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未来可期!但现在京港澳、沪深广磁悬浮还“悬浮”着

2021-02-23 23:38 来源:南方plus 刘倩 黄叙浩 王彪

  近日,《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公众版)》(简称《规划》)公布,其中预留京港澳高速磁悬浮、沪(深)广高速磁悬浮等六大重要廊道的表述备受关注。

  从广深出发,2.5小时到上海,3.6小时到北京?很多网友已经开始畅想全国范围三小时交通圈的新生活了。

  那么,高速磁悬浮距离落地还有多远?记者多方求证发现:一方面,高速磁悬浮列入《规划》,意味着相关项目已成为政府考虑的重要议事日程,并非空穴来风;但另一方面,从进程上,目前仍处初步规划阶段,何时开建、如何建仍存很多不确定。

  从全国来看,实现主要城市三小时覆盖,属于交通强国建设第二阶段的任务,换言之,和《规划》包含的时间段相比,高速磁悬浮的具体项目更有可能在2036年到2050年成为现实。

  高速磁悬浮成为热点话题,也是中国城镇化进程的最新体现: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三大经济区域汇聚了约全国三分之一人口和40%的经济总量,三者之间如何深度联动,是观察全国人口流动、经济竞争力的重要视角。

  可以肯定的是,从国道到高速,从普铁到动车、高铁再到高速磁悬浮,每一次交通方式的改变、速度的提升,带来的都是更快的要素流动,更高的经济效率和生产、生活的更多可能。

  从规划到落地:还有一段论证审批路要走

  在谈磁悬浮的话题之前,需要先搞清楚一些基本概念。

  制定国土空间规划,从广东省到全国都是首次。

  在过去,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政出多门,往往存在标准不一等问题。多规合一后的国土空间规划,将发挥上述规划的全部功能,是国家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

  此次广东公布的《规划》仍处于公众咨询期,要变成现实还有待时日。然而,《规划》一经批复,任何部门、个人就不得随意修改、违规变更。

  可以说,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将深刻影响未来十五年间广东的发展格局。

  《规划》中预留了六大重要廊道,可以理解为超前为京港澳高速磁悬浮、沪(深)广高速磁悬浮等预留出建设用地等空间资源,也是广东未来十五年交通发展需求在空间格局上的呈现。

  在此基础上,广东将最终打造成“12312”交通圈,即1小时直达粤港澳大湾区、汕潮揭都市圈和湛茂都市圈内部;2小时直达粤港澳大湾区和粤东西北地区;3小时通达全国乃至东南亚的主要城市;12小时通达全球主要城市。

  对照2019年印发的《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就看得更加清楚。

  该文件明确提出,合理统筹安排时速600公里级高速磁悬浮系统等技术储备研发。但要注意的是,相关内容列入的是“科技创新富有活力、智慧引领”章节,而不是具体建设内容的部分。到本世纪中叶,才将实现全国主要城市三小时覆盖——而这很可能就需要高速磁悬浮等新技术的落地应用。

  广东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规划》的定位本身就是一个全局性的较为宏观的规划,规划本身考虑的是未来通道的预留,比如磁悬浮,只是初步规划,未经论证审批,“最终能不能建设或者说建设成什么样,要到下一步的其他的相关规划去落实。”

  磁悬浮技术:造价高昂,规模化或带动成本降低

  众所周知,上海高速磁悬浮是全球第一条商业运行高速磁悬浮。

  根据公开消息,目前上海高速磁悬浮线路31公里、总投资89亿元。按照这个标准计算,如果要建设京港澳、沪深广两条通道造价或将分别超过6900亿元、4800亿元,说是世纪工程也不为过。

  可以说,未来要打造磁悬浮高速通道,成本将是必须跨越的第一道坎。

  工业往往都有规模效应:生产越多,单个产品成本越低。这个规律能否在磁悬浮上实现?

  记者从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了解到,根据目前的研发情况,高速磁悬浮线路造价略高于高速铁路,主要原因是速度等级的提高和系统结构的差异,未来随着工程化和规模化,造价必将进一步降低。

  此外,高速磁悬浮具备无接触运行、磨耗小、维护量小、高级修周期长、系统可用性高,具有全寿命周期的技术经济竞争力。

  与之相关的,高速磁悬浮交通系统还具有很多技术优势:车辆采取抱轨形式,不存在脱轨风险,可以更好保证车辆的安全运行。作为一种新兴高速交通模式,高速磁悬浮具有高速快捷、安全可靠、运输力强、舒适准点、绿色环保、维护成本低等优点。

  从技术上看,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悬浮交通系统的研制,由中国中车组织,中车四方股份公司技术负责,汇集国内高铁、磁悬浮领域优势资源,联合30余家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共同攻关,目的是攻克高速磁悬浮核心技术,形成我国高速磁悬浮产业化能力。

  自2016年7月项目启动以来,项目团队突破高速磁悬浮系列关键核心技术,成功研制了试验样车。中车四方公司的一列五编组工程样车于去年12月完成生产编组,正在进行系统集成调试。

  我国在“十五”至“十二五”持续支持高速磁悬浮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形成了全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程化方案,最高设计速度从430公里提升到600公里,已具备工程化应用条件。

  也就是说,技术卡脖子的问题和成本造价高昂的问题,都在逐渐解决之中,磁悬浮现在离我们还不近,但是未来可期。

  超高速联通:让京津冀、长三角和大湾区3小时通达

  回顾过去,交通提速,始终伴随着城镇化的进程,伴随着一大批超大城市、城市群的崛起,对区域经济和城市的带动效应显现无遗。

  从广东省内看,高铁开通里程已经达到了2140公里,南广、贵广、武广等高铁线路交会连接成网。

  以武广高铁为例,开通十年发送旅客突破5亿人次,这一公交化、快速化、大能力的“黄金通道”,使珠三角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武汉城市群有机连为一体,粤湘鄂沿线15城人流、物流实现最大程度的便利,高铁经济走廊日益凸显。

  广东、广西、贵州三省区在经济发展上也有很强的互补性。广东是全球制造业基地,广西是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贵州则是能源和矿产大省,广西和贵州还同为劳务输出大省。

  南广、贵广高铁开通后,粤桂黔之间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联系大大增强,形成粤桂黔“3—5小时交通圈”,大大促进物流产业升级,带动沿海传统产业向内陆西南腹地梯度转移。

  随着经济效率的提升,带来的是对时间效度的更高期望,是对更大区域经济融合的迫切需求。

  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2020年合计人口超过4.5亿,经济总量超过40万亿元,汇聚了全国GDP前20城市中的14座,如何让这三个人口最密集、产业最聚集、创新最活跃的区域更加高效率地连接起来,可谓众所瞩目。

  从当前看,高速磁悬浮,将是实现这一重大课题的有力竞争方案。

  高速磁悬浮运营速度可达400-600km/h,是目前可实现的最快大型地面交通工具,可填补航空与高铁之间的速度空白,促进城际一体化、市域同城化,有利于抢占技术制高点,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保持我国高铁乃至轨道交通领域的领先优势。

  未来,通过高速磁悬浮示范工程建设,进行时速600公里线路运行等相关工作,还可以推动该技术的持续创新和产业化落地,拉动我国高端装备制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铁道之旅:19世纪空间与时间的工业化》中的描述并未过时:早期的火车旅行被描述为这样一种体验,人们被“发射”而穿过空间,火车就是射弹。

  更重要的是,交通方式带来的影响同样具有启发意义:铁路带来的大规模货物运输,让百货公司遍地开花,货物运输价格的快速下降,实现了工业化的彻底革命。

  事实上,与之相近的场景,已经在改革开放的四十多年里,在全国各个城市里、在我们身边无数次上演。

  高速磁悬浮,这一新技术带来的新速度,带来的很可能不仅是经济效率的提升,更是经济运行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重构。与热烈欢呼相比,更重要的问题或许是:我们做好拥抱它的准备了吗?

  【策划】袁佩如 黄应来 郑佳欣

  【记者】刘倩 黄叙浩 王彪

编辑:杨格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