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中国第一侨乡,海外华侨华人众多,如何写好“侨”字这篇文章,运用好丰富的侨资源,尤其值得探讨。对此,在江门谋划发展的一批港澳企业经营,向记者吐露了他们的切身体会和愿望。
运用好侨资源更重要
据最新侨情调查统计,江门五邑旅居海外的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约400万人,有“海内海外两个江门”之称。其中旅居港澳的华侨华人有158万人。
“侨资源我认为至少包括华人华侨的人脉、技术以及其在海外的社会资源这几个方面。”江门市工商联常委、江门盈骅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总经理施坚宁认为,加快湾区融合,要先搭起桥梁,“让他们有回来的欲望,先让他们认识江门,认识家乡。”
“这需要一个配套的服务平台,一个专业的社会服务机构来做。”香港五邑青年总会秘书长、新家园协会执行董事,妈之堂有限公司业务总监梁秉坚说。
来自港澳地区的市政协委员叶其昌则认为,资源丰富不代表优势。从理念和机制上运用好资源,更为重要。叶其昌说,这两年,港澳台乃至欧美的华侨、华人带客人过来了解江门,甚至尝试落户,但因各方面条件不支持,他们最后没能落户在江门,反而被吸引到深圳、上海等地方。如此,江门发挥了侨资源作用,却“反而像一个中转站,引了过来,认识了中国,但是去了其他地方”。
凝聚华侨新生代共识
“可以通过侨联、华人商会等民间组织,将江门五邑文化送出去,让大家知道自己的家乡是怎样的。”施坚宁以自己为例,打算回乡发展的他,也曾一度恐慌,不知道家乡的情况;不过,随着与家乡多次接触,他对家乡慢慢充满信心。
“需要一个平台,让港澳的人、华侨华人乃至世界上其他地方的人了解江门有什么优惠政策和营商环境等信息,同时还可以在这个平台上互相交流,甚至求助等。”原市政协委员、香港特别行政区深水埗区议会议员、香港五邑青年总会会长、香港十友财富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黄达东认为,华侨新生代将会是促进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凝聚他们的共识,加强他们对地方的熟悉了解,形成良好的对接合作关系,应该是接下来的重点。“我们可以建立一个新生代圈子,以此加深彼此的感情,让他们对江门五邑有更深厚的情感,也能促进更多行业与创意的碰撞火花。”黄达东说。
湾区融合,发力经济,发挥“侨”梁纽带作用,江门就比其他地区更具优势。施坚宁认为,江门五邑接下来的招商引资应集中在“侨”上,因为“侨”资源的主体对江门五邑有着一定的感情认可,“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以及身份认定,让他们不要有太大的顾虑和资金压力。例如可以申请永久居留;例如高新技术产业,他们的经济收益创业前期比较弱,应给予一定支持。”
澳门江门青年会副理事长、澳门大洋快派集团有限公司行政总经理李镇辉则觉得,要吸引和利用好“侨”资源,还是要做好家乡文化建设,“基础建设做好,政策推广做好,乡情建设做好,江门就是一个很好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