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南方网 > 新闻 > 专题推荐 2025上半年 > 凝心聚力 共谋发展——2025年全国两会 > 广东团动态

全国政协委员唐冬生:强化“AI+制造”核心技术要素供给

2025-02-20 07:55 来源:南方+

  “企业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取得了哪些新成果?”“当下推进智能制造,还面临哪些挑战和风险?”近日,全国政协委员、民革广东省委会副主委、佛山市政协副主席、佛山大学教授唐冬生带队走访了多家制造业企业,了解企业最新经营进展,以及在数智化转型方面的举措和困难。调研结束,他字斟句酌打磨提案,充实赴京“行囊”。

  担任全国政协委员以来,唐冬生连续多年为中小企业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等建言献策。今年,他的提案聚焦制造业转型升级课题。“龙头企业要率先尝试、多做示范,中小企业才会有更多动力和信心。”他建议,强化“人工智能(AI)+制造”核心技术要素供给,尤其要依托制造业龙头企业打造一批人工智能升级示范标杆,丰富智能制造系列应用场景,加速构筑人工智能升级服务圈,推动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助力传统制造业提质增效。

△唐冬生(左四)在低空智能运营平台调研低空经济产业。受访者供图

△唐冬生(左四)在低空智能运营平台调研低空经济产业。受访者供图

  “高质量的提案来自一线调研”

  农历乙巳蛇年第一个工作日,广东召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围绕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入交流研讨。其中,制造业、人工智能等成为大会讨论的高频词汇,这让唐冬生振奋不已。

  过去两年,唐冬生结合制造业发展所需,先后围绕“构建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生态”“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等话题提交多份提案,数次获得国家相关部委答复。“政协的工作定位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广东是制造业大省,佛山又是制造业大市,为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是我应尽的责任。”他说。

  2月上旬,唐冬生马不停蹄赶往外地开展专题调研,目睹多家制造业企业通过智能化手段实现了降本增效提质。

  “在智能装备公司里,具备指纹、人脸、眼底识别功能的智能门锁打开了新市场,销量一路走高;低空智能运营平台上,低空生命通道、乡村无人机快递在智能软件的加持下成为现实……”唐冬生说,自己将以最新调研成果为基础,以产业所需为依据,细致推敲打磨提案,努力提出更具前瞻性、针对性、可行性的建议,为赴京参会做好准备。

  “高质量的提案要切口小、道理硬、靶向准,必须来自一线调研,必须不断打磨,这样内容才是接地气、冒热气的。”这是唐冬生总结出来的“履职经”。

  以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

  今年年初,DeepSeek横空出世,将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再次推向公众视野。制造业企业该如何抓住人工智能的风口,加快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唐冬生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勤勉履职,开出一张切实可用的“方子”。

  唐冬生在佛山调研时发现,不少制造业企业在过去几年里通过数字化转型,对生产要素进行了更新。接下来,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开展智能化转型,已是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

  “算力、算法、数据是发展工业人工智能的三大核心技术。”唐冬生建议,要适度超前布局国家算力中心、工业边缘算力中心、大数据平台等支撑人工智能发展的数字基础设施,建立全国性的制造业数据共享平台,推动不同区域企业之间的数据共享、流通和交易。

  当前,各种人工智能新场景、新应用层出不穷。“从语言模型和开放生态到完善的工业人工智能应用场景,还有许多路要走。”唐冬生建议,政府部门要适时出台针对性政策举措,支持通用大模型企业与制造业企业深化合作,推动算法模型与产业专有数据、专有知识深度结合,打造契合制造业需求的行业模型、场景模型,从多方面强化“人工智能(AI)+制造”核心技术要素供给。同时,要支持人工智能与家电、装备、工业机器人等产品融合创新,加速产品升级、功能迭代的步伐,创造新的市场需求。

  唐冬生在走访中还观察到,当前一些制造业企业对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变革,仍缺乏足够的认识,也缺少人才和技术支撑。他建议,要鼓励制造业龙头企业选择具有良好可扩展性的人工智能技术和解决方案,进而逐步推动相关解决方案优化迭代为同类生产模式企业通用的人工智能产品,打造一批人工智能升级示范标杆,加速构筑人工智能升级服务圈,助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迈进。

  记者手记

  用脚步丈量责任 让提案“掷地有声”

  过去一年,唐冬生前往全国10余个省份调研,走访了218家企业。他向记者展示的手机日程管理软件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每一天的安排与规划。“忙起来,常觉得‘一天掰成好几瓣’,但时间总是不够用。”他说。

  今年是唐冬生担任全国政协委员的第三年。从佛山开始“解剖麻雀”,他每年都有很多天奔走在产业一线,为中小企业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把脉开方”。他说,如今自己在履职中沉稳自信了不少。

  “用脚步丈量出来的提案,才能件件‘掷地有声’。”唐冬生希望,从扎实的案例与行业数据中,找到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经验样本与破题思路。今后,他将继续当好行业的“知心人”“代言人”。

  采写:南方+记者 汪祥波 陈子阳

  设计:刘子葵

  统筹:龚春辉

编辑:陈榕   责任编辑:于艳彬  

扫二维码分享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