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非凡十年•广东答卷|汕尾:沿海经济带的“明珠”越来越靓丽

2022-10-14 11:02 来源:南方日报 汪旭莹

  海浪奔腾不息,城市兴旺发达。从2012年至2022年,汕尾是位“逐梦者”。从经济数据常年在倒数徘徊到近两年成为全省GDP增速第一,汕尾用实际行动交出一份亮丽答卷。如今,在广东省委赋予汕尾沿海经济带靓丽明珠和东翼沿海经济带东承西接战略支点的定位上,汕尾正加速奔跑。

  积极融入对接“双区”和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深度衔接深汕特别合作区建设,加快推进广汕、汕汕铁路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把有利条件、独特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动能。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平安成就这座城市的幸福底色。构建“田字型”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创造性推出“民情地图”,创建“省民主法治示范村”……2021年,当地实现“零双抢”警情天数357天,实现重大敏感案事件、重大刑事治安案件“零发生”。近年来,汕尾的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公共服务日渐完善、社会治安根本好转、民众幸福感越来越高。沿海靓丽明珠的宏伟蓝图,正一步步从规划走向现实。

  奋斗岁月

  发力“逐梦” 经济发展闯出加速度

  傍晚时分,汕尾陆丰桥冲镇居民纷纷涌向宪法广场的夜市。夜晚的热闹不只属于桥冲镇,多地纷纷开启夜经济,不仅为这座城市增添许多“烟火气”,也开辟了一条全新的致富赛道。

  家门口便能实现就业增收,如今的生活,在十年前是当地村民不敢设想的。

  卫女士在金厢镇银滩“美食一条街”经营一家奶茶档口,她原本一直在外务工。今年5月,陆丰发布信息号召民众到金厢镇银滩从事经营活动,这让她看到了机遇。“这里人气很高,收入比打工还好。”卫女士说。

  此前,汕尾作为经济欠发达城市,难就业一直是个大问题。今年上半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8313人,排名全省第二。为当地民众提供更多就业机会的同时,城乡差距在不断缩小。2012年至2021年,汕尾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比城镇居民高出1.3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012年的1.9:1下降至2021年的1.7:1,城乡收入差距远低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

  营造良好就业氛围的同时,汕尾还以“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做优营商环境。

  近年来,汕尾市全面推进“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围绕“四个聚焦”,大力推进“八个便利化”“六个通办”“无证明城市”“信用汕尾”等各项工作,全力打造4.0版最优营商环境。在今年发布的《2021年度广东省数字政府改革建设第三方评估报告》中,汕尾得分93分以上,走在全省前列。

  得益于良好的营商环境,今年上半年,汕尾市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21049户,同比增长17.45%。

  值得一提的是,该市还曾召开两次汕尾发展大会,通过搭建“共谋发展、共赢未来”的好平台,推进“招商引资、招才引智”,铺设一条新时代奔向海陆丰的畅捷通道。

  产业兴、城市旺。汕尾作为广东东部沿海经济带重要战略支点,具有广阔的陆地空间和丰富的海洋资源,是粤东粤西粤北地区距离粤港澳大湾区最近的地级市,区位优势得天独厚。

  翻开历史的“答卷”,近年来,该市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加快构建一产优、二产强、三产活和海洋经济、数字经济引领发展的“3+2”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打造由电子信息制造、海上风电装备制造等5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和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多个百亿级产业集群组成的“5+N”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不断塑造高质量发展新的战略优势。

  2021年,信利半导体玻璃基板、康佳半导体终端等项目动工建设,电子信息产值突破280亿元;明阳、中天、天能等风电龙头企业投产达产,甲子一、甲子二海上风电项目加快推进;培育“四上”企业180家,为历年最多;加速释放创新活力,培育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家,建成市级科技成果中试基地6家……一批带动性强、成长性好的产业项目撑起汕尾高质量发展脊梁。

  稳步“筑梦” 平安汕尾搭建美好家园

  汕尾二马路被誉为“吃货的天堂”,从白天到夜晚一直人流如织。

  “海边街以前路灯比较暗,现在都换了新的,这座城市很安全。”来自湖北的郭女士说,她常驻汕尾,时常会约上三五好友出来吃宵夜。

  你很难想象,十年前,汕尾市民的常用语是叮嘱亲朋好友“晚上不要出门”。

  “现在走在街上,不论白天还是晚上,随处可见闪烁的警灯和巡逻民警的身影,心里感到十分安心,很踏实,越来越有安全感!”提起治安状况的好转,市民何先生对此赞不绝口。

  纵观汕尾全域,从“110宣传”到国家安全教育日普法、网络安全、禁毒、防盗、反诈骗、反恐宣传活动……各项整治违法犯罪行动先后进行着。

  在建设平安汕尾的过程中,当地还以大数据赋能社会治理。

  “一张地图知晓村情民意、一台手机实施基层治理。”近年来,汕尾市以党建为引领,设计研发“民情地图”,有效弥补了以往传统治理方式中存在的底数不清、信息不全、研判不准等缺陷,推进多维度服务平台载体建设赋能基层治理。

  “民情地图”平台作为汕尾的“智慧大脑”,并非是一张普通的地图,而是集数字化、智慧化、图形化、可视化、法治化等于一体的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系统。

  在汕尾市政务服务中心,民情地图系统汇聚了公安、政法、自然资源等32个党政部门435类数据,通过引入卫星图、矢量图,完成“一标三实”数据采集、3D航拍、网格划分等工作,初步建成了“人、事、地、物、组织”的汕尾民情数据库。

  除了精心打造的坚实“数据底座”,汕尾在全市划分了大网格56个、中网格868个、小网格4555个,配置由5400多名网格长牵头、4700多名专(兼)职网格员为骨干、2.2万名基层党员、驻村干部、驻村民(辅)警为补充的基层组团式服务力量,实现各类事件数据上报处置,全面掌握基层要情动态,为守好革命老区平安底线奠定重要基础。

  过去五年,汕尾在全省率先建成“信访超市”;禁毒示范城市加快创建,破获涉毒案件2154宗、查处吸毒人员11706人次,连续4年保持“零制毒”。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受伤人数三项指标全面下降,食品安全形势稳中向好,民众安全感持续上升,平安汕尾建设迈上新台阶。

  奋力“造梦” 靓丽明珠“内外兼修”

  作为沿海经济带靓丽明珠——汕尾,正为每一位市民打造一座幸福城、一个美好家园。

  2013年,汕尾站、陆丰站、鲘门站投入使用,如今更有广汕铁路、汕汕铁路、兴汕高速公路二期工程等项目加快建设,民众出行更加便捷,对外交通愈加便利。与此同时,对内交通亦在不断完善。该市正全力构建“外联内畅、立体多元、绿色智慧”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

  不仅如此,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一大批重点项目工程加快推进。汕尾市第一所本科高校——华南师范大学汕尾校区已成立一年,不仅为当地带来一大批高学历教职工人才,还突破性开创汕尾市本土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的历史。

  深汕中心医院于2017年5月动工建设、2021年5月26日正式开始门诊运营、2021年10月20日开业并全面对外接诊,致力于打造广东省高水平医院,为当地民众就医提供更专业、便利的服务。

  随着城市配套设施逐步完善,也对新时代民众的文化素养、社会风貌有着更高要求。近年来,汕尾还不断涌现出一批村史馆、文化礼堂、爱心食堂等设施,精神文明建设硬件保障更加有力。与之对应的是,婚丧嫁娶等一系列陈规陋俗相继破除。

  多方保驾护航之下,当地乡风文明大幅提升。昔日卫生死角华丽变身,改建为古树公园和党建文化广场;村民议事场所“摇身一变”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设施设备应有尽有,村民活动多姿多彩。

  “精彩的文艺节目既能丰富村民的农闲生活,也能增长他们的见识,无形中还能够抑制打架斗殴、迷信、赌博等不良风气,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汕尾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说。

  文明底色愈发鲜明的汕尾,还离不开党员干部发挥出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

  近年来,汕尾深入实施基层党建三年行动计划,按照新修订的《机关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指导标准》,不断提升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水平。把党员专项服务队和“文明润家”善美先锋志愿服务队结合起来,常态化服务群众、服务企业。

  以创建模范机关为抓手,该市以创促建、以点带面,示范带动全市各级宣传部门讲政治、守纪律、负责任、有效率。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以文化为载体,当地正努力提升民众的幸福感。在民众不断跃升的精神富足感下,汕尾也逐步成为一颗“内外兼修”的靓丽明珠。

  奋进者说

  音乐教师用心为学生编织“艺术梦”

  每天上午8时30分,汕尾市林伟华中学音乐老师李丽雪会准时踏进教室开启一天的教学工作。转眼间,这已是她当老师的第十五个年头。

  2007年从华南师范大学毕业后,李丽雪毫不犹豫选择回家乡汕尾任教。她说:“当时毕业后只想回家乡为教育事业作点贡献,尤其是艺术方面,很少有人回到本地,基本都留在都市,我选择回来,因为我们都是汕尾人。”

  彼时的汕尾教育水平相较落后,艺术教育重视程度不高。回忆起当时的教学条件,她表示,那时只有一个听课本、一部钢琴。而现在走进校园,15部电钢琴、音乐室、舞蹈室等应有尽有,为工作提供了许多便利。

  回顾汕尾十多年教育发展,她感慨学校教学设备更新很快,很多老师备课非常用心,经常会创新教学模式。

  谈及变化,她最大的感受是学校和家长逐渐开始重视艺术教育。“在学校,每天下课后同学们还会上‘第二课堂’学习合唱、手鼓等课程。业余时间我还在做公益合唱团,家长们很积极没落下一堂课,回家还会主动帮我监督学生练习,这在以前几乎是不可能的。”

  除在本校教学外,李丽雪还会抓住各种机会参与支教。例如2015年,她曾在汕尾市陆河中学支教一年。“如果有机会,我希望能多去驻村支教,自己到哪里工作都一样,但乡下更缺艺术老师。”她说,作为一名音乐老师,她想为汕尾的学生编织一个美好的“艺术梦”。

  自任教以来,她在提升自身业务素养的同时,也成为汕尾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迭代发展的见证者。“未来希望能挖掘更多美育资源,为陆丰、海丰、陆河等地区的美育教育尽一份力,为汕尾的教育事业作些贡献。”李丽雪说。

  一线案例

  活力底色赋能汕尾乡村振兴

  在乡镇铺开的夜市、海丰县珠宝城电商直播、陆丰乡村振兴示范带……这座海滨城市——汕尾,逐渐迸发出发展的强劲活力。近年来,汕尾围绕“五大振兴”总目标,聚焦“八个美丽”标准,做好“四篇文章”,以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为总抓手,推动当地乡村全域美丽、全面振兴,正努力把一处处美丽乡村的诗画景色变成一支支“富裕歌”。

  驱车前往汕尾陆丰桥冲镇溪碧村,道路宽敞整洁、良田美景相互辉映,广场前的池塘还种植了4色观赏性荷花,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这是汕尾乡村振兴示范带陆丰“浪漫荷香”示范带的其中一部分。

  汕尾市以点带面、串珠成链,全域推进45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打造了城区“蚝情万丈”、海丰湾区“生态康养”、陆丰“滨海走廊”“浪漫荷香”等一批示范样板,连续3年在全省推进乡村振兴实绩考核中获评优秀等级,位列粤东地区第一。

  目前在汕尾,乡村振兴示范带在空间上分北部绿色山区带、中部平原精品农业带、南部滨海蓝色带,总长达到672.4公里,覆盖行政村284个,沿线村庄、旅游配套设施、道路、田园整治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已逐步完善,直接受益人口达到200万人以上。

  日间汕尾车水马龙,夜间人气依旧不减。在该市海丰县可塘镇,彩宝首饰城门前广场内灯火通明,200多个摊位整齐划一,翡翠、和田玉、水晶、琥珀等货品琳琅满目,各珠宝摊前人头攒动,夜间线上线下消费活力高涨。

  享有“中国彩色宝石之都”美称的可塘镇,珠宝产业是其支柱产业,也是该镇重点打造的一大特色产业。近年来,因疫情影响,珠宝从业者受到一定冲击,珠宝线下销售遭遇瓶颈。

  眼下,当地紧抓电商直播风口,借助抖音、淘宝、拼多多等平台,不仅能开拓更多销售渠道,也能吸引更多客户来可塘线下购买,形成良性循环。

  “之前受疫情影响,店里生意不好也没什么收入。开设夜市后,人流量变多了,加上我们也搞直播,生意自然好了起来,营业额相比以往增长了10%左右。”可塘镇商户黄小雄说。

  据统计,该镇现有3000多个直播账号,目前电商平台日均销售额200多万元,日均快速发货量约1.5万个;2021年电商直播销售额11.9亿元,同比增长241%。

  近年来,汕尾努力推动乡村振兴持续走在前列。该市不仅全力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还将“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列入市十件民生实事、纳入乡村振兴实绩考核指标。仅“粤菜师傅”一项,其与红色教育、民俗文化、农业观光休闲等深度融合,年接待游客总数超400万人次,带动旅游收入达64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不久前,全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促乡村振兴现场会在汕尾召开,省领导充分肯定汕尾结合实际探索出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强调要总结推广汕尾等市经验,更好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汕尾正以乡村振兴的强劲活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赋能高质量发展。

  数读

  党的十八大以来,汕尾民生事业迎来新发展: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7423元,十年来累计增长1.2倍

  ●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15691元到2021的33082元,年均增长8.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8492元到2021年的19885元,年均增长9.9%;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94350元,比2012年增长1.7倍

  ●脱贫攻坚成效显著,汕尾市12.2万相对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137个省定贫困村全部出列,同全国人民一道步入了全面小康社会;城乡收入差距不断缩小,从2012—2021年,汕尾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比城镇居民高出1.3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012年的1.9:1下降至2021年的1.7:1,城乡收入差距远低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

  ●居民消费物丰价稳,2021年,汕尾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477.3亿元,十年来累计增长79.7%,年均增长6.7%

  ●教育文化投入不断增加,全市教育支出从2012的23.1亿元到2021年上升至60.1亿元。全市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从2012年的0.19亿元到2021年上升至8.2亿元

  南方日报记者 汪旭莹

编辑:黎洁婵   责任编辑:杨格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