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专访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段崇智:放眼大湾区实现区域间优势互补

2020-12-14 09:17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余毅菁

  编者按:

  近日,教育部、广东省人民政府联合印发《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发展规划》,明确到2035年,粤港澳大湾区将建成若干所世界一流水平高校,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合作发展和创新发展先进典范。粤港澳高校合作发展已有哪些基础和经验?各方未来将如何发挥所长紧密合作?即日起,我们推出“港澳大学校长湾区访谈录”系列报道,专访港澳多所高校负责人,展望大湾区高等教育及科技创新合作发展蓝图。

  “过去十多年,香港中文大学非常荣幸能够深度参与深圳以及整个粤港澳大湾区的教育发展和科研建设,推动创新人才的培育。”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段崇智日前在接受央视新闻采访时表示。今年10月14日,他获邀出席了深圳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

  而在今年6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以高票表决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后,香港各界曾接连发声支持全国人大决定。据新华社报道,段崇智等5所大学校长对此作出了积极响应,他们在联署声明中表示,国家及香港的繁荣稳定与年轻人的未来息息相关,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健全法制与法治、良好治安、多元包容,对香港的长远发展至为重要。他们完全支持“一国两制”,理解订立国家安全法的必要性。

今年10月,段崇智接受央视采访。

  据悉,香港中文大学是最早在粤港澳大湾区开展学术、科研等交流的香港高校之一,早在2006年已与深圳市政府、中国科学院开展伙伴合作。段崇智出生于香港,是国际知名生物医学科学家,于2018年1月1日就任香港中文大学第8任校长。

  今年12月7日,段崇智接受南方都市报专访,回顾多年来港中大与内地合作的成果。他透露,2014年正式对外招生的“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已连续五年成为广东省内院校中录取分数最高的大学之一。2018年在深圳建立的“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研究院众创中心”,截至目前已孵化出46个高新科技项目,其中一项由港中大校友创办的声纹识别项目,已获得亿元人民币融资。段崇智勉励更多香港年轻人,“要以智慧、爱心和勇气,放眼国家及世界发展”。

  【对话】

  “深圳特区40年建设成就中,有港中大的贡献”

  南都: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你对于这座毗邻香港的城市,有什么印象?

  段崇智:深圳是一座充满生机的城市,非常适合创业。我们看到,深圳市政府对教育科研的投入一直很大,让深圳科研得以快速发展,各种互联网企业都先后落户深圳,吸引了不少年轻人,目前深圳人口的平均年龄只有32岁,可以说是全国人口最年轻的城市了。年轻人聚集的地方,拼搏奋斗的氛围就变得浓厚。

  从城市发展的规律看,人们常说“你的邻居就是你最好的朋友”,深圳和香港只是一江之隔,可以说一直是香港最亲密的邻居,也是最好的朋友。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成立以来,延续港中大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为深圳培养了不少科研人才,服务深圳科研和产业各方面。我认为,深圳建设发展中有港中大的一份贡献。

  南都:今年10月14日,你获邀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可以谈谈当日的感受吗?

  段崇智:作为教育学者,我对庆祝大会上提到的三点内容非常关注,包括他提到要加大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投入力度,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要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要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历史机遇,推动三地经济运行的规则衔接、机制对接等。

  我认为,港中大与深圳的合作,一直是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和实践的。除了2012年获得国家教育部批准和深圳市政府支持,筹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早在2006年,港中大就与深圳市政府和中国科学院伙伴合作,建立“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其后又在深圳成立“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研究院”; 2018年,我们还在深圳研究院基础上成立“众创中心”,为港中大科研人员和校友到深圳发展提供创业平台。

  香港和深圳,都是大湾区的重点人才培训和科研创新基地。港中大非常荣幸,在过去十几年,能够深度参与深圳市和大湾区的教育发展和科研建设,推动创新人才培育。

  “港中大校友在深圳的创业项目已获亿元融资”

  南都:可以具体分享下,这些年港中大在深圳开展的交流和合作所取得的一些成果吗?

  段崇智:我们取得了不少成果。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自2014年起招生,至今连续五年成为广东省内院校中录取分数最高的大学之一,有别于内地的很多高校,港中大(深圳)延续香港校区的传统,采用的中英双语教育、广泛的通识课程和书院制模式,受到了不少学生的欢迎。

  自去年以来,我们还开始筹建医学院和教学医院,目的是为深圳引进国际医学课程、顶尖医疗系统,以及发展一流生物医学科研。目前,这个项目还在筹建当中。

  此外,2018年我们在深圳成立的“众创中心”,主要是为初到大湾区创业的香港年轻人提供一个落脚点,目前该中心已孵化46个高新科技项目,涉及声纹识别、语音信号、处理情绪识别,也有关于医疗影像、5G通讯设备等领域的项目。

  我了解到,其中港中大商学院毕业生李亚桐与合伙人共同创办的“声扬科技”(VoiceAI Tech),靠其自主研发的声纹识别、语音识别、语音信号处理、情绪识别等全栈智能语音技术,已处于全球第一梯队,解决了AI 智慧时代实现安全、便捷风险控制、欺诈防范、使用者体验提升、客户认知深化等必要基础能力,刚完成了近亿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被业界一致看好。目前,声扬科技已获得中国工商银行总行、南方电网等数十家大型企业与政府机构的合作项目。这些都是港中大在与深圳合作实践中,非常成功的例子。

  南都:香港此前并不平静,港中大如何消除风波带来的负面影响?

  段崇智:香港此前的风波,确实对香港的大学校园带来了负面影响,但正是这个时候,我们学到了经验和教训,也给予我们机会反思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香港中文大学提倡“多元共融”,但大学不能容忍任何形式的歧视、欺凌以及暴力活动。对于违反以上原则的行为,我们有既定程序,通过纪律处分和相关机制来处理。

  今年7月,我们还成立了“多元共融事务处”,将与各书院、学院、研究院以及其他部门紧密联系起来,旨在创造一个多元共融的和谐环境,让大家乐于在校园安心地学习、研究、工作、生活,培养学生对大学的归宿感。

  南都:你如何看待香港擅于培养科技人才,但科创产业不足的现状?

  段崇智:香港的优势在于学术研究、培养人才。目前香港高等院校在多项研究领域都处于全球领先位置,我相信未来香港能吸引更多全球的科创人才汇聚,促进国际学术交流,以提升本地科创氛围。

  但香港也有劣势,因为香港本土市场规模较小,要落实科研成果的转化往往较为困难,这时我们就无需局限于香港本土,应该放眼粤港澳大湾区,通过大湾区平台,正好帮助香港与内地城市实现优势互补,如香港主力发展上游科研、深圳着力科研成果转化和服务,还有其他城市可着力制造和应用等。通过不同城市不同分工,发挥各自优势,实现科研成果服务于整个大湾区的庞大市场,这样的联合,将为内地和香港发展带来众多机会。

  “年轻人要有智慧、爱心和勇气,放眼国家及世界发展”

  南都:林郑月娥近期发布施政报告,提到港府将资助1亿港元帮助香港青年到大湾区发展。你怎么看待这个计划?

  段崇智:香港特区政府支持香港年轻人到大湾区创业,这当然是非常大的利好。但除了资金,年轻人创业还需要很多其他支持,包括环境、政策等,高校在这点上可以做得更多。

  除了我之前提到的2018年在我们在深圳成立“众创中心”,今年5月,港中大也在深圳成立了香港中文大学“深港创新研究院(福田)”,这个项目主要是配合落马洲河套区的深港创新科技合作区的发展规划,以及促进香港中文大学有关生物医学科研项目的转化,其中建设发展“深港智慧医疗机器人开放创新平台”和“大湾区肠道菌群与人类健康创新中心”,是这个项目目前的主要方向。

  此外,我们还在港中大校园内开设一门特殊的创业创新副修课程,帮助来自各个不同专业的专才都能学到创业的知识。应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近期我们还在深圳新设立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办公室”,以统筹两地人才、资金,目的是帮助港中大师生校友于区内学习、认识、体验、交流及创业,协调法律、法规等相关事宜。

  南都:你认为粤港两地的合作交流,目前还存在哪些壁垒?

  段崇智:香港和内地制度不同,两地在人事、资金、专利归属等制度方面确实存在一些壁垒有待打破。

  例如,港中大在内地项目获得的科研经费,是不能够拿来用作为建立办公室等用途的,港中大在内地科研活动的日常运营经费主要来自筹款;在专利方面,过往内地规定科研成果专利属于研发的单位和机构,港中大的科研人员在内地取得的专利成果,校方是否能够应用仍需进一步明确。

  但我们也看到了变化,早前深圳落实新例后,科研人员将对科技成果具备所有权及长期使用权,这个做法与香港较为相似。我相信通过不断沟通协调,这些壁垒会慢慢消失。

  南都:对于香港年轻人的发展,你有何建议?

  段崇智:过去一年多,香港风波以及世界局势的变化,可能对年轻人带来了一些负面冲击,但也让我们学到最大的教训是,香港是不可能离群独存的,只有加强合作交流才能实现共赢,所以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方向是绝对正确的。

  我想告诉年轻人,只要怀着智慧、爱心和勇气,放眼国家及世界发展,任何艰难都可以度过。

  采写:南都记者 余毅菁 实习生 陈盈盈

编辑:郭昊奇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