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广东银保监局针对南方日报报道的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楼市乱象发声,表示将部署全辖银行机构开展快速自查,针对违规问题立查立改,严格规范与中介机构的业务合作,及时堵塞业务管理漏洞、完善产品服务流程,并对参与违规行为的银行内部员工进行严肃问责。
记者从广州多家银行了解到,目前银行机构正按广东银保监局部署,开展快速自查。“我们将对违规员工和支行严肃问责。”某银行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与此同时,不少银行正按监管部门要求,堵塞业务管理漏洞、完善产品服务流程。
一方面,银行机构正加强对一线营销人员的规范管理。
例如,一家股份制银行负责人表示,该行已对一线客户经理下发“营销禁令”,禁止诱导客户,要求全员规范营销话术。
某国有大行负责人告诉告诉记者,该行立即组织全体营销队伍,传达监管部门对个人经营贷款、消费贷款的合规要求,再次明确上述贷款资金不得挪用于购房,省行对机构学习效果进行抽查验证。
另一方面,银行机构加强对经营性贷款、消费贷款的审核把关及贷后管理,合法合规开展经营性贷款、个人消费贷款等业务。
“我们要求客户经理、审批人员做好对借款人、借款企业及业务资料的审核把关,充分了解贷款资金用途及客户企业经营的真实情况。”上述国有大行负责人表示,该行将做好贷后管理,贷款发放后及时核验资金用途,严防“脱实向虚”。
无独有偶,前述股份制银行负责人也向记者表示,该行已将经营贷审批权限上收一级,“以前二级分行的审批权限现在全部上收,集中运营、集中审批。”此外,“我们还利用风控模型,加强了对资金流向的监控。”
■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楼市追踪
广东银保监局:开展现场检查,抓典型严肃处理
2月4日,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刊登稿件《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楼市为何屡禁不止?》。南方日报记者对广州地区的20多家主要的商业银行及多家贷款中介进行暗访后发现,通过经营贷、消费贷等方式套取房贷,已经形成了一条成熟的灰色产业链,成为扶持中小微企业的抵押经营贷,以及提振消费的消费贷等信贷资金违法流向楼市的“暗门”。
经营贷、消费贷屡禁不止地违规流向楼市背后,也暴露了部分银行贷款审核上的诸多漏洞。针对报道发现的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楼市乱象,2月7日,广东银保监局表示,该局将部署全辖银行机构开展快速自查。
记者调查发现,部分所谓贷款中介表示,长期与银行合作,可提供包括购买注册公司、办理营业执照、制造流水、信贷流转腾挪、垫资在内的“一条龙”服务。
对此,广东银保监局表示,将要求针对违规问题立查立改,严格规范与中介机构的业务合作,及时堵塞业务管理漏洞、完善产品服务流程,并对参与违规行为的银行内部员工进行严肃问责。
广东银保监局将开展现场检查,抓典型严肃处理,形成震慑。同时,将继续强化风险监管,通过非现场监测、立项检查、监管评级等多种方式,督导辖内银行机构认真落实贷款“三查”管理,依法合规开展经营性贷款、个人消费贷款等业务。
【记者】陈颖 唐柳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