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人福音
广州周末节假日也能办事啦!
《广州市政务服务条例》
将于5月1日起施行
实行工作日预约延时服务、
周末节假日错时应急服务、
排队等候时间可预查预判等
办事更便利!
《条例》明确政务服务事项“应纳尽纳”,除涉及国家秘密外,均应当列入基本目录统一管理,基本目录由市政务服务管理部门统一发布并动态更新。
明确办事指南的编制主体和要求,实现同一政务服务事项基本要素在全市范围内统一,解决“同事不同办”的问题。
《条例》明确政务服务的办理渠道和途径。
一方面是政务服务事项“一门办理”,要求政务服务事项“应进尽进”,除因场地限制或者涉及国家秘密并经政务服务管理部门同意外,均进驻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办理。
原则规定便民服务中心集中办理劳动就业、社会保险、医疗卫生、养老服务、社会服务、户籍管理等群众经常办理且基层能有效承接的政务服务事项。
另一方面是政务服务事项“一窗办理”。规定政务服务中心、政务服务便民服务中心应当设置综合窗口统一受理政务服务事项,统一反馈办理结果。
《条例》要求派驻人员应当熟悉业务、经验丰富、胜任其职,接受同级政务服务管理部门和派出单位的双重管理。
同时,派出单位在派驻人员中指定首席事务代表,代表本单位审批、督办政务服务事项,组织、协调政务服务事项联合办理,管理派驻人员等。
《条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力提高行政效能,提升服务体验。
政务服务场所即时提供排队办理进度情况,供申请人查看、预判。明确当办理事项超过合理时间或者排队人数过多时,政务服务管理部门应当及时查明原因,督促改进。
规定推进适老化和适残化改造等无障碍建设,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开辟绿色通道。
要求政务服务管理部门提供24小时线上预约服务,同时保留政务服务场所现场取号服务,并根据服务对象实际需要提供工作日延时服务。
规定相关单位通过周末、节假日错时服务等方式提供急事急办服务渠道,并最大限度压缩办理时间。
要求编制关联事项清单,制定公布集成办的操作规程和办事指南,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要求梳理和公布全市通办、跨域通办事项清单,通过多种方式推动实现全市通办、跨域通办、跨境通办;要求限时办结,明确受理单位一次性告知等义务。
对未能一次性告知、不接收申请材料或者未按时办结的情形,申请人可以到“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反映诉求;“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应当受理、转办、督办并及时反馈办理情况。
持续精简申请材料、简化办事流程、减少到现场次数。
《条例》要求政府及有关部门整合政务服务、社会服务和市场服务功能,为企业提供精准化、个性化衍生服务。要求集中公布惠企利民政策,提供查询、咨询以及主动精准推送等服务。
将政策兑现事项纳入全市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统一办理,主动匹配符合政策条件的主体,实现部分优惠政策免申即享;编制政策兑现事项清单和办事指南,明确政策兑现的条件、程序和时限,精简申报材料,实现优惠政策一次申报。
《条例》从内部监管、公众监督和人大监督三个维度进行规范。
✦一方面要求市、区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加强对办事指南的审核监管。
✦另一方面明确公众可以通过广州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等多种渠道,提出咨询、投诉和评价意见。
此外,还规定了听取和审议工作报告、执法检查、专题询问、组织代表视察、满意度测评等多种人大监督方式。
一直以来,广州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注重业务引领和数字赋能双轮驱动,推动政务服务便利化水平不断提升,让群众办事少跑、快办。
广州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副局长梁文谦表示,下一步,该局将严格对照《条例》要求,组织各个政务服务场所管理部门完善窗口服务,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首先是完善统一预约系统,组织市、区、街(镇)各级政务服务场所提供排队办理进度情况,供申请人查看、预判,以减少现场等候时间。当出现办理事项超过合理时间或者排队人数过多时,工作人员将及时介入、查明原因,督促办事大厅改进服务。
✦其次是督促各个政务服务场所的管理部门建立应急处置机制,根据服务对象实际需要,建立急事急办服务渠道,完善延时错时、早晚弹性、周末“不断档”等窗口办事服务措施,以满足特殊情况下企业群众确需急事快办的需求。同时也将收集汇总各部门的做法,通过政务大厅、政务服务网等渠道向社会公布。
✦最后是强化效能监测,定期围绕服务成效、服务便捷、服务体验等方面开展监测分析,督促提供政务服务的相关单位持续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效能。建立监督检查机制,确保《条例》确定的各项制度不折不扣得到贯彻执行。
政务服务开启“超长待机"模式!
从此告别请假焦虑啦~
文:郑旭艳 曾晓晨 陈嘉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