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院实力强、医术高,不少人无论大病小病都往大医院挤,进一步加重了“看病难”的问题。如何将大医院和镇街医院、社区医疗资源整合起来,实现优势互补,一直是医改的一大难题。多年来,中山以建设紧密型医联体为抓手,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资源均衡化和服务均等化发展,进一步打通惠民医疗“最后一公里”,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今年62岁的郭阿姨家住东升,有高血压、糖尿病、慢性心脏病及肾功能不全等基础性疾病,去年因为呼吸困难到东升医院就诊。
郭阿姨:“心脏不舒服,路也走不了,医生发觉我心血管不好。”
因为病情复杂且严重,东升医院的医生经判断后,通过转诊平台,将郭阿姨经由绿色通道快速转到上一级的小榄人民医院。患者入院后,心血管内科采用药物治疗控制了她的冠心病和心衰。
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华先平:“通过一个多星期的治疗后,患者肾功能比较稳定,心衰得到控制后,我们再次与东升医院内科联系,再给她转回东升医院,继续康复治疗。”
郭阿姨的就诊过程就是典型的“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小榄模式”。小榄镇是最早探索医联体和分级诊疗模式的镇街,目前镇内的小榄人民医院、陈星海医院两家综合医院与二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形成良好的双向转诊机制,建立了双向转诊绿色通道,患者病情好转后可顺利下转至二级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后续治疗、康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功能也得到完善。
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医务部副主任、副主任医师李媛:“以前小榄镇的居民要进行血常规、尿常规等普通检查都要到大医院来进行排队就医,通过一体化建设小榄的镇街卫生服务站、还有二级医院,服务能力大大提升,镇域内就诊率已经达到99.7%,基本上实现‘大病不出镇’。”
参照“小榄模式”,中山其他镇街也结合自身实际探索建设紧密型医联体。比如横栏镇,在全面整合横栏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资源后,镇村医疗卫生机构由过去各自为政的“一盘沙”转变为紧密协同的“一盘棋”。在管理机制上,横栏镇成立了医共体理事会,推动人员、业务、财务、药品、后勤、信息化“六统一”管理;在机构整合创新方面,由横栏医院牵头成立了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公卫中心等七大中心,系统整合升级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资源,实现上下贯通。
中山市横栏医院院长严振辉:“凝聚全镇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强大合力,以及创建心衰中心、胸痛中心,开展呼吸与重症医学科规范化建设,开设各专科门诊及妇产科夜间门诊,推进医疗网格化,旨在方便群众 ,打通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最后一公里’。”
在人力资源方面,在保持隶属关系不变的情况下,横栏镇科学统筹医共体人才资源。一方面,将累计3个月以上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支援工作经历纳入横栏医院医生职称晋升评聘条件,鼓励医院医生下沉社区。
横栏镇卫生健康分局负责人黄财亮:“另一方面,我们也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了一个进修培养机制,定期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有卫生站的同事到医院跟班学习。”
除了“横向协作”的镇街紧密型医联体,中山还抓“上下联动”,充分发挥三甲医院作用,组建市镇医院专家联盟。这天上午,住在黄圃镇的谭女士预约了市人民医院儿科医生毛静媛的专家号,咨询儿子生长发育的问题,但她并不需要花费来回两小时的路程到市人民医院,而是在家门口的黄圃人民医院就能就诊。
谭女士:“之前也有约人民医院的专家,到那边去看,那边比较远,有时要提早很长时间约都约不到号,她现在过来这边,我们觉得方便很多。”
而这得益于在今年6月,市人民医院与黄圃人民医院签约共建紧密型医联体,目前市人民医院已经派驻了泌尿外科、儿科、妇产科等专家下沉驻点在黄圃人民医院。
中山市人民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毛静媛:“我是从今年8月份开始,每周五的上午来这边出半天门诊,门诊的主要方向是儿童生长发育,像暑假期间,一个上午我们能看20多个病人。”
中山市黄圃人民医院儿科主任吴东亮:“我们安排了专科医生跟诊,一是学习他们先进的治疗经验,第二也是想培养我们的人,在周六日、平日时间为群众服务。”
中山市人民医院医务部主任、中山市黄圃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刘池拽:“专家还会对我们的学科建设,比如妇产科、呼吸科,对学科建设已经有了初步方案,再一个就是我们的管理,真正推进黄圃人民医院的高质量发展,达到能满足这个地区人民群众的就医。”
目前,市人民医院已与全市23家医院,5家社区服务中心,2家民营医疗机构逐步组成“中山市人民医院医联体体系”;市中医院与8家镇街医院合作,组建中医院专科联盟;市博爱医院与20多家镇街医院合作,组建产科专科、儿科专科联盟,形成三甲医院对镇街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口帮扶的有效机制。
记者梁嘉宁:“病人得到流转,医生可以流动,信息也得到打通。例如小榄、坦洲、三乡等镇街均已建立辖区医联体信息平台,实现了镇街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疗信息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医生可以实时地通过平台就查询到患者在其他医院,或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诊疗结果。”
中山市医学会副会长黄丹平表示,中山的医联体建设成效已经显现,有效解决了医疗资源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同质化的医疗服务加速推进了“健康中山”建设,让老百姓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中真正受益。
黄丹平:“最终我们还是通过医联体、三级诊疗的方式,让病人尽可能少跑动,特别是对于常见病、多发病,在家门口得到的服务和在不远几十里来到大医院,都是一样的医疗服务。”
来源:中山手机台
记者:梁嘉宁 李英彬 吴剑文 缪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