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三河坝战役“最后的敢死队”

没有三河坝战役,就没有井冈山会师

2021-03-25 06:41 来源:南方都市报 邹高翔

复原的当年战壕。

纪念馆内陈列的参加三河坝战役的领导人和将领。

在笔枝尾山顶远眺三河坝。

当年战场形势图。

  “没有三河坝战役,就没有井冈山会师”这是参加过南昌起义的开国上将肖克对三河坝战役的评价。如今,这句话树立在大埔县三河坝战役纪念园内。1927年的这场战役,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地位。3月17日,记者来到位于大埔县三河镇的纪念园,也是当年的战场,向先辈致敬。

  实地探访

  “最后的阻击战”阵地

  经过“八一起义军三河战役纪念园”牌坊,两旁绿树成荫,到纪念馆,广场陈列着参加战役的将帅雕像:朱德、林彪、陈毅、许光达、周士第等,以及参加过战役,在新中国成立前牺牲的将领。再拾级而上,到笔枝尾山顶,瞻仰三河坝战役烈士纪念碑。碑高15米,用35种规格的343块密纹花岗石砌建而成。碑身正面镌刻朱德题写的碑名“八一起义军三河坝战役烈士纪念碑”正楷鎏金字。碑座镌刻着时任起义军第二十五师师长、开国上将周士第撰写的碑文。

  碑文如下:

  “八一”起义军一部和大埔等处人民,在三河坝地区坚决抗击帝国主义走狗蒋介石、广东军阀、广西军阀的进攻,激战数昼夜,歼灭敌人一部,给敌人沉重打击。这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同志领导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所进行的千千万万次英勇战斗中的一次。在这次战斗中,起义军第二十五师参谋处长游步仁同志、第七十五团第三营营长蔡晴川同志和几百个中国人民优秀儿女光荣牺牲。我们与烈士诀别已经有三十六年又二个月了,但是烈士们的坚强革命意志,勇敢战斗精神无时无刻不鼓舞着我们前进,无时无刻不鞭策着我们前进。

  烈士们精神不死,永远活在中国人民的心中。

  周士弟撰写并书一九六三年十二月

  记者一行在讲解员蒋小靓带领下,进行了简短的瞻仰仪式。听取战役情况介绍,向纪念碑行三鞠躬。这里居高临下,视野开阔,尽览梅江、汀江、梅潭河交汇。三河镇和三河坝由此得名。自然风光奇特优美,军事上也是要冲。三河坝地处险要,上扼兴梅,下控潮汕,北临闽赣,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1918年,孙中山为北伐护法组织援闽粤军,司令部就设在三河坝。孙中山来到此地,在三河坝汇城村天主教堂,召开军事会议。当地因此建有中山纪念堂和中山公园。

  山上复原修建了当年的战壕,并模拟展示战斗场面,栩栩如生。标示为“最后的阻击战场”,纪念“最后的敢死队”。在电影《建军大业》中,三河坝战役和“最后的敢死队”有浓墨重彩的展示。给敌军重大杀伤后,指挥部决定“次第掩护,逐步撤退”。二十五师七十五团三营留守笔枝尾山,24岁的蔡晴川营长率领全营200多名战士,抵抗一万多名敌人,进行了三河坝战役中最惨烈的一战。战士们打完最后一颗子弹,甩出最后一颗手榴弹,跳出战壕,与敌人展开肉搏。全营除一人外,全部壮烈牺牲。这名幸存者,便是时任三营十一连三排排长、后来的开国大将许光达。

  进入纪念馆,脚下为三河坝战役沙盘,仿佛在空中俯瞰战场全貌。馆内有“举义南昌城”“浴血三河坝”“会师井冈山”展厅,100多件珍贵文物和100多幅历史照片,包括蔡晴川使用过的驳壳枪,完整地讲述了南昌起义军的历程。

  纪念馆旁建有观景平台,是笔枝尾山最高处。此处再看三江汇合和山脉村落,更有气势,如一幅宏伟的画卷。梅大高速公路、梅坎铁路在山间穿过,火电厂巨大的烟囱上,喷涂上巨大的客家风情图案。有深厚底蕴的三河坝,正在书写新的辉煌,告慰洒下鲜血的先烈们。

  红色历史

  人民军队历史的重要转折点

  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发动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对国民党的第一枪。八一起义军根据中共中央的预定计划,撤离南昌,挥师南下,目的是“先得潮、汕、海陆丰,建立工农政权。如情势许可,自以早取广州为佳”,再举北伐,完成中国革命。起义军取道临川、宜黄、广昌南下广东。9月18日进抵大埔县城。20日,实施前委汀州会议分兵军事决策:周恩来、贺龙、叶挺等率领主力顺汀江、韩江而下,向潮州、汕头进发;第九军副军长朱德率领第十一军二十五师和第九军军官教导团共约三千多人,据守三河坝,阻击梅县、闽西来敌,掩护主力南下。

  朱德和二十五师师长周士第、党代表李硕勋察看了素有“得此控闽赣,失此失潮汕”之称的三河坝地形,在笔枝尾山、龙虎坑、下村一带,挖掘战壕、构筑工事。10月1日,战斗爆发,起义军与多于数倍的敌军恶战。3日下午,敌军借江面浓雾和密集炮火,渡过韩江。在敌众我寡、弹少援绝、三面夹攻之下,为了保存实力,指挥部决定由蔡晴川营长率部阻击,余部撤退。

  三河坝战役异常惨烈,据1927年10月18日《新闻报》报道:“此次国共两军恶战,为从来所未见。”起义军待敌船将靠岸,“始开枪射击,全船军士连船夫尽遭击毙。现韩江两岸,死尸遍野,野犬食人肉,彻夜嗥叫,如同鬼哭。土人将尸骸曳之投河,河之为塞。七日,潮州湘子桥面一日之间捞起漂尸六百具”。分兵后,朱德率三千起义军,胜利完成了牵制敌军、掩护主力进军潮汕的任务。当地党组织和革命群众给予大力支持。笔枝尾山阵地后不远,是战地救护所,群众积极抢运伤员,运送粮草。

  此役后,朱德率领余部800多人南下,得知八一起义军在潮汕已经失败,在饶平县茂芝全德学校召开干部会议,作出“隐蔽北上,穿山西进,直奔湘南”的战略决策并转而向西。经过“赣南三整”,建立了人民军队的基本原则。再到湖南宜章休整,发动湘南起义,到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

  三河坝战役在党和人民军队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是胜利的失败,失败的胜利,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军队的战斗力和继续革命的决心。它保存了革命的火种,逐渐把一支正规军事力量打造为新型军队,实现井冈山会师,为井冈山工农起义军注入重要力量。它是中国共产党人探索革命新道路,实现革命战略和军事战略转变的重要转折点。

  采写/摄影:南都记者 邹高翔

编辑:杨格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