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舟一叶过,两岸珠水长。
4月14日,上午10点半,琶洲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
汽笛鸣响,“海珠湖”号客船缓缓靠近琶洲港澳客运码头,并稳稳停泊。在相传江中“常有金鳌浮出,光如白日”的岸边,首批港澳旅客抵达,标志着广州琶洲港澳客运口岸往返香港市区的航线进入试运营阶段。18日,琶洲港澳客运码头拟正式投入运营。
这也意味着,“海天联运”,双“珠”合璧,从“东方明珠”香港能“无缝”抵达海珠。“同声同气”的大湾区,全新来往方式上线。在广交会期间,琶洲港澳客运口岸还将设立落地签证服务,码头还将增开往返澳门国际机场航线。
这一口岸从立项开始就备受多方关注,它为何如此重要?未来它将发挥怎样的作用?
先记住这5个数字:2,10,10,18,600。
“无缝”之便
远远看去,口岸就像一道波浪;高空眺望,口岸又像一叶轻舟。
离珠江仅有38米,这一口岸将带来多大的便利?
答案就藏在“2,10,10,18,600”这串数字中——
2——2小时,即可体验“广州持票,香港登机”的快捷出行;
10——10分钟,就能从口岸走到广交会展馆;
10——10分钟,走到地铁8号线琶洲站;
18——18分钟,在口岸旁搭有轨电车,18分钟直达小蛮腰;
600——主路离琶洲大桥仅600米。
更便利的还有“海天联运”。
经琶洲港澳客运口岸的联检楼,旅客过安检,上二层,到达出境大厅,即可购船票、自助取票和值机,经出境查验后即可登船。“无缝”到达香港国际机场后,无需再办理出入境手续,很省时。
如此便利,为何时至今年才开通?
其实以前,市区有可至港澳的码头。但由于航运业产业转移等因素,广州内港港区原有码头或改建,或外移,仅存的客运码头,也转型以发展珠江日夜游、水巴轮渡等短线客运为主。
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洲头咀客运航线停航,广州市区便没有了直通港澳的水上客运通道。住在市区的市民要乘船前往港澳,需到番禺莲花山码头,距离较远。
在此背景之下,广东省政府充分吸收来自各方建议,于2020年将琶洲客运口岸码头项目纳入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建设任务,作为一项重点项目主推。
与此同时,广州市政府在交通规划建设上给口岸建设提供了最大的倾斜,旨在倾力打造珠三角的区域交通枢纽。
2020年底,琶洲港澳客运口岸码头项目被广州列为和广深澳高铁并列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两个标志性直通交通建设项目之一,并加入《建设广州国际航运中心三年行动计划》和广州市“攻城拔寨”项目名录,由海珠区重点负责项目建设,这也是海珠区首次承建对外开放口岸项目。
如今,这也成为广州首座集跨境、城际、海岛功能的水上交通口岸综合体,不仅填补了中心城区水上跨境口岸的空白,更以面向世界的窗口,实现粤港澳大湾区立体交通的无缝衔接。
“新枢纽、新门户、新通道。”在广东亚太电子商务研究院院长,暨南大学教授、博导陈海权看来,广州是一座枢纽城市,是航空、航运、铁路都发达的综合性交通枢纽,琶洲港澳客运码头将成为水上通道的新枢纽。
直达会展
其实,这样重要的口岸,选址也大费心思。
选址琶洲,除考虑地理位置之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选在琶洲,能给参展商带来更多的便利。
以往每年广交会,外国客人往往会搭乘飞机到香港国际机场,再通过陆路到广州,花费不少时间。
“连通了这个客运码头后,客人只要在香港下机后就可以直接坐船去琶洲,甚至行李都可以到了琶洲再拿。”香港机管局行政总裁林天福曾这样形容琶洲港澳客运码头所带来的便利度。
也就是说,现在,国外参展商到广交会总共分三步:坐飞机到香港机场,坐两小时船到位于琶洲的口岸,下船走几步就到广交会。
“多了一条航道之后,从香港过来就很方便了!”香港商人梁先生是本次首批旅客中的一员,“今天来广州,主要是参加明天的广交会,期待可以在今年的广交会与更多国际客商接洽。”
香港贸发局广州代表处主任何俏媚表示,琶洲港澳客运口岸的开通能够方便更多的国际客商在香港参加完展会后直接来广州,继续参加广交会,“很多香港企业也有在广州布局,航线开通后将大大便利穗港两地经贸交流活动的开展。”
所以说,口岸一大重要任务是服务从港澳来参展的海外客商。
目前,广交会展馆已与法兰克福、雅式、显辉、科隆等多个世界知名展览机构结成战略合作伙伴。
同时,口岸开放后,依托其毗邻港澳的区位优势及粤港澳丰富会展资源,可推进“一展两地”合作模式在广州尽快落地,有助于充分发挥三地会展的特色优势,助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会展城市群。
陈海权表示,琶洲西区、珠江新城、国际金融城被称为广州“黄金三角区”,琶洲港澳客运码头正好位于这一中心区域的中心,是广州的新门户;其紧邻广交会琶洲展馆,是广交会的新门户,是大湾区互联互通的新门户,也拉近了广州群众对于港澳和世界的心理距离。
三重意义
某种程度上,口岸选在琶洲,体现了海上丝绸之路、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三重意义。
在陈海权看来,琶洲港澳客运口岸是串联古今,具有多重意义的新通道。黄埔古村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发源地,而广交会是中国外贸出口的桥头堡,琶洲是引领数字经济的新地标。
可以说,不同时代的浪潮都在琶洲交汇。
从古至今,琶洲都是时代的“宠儿”。从宋朝开始,琶洲古港就是重要的经商贸易口岸。到了清朝,琶洲的黄埔古港的重要性上升到高点,成为全世界与清朝贸易的唯一口岸。近些年,广州城市的发展不断向东,琶洲地区逐渐进入广州的“城市心脏”。
今年2月,琶洲省级经济开发区正式揭牌。
坐船而来的旅客们,可以感受到琶洲数字经济产业的集聚效应:腾讯、阿里巴巴、唯品会、小米、科大讯飞、今日头条等一批数字经济龙头项目在此集聚,不断辐射带动产业链上下游、生态圈企业入驻。
去年,琶洲试验区内企业数量已达3.4万家,营收数据突破4000亿元,平均企业营收数据已超1100万元,产业效益高速增长。
而口岸的开通,无疑将吸引更多港澳客商在广州投资发展,支撑琶洲片区会展、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产业升级,客运航线将成为广州产业发展的导流通道。
海珠区也为迎接八方来客做足准备,正深化共建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圈。
该区面向粤港澳三地青少年打造“湾区学子说”创新品牌,创建粤港澳大湾区民族手工艺术中心,推动LEVVV乐赢公共潮玩艺术空间挂牌海珠粤港澳大湾区青年艺术基地(潮创)。成立区粤创和谐劳动关系研究中心,粤港澳大湾区劳动争议联合调解中心广州(琶洲)速调快裁服务站获评全国突出基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
海珠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在琶洲港澳客运口岸码头开放的基础上,海珠区将进一步加快穗莞深城际琶洲支线等互联互通设施建设,为港澳同胞在海珠求学、就业、生活提供更多便利,全面深化与港澳的“硬连接”“软联通”“心融合”。
同时,海珠区将锚定琶洲建设世界一流数字经济示范区的目标,聚焦算法、数据、算力三大产业要素,打造琶洲算谷,深度融入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
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集群配套的产业优势、内联外通的市场优势,多重优势叠加下,琶洲向世界又近了一步。
南方日报记者 吴雨伦 黄舒旻 洪钰敏 傅鹏
摄影:梁钜聪 崔格僖 张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