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降息”不是终点,接下来还会发生什么?

2023-06-14 21:50 来源:南方+ 唐柳雯

  6月以来,“降息”成为高频词。继商业银行相继下调存款利率后,人民银行也开始“降息”了,甚至还一天“双降”。

  13日,央行先后下调公开市场逆回购(OMO)利率、常备借贷便利(SLF)利率,吹响了进一步稳增长的号角。

  分析认为,近期出炉的各项经济、金融数据指向经济修复速度放缓,“双降”释放出积极的稳增长信号,有助缓解困难主体的融资成本。

  展望未来,“双降”为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下调打开了空间;更多针对性强、含金量高的财政、货币、产业政策出台值得期待,各项政策将协同助力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一日“双降”,为什么?

  13日上午,中国人民银行下调7天期公开市场逆回购(OMO)利率,中标利率较前一日下降10个基点至2.00%;当日晚间,央行再发消息下调常备借贷便利(SLF)利率,隔夜期下调10个基点至2.75%,7天期下调10个基点至2.9%,1个月期下调10个基点至3.25%。

  一天之内央行两次“降息”,为什么?

  从近期公布的经济、金融数据中不难找到答案——5月制造业PMI为48.8%,连续两个月位于荣枯线以下;出口增速再度转负;5月社会融资规模新增1.56万亿元,同比少增1.31万亿元……

  “偏弱的金融数据表明实体融资需求不足,与此前发布的PMI数据、出口数据所表征的意思一致,均指向经济修复速度放缓。很显然,中央已经关注到了这一变化,并已经释放了稳增长的积极信号。”红塔证券研究所所长、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表示。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也认为,在此背景下,亟需通过“降息”等信号意义重大的总量政策,稳定市场预期,提振经济参与主体信心

  众所周知,公开市场逆回购(OMO)、常备借贷便利(SLF)等是央行向金融机构释放流动性的工具,它们的利率越低,意味着金融机构获取资金的成本越低。

  13日晚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多部门发布《关于做好2023年降成本重点工作的通知》,明确22项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任务,其中就包括“推动贷款利率稳中有降”。

  显然,“降息”的重要目的之一,是推动实体经济综合融资成本下降,从而助力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钟正生认为,当前企业盈利表现较为低迷,“降息”有助于推动贷款利率下行,缓解企业付息压力,为企业“降成本”,并促进“稳就业”。同时,“降成本”有助于“稳投资”,激发民间投资的内生动能

  在中金公司研究员黄文静看来,尽管一季度银行信贷供给大于需求,带动企业贷款利率创新低,但这种贷款利率的下降方式更不均衡。“大企业贷款利率下降更多,民间融资利率不降反升。”对比之下,政策利率的下调更具普惠性,有助缓解困难主体的融资成本。

  “双降”后,会发生什么?

  市场首先预计,接下来中期借贷便利(MLF)、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利率下降是大概率事件。

  罗志恒介绍,自2019年央行改革LPR形成机制以来,利率基本沿“OMO→MLF→LPR”路径传导。“即OMO、MLF利率先调降,LPR跟随。两者降幅或不同,但未曾有OMO利率下调后,MLF利率、LPR利率‘按兵不动’的先例。”

  关于MLF、LPR利率下降的幅度,业内人士给出了各自的预测。例如,知名经济学家任泽平认为:“预测本月或下月,MLF利率将同步下调10个基点。”

  对于LPR,特别是与房贷利率密切相关的5年期LPR,市场认为大概率也会下降。

  任泽平预测,本月或下月的1年期与5年期LPR将调降10或15个基点。招商银行研究院宏观研究员牛梦琦预测,LPR或非对称调降,5年期及以上LPR降幅大于1年期。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则表示,6月LPR或将下降5-10个基点。

  至于“降息”将对市场产生的影响,各方普遍持积极态度。

  “股市、债市均受益于降息。”罗志恒认为,“降息”在短期内将会改善股市风险偏好,产生提振作用;长期看,“降息”及配合出台的一系列稳增长政策将加速经济恢复速度,提高企业盈利。债市方面,利率降低将带动债券收益率下行。

  任泽平说,“降息”结合各地稳楼市政策,将有效稳定房价预期。同时,“降息”将对提振股市信心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如果楼市与股市重新活跃,消费与投资也将随之拉动,促进经济稳增长。”不过,他也提到:“相较于前几轮政策调降,本次‘降息’力度适中,传递的政策信号强于操作信号。”

  “降息”不是终点

  事实上,早在本次“双降”前,人民银行行长易纲重提“逆周期调节”,预告了“降息”等积极政策将出台。他在上海调研时提到,继续精准有力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逆周期调节,全力支持实体经济,促进充分就业,维护币值稳定和金融稳定。

  业界普遍认为,“降息”不是终点,更多积极政策还在路上。更多针对性强、含金量高的政策值得期待。

  例如,在货币政策方面,钟正生认为,下半年货币结构性工具的支持力度将会持续,“二次降准可以期待,年内存在再次降息的可能性”。任泽平则表示,预计后期将跟进推出新一轮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

  更多声音呼吁政策协同配合,共同助力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罗志恒认为,利率降低意味着企业融资成本降低、债务负担减弱,同时居民房贷负担减弱,进而会对消费、投资形成拉动作用。“但是,在收入预期并未根本好转的情况下,政策的拉动效应可能偏弱。”因而,本次“降息”更多是传递“逆周期调节”的信号,为提振有效需求,还需要积极的财政政策、地产政策等配合。

  李奇霖也表示,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和货币政策应协同发力,随着更多稳增长政策的落地,实体经济修复得到助力,市场风险偏好也会得到提升。

  事实上,从前述《关于做好2023年降成本重点工作的通知》不难看出,政策协同发力正在加码。这一通知聚焦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为接下来“降成本”工作画下重点——增强税费优惠政策的精准性针对性、提升金融对实体经济服务质效、持续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缓解企业人工成本压力、降低企业用地原材料成本……

  南方日报记者 唐柳雯

  统筹:陈颖

编辑:黎洁婵   责任编辑:林涛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