于“黄金内湾”的重要一环,目前滨海湾新区已经被纳入广东省自贸区联动发展区,同时与深圳前海等纳入大湾区珠江口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试点,我们将以滨海湾新区为核心,围绕打造RCEP大宗贸易集散中心、科创型上市企业集聚区、数字经济开放示范区,深度参与“黄金内湾”建设,努力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高地。在此基础上,我们将在点、线、面上深度融入“双区”和两个合作区建设。“点”上,以“松山湖科学城、滨海湾新区、水乡功能区、银瓶合作创新区”四大战略平台为重点。“线”上,一条是以滨海湾新区为核心的沿珠江口东岸一线,将努力打造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另一条是以南部九镇为重点的临深一线,全面对接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着力打造深莞深度融合发展样板区。“面”上,全市全域将积极争创各项改革试点,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我们将大力推动一批创造型引领型改革,开创全面深化改革新局面。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建设深化改革“一号工程”,加快制造业数字化变革,构建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完善“是人才、进莞来”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打造特大城市社会治理东莞样板,加快建设大湾区体制机制创新高地。

  举全市之力建设松山湖科学城

  推动产业发展“五大工程”

  南方日报:省党代会报告提出,广东省将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东莞将如何推动科技和产业创新迈上新台阶?

  肖亚非:在科技创新方面,我们将以参与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为统领,加快打造大湾区科技创新新高地。

  一是举全市之力建设松山湖科学城,打造更多大装置、大平台,全力推动散裂中子源二期、先进阿秒激光等动工建设,加快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大湾区大学、香港城市大学(东莞)、东莞理工学院等发展,加强与光明科学城、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南沙科学城联动发展。二是着力促进创新成果转化,我们将围绕产业强链补链拓链,推动在第三代半导体、医疗器械、关键电子材料、机器视觉领域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推动更多创新成果在东莞转化应用。三是着力培育壮大创新主体,支持企业参与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全年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增至8200家。四是着力优化创新生态。过去几年,东莞大力打造了松山湖国际创新创业社区,我们将新建一批创新创业社区,更好地承接松山湖科技成果转化。

  在产业创新方面,我们将以产业发展“五大工程”为统揽,加快打造大湾区先进制造新高地。

  我们将大力推进产业立新柱“一号工程”。坚持把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建设作为“一号工程”,争取在智能移动终端及穿戴设备、半导体及集成电路、新能源、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领域率先形成集聚生态,力争三年内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2000亿元。

  我们将推进数字经济融合发展工程。目前,东莞已经率先在全省建设华为、思爱普(SAP)两大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我们鼓励传统产业依托数字经济深度转型。以东莞潮玩经济为例,推动玩具产业从传统制造向微笑两端延伸,拥有57家潮玩规上企业,2021年潮玩产业产值同比增长35.8%,出海销售额同比增长近60%。

  我们还将推进重点企业培育工程,做大做强重点企业梯队,争取到“十四五”末,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200家。推进招商引资突破工程,强化市级招商统筹,力争三年内实现30亿元以上龙头企业镇街、园区全覆盖。推进土地空间连片拓展工程,推进10个连片标准化产业片区的土地整备,总面积超1.6万亩,推进连片更新“头雁计划”,首批项目总面积超2万亩。

  南方日报:省党代会报告提出要坚持“小切口大变化”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作为拥有千万人口的特大城市,东莞接下来在保障改善民生上将重点部署哪些工作?

  肖亚非:面对千万人口的需求,我们始终坚定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坚持统筹发展与安全,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守住不发生疫情规模性反弹底线,全力做好防汛和安全生产等各项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我们坚持从“小切口”入手,着力补齐就业岗位、学位、医疗床位、养老床位、停车位等“民生五个位”短板,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创造高品质生活,努力促进千万人口与城市深度融合、共生共荣。

  ■路线图

  ●力争今年内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增至8200家。

  ●力争三年内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2000亿元。

  ●三年内统筹安排不少于100亿元的财政资金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争取到2025年末,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200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达到600家。

  ●五年内形成2个GDP千亿镇街、3个以上800亿镇街、5个以上500亿镇街的先行发展序列。

  ●未来五年力争新增就业岗位44万个、公办学位31万个、养老床位1500张、医疗床位8200张、停车位30万个。

  南方日报记者 靳延明 郭文君

编辑:黎洁婵   责任编辑:林涛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