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曾经改变世界,而你要改变汽车。”
“如今,你和祖国,正在超车。”
——这是一个多月前,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清泉被评为“2022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时的颁奖辞。
感动中国丨他带领祖国电动汽车在新能源赛道上驰骋、超车。视频来源:央视新闻
今年86岁的陈清泉拥有着诸多头衔,“亚洲电动车之父”“亚洲最佳创新者”“电动汽车技术之祖”……这些荣誉,无一不诉说着他在现代电动汽车技术领域作出的卓越贡献。
出生于印尼,求学于内地,治学扬名于香港,陈清泉何以感动中国?
不单只因他的成就,更因他孜孜不倦的使命感和拳拳赤诚的爱国之心。
“这个世界上有没有我,会有什么不同?”
1937年,陈清泉出生在印尼的一个华侨家庭,祖籍福建漳州。
从他记事起,印尼先后遭受荷兰和日本的殖民统治,华侨的日子并不好过。少年的他,逐渐意识到:只有祖国强大,我们才可以站起来。
中学时期,陈清泉受当地回国升学热潮的影响,想回祖国深造学习。
16岁这年,陈清泉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同学经过邮轮、火车和步行,第一次踏入国门。当年,他考入北京矿业学院(现中国矿业大学)机电系,毕业后留校任教。
图源:央视新闻
选择从事科研工作,原因之一或许来自使命感。
小的时候,陈清泉就常常问自己:我为什么要来到这个世界上?这个世界上有没有我,会有什么不同?“就是你要产生使命感。”
陈清泉的科研能力很快得以展现——
上世纪六十年代,陈清泉仅凭简单的资料,设计研发了低频发电机;此后,他研制出了中国早期的直线电机,包括用于发射鱼雷的直线电机加速器、自动绘图仪用的步进直线电机等。
为了方便照顾父母,1976年,陈清泉移居到了香港。
回忆初到香港的时光,他记得口袋里只有50元港币,一切都要从头开始,困难重重。
一边在香港理工大学做讲师,一边在香港大学攻读博士研究生课程,博士毕业后,他留校任教于电机电子工程学系。
结合所学的知识,陈清泉将电动汽车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
上世纪九十年代,陈清泉设计了电动汽车HKU2001,跨时代的科技理念,引来全球瞩目。这辆车采用了高能量电池和智能化的电池能量管理系统,最高一次充电可以行驶160公里,堪称当时最先进的设计。
他创造性地把汽车、电机、控制等技术融合到一起,形成一门全新学科;编写的《现代电动汽车技术》等专业著作,成为了高等院校的经典教材,也为现代电动车学科奠定了理论基础。
“我是中国科技工作的一份子,我感到很光荣”
C.C.Chan,陈清泉的英文名。三个C大有含义。
他曾解释,三个C分别代表:Connected(链接)、Coordinated(协调)、Collaborated(合作)。
长期以来,陈清泉积极奔走于内地、香港和海外之间,在政府、学界、产业界间发挥着“纽带”和“桥梁”的作用。
如今,在合肥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高校,设立有陈清泉教授奖学金,鼓励国内青年学者钻研。他还大力推动香港和内地的高校、企业在电动汽车领域深入合作和交流,打破区域壁垒。
但在两地科研协同工作中,关于科研资金、实验设备等互通,曾经存在着一些障碍。
2017年6月,他发起在港的23名两院院士联名给习近平主席写了一封信,表达了报效祖国的迫切愿望和发展创新科技的巨大热情,并在信中反映了国家科研项目经费过境香港使用、科研仪器设备入境关税优惠等问题。
不到一个星期就收到了答复,信中提到的问题迅速解决,这让香港科技工作者振奋不已。
“想不到习主席很快批示,并且更想不到习主席的批示非常具体。提出要求,希望香港融入国家大建设,然后对国家有关部门也提出要求。”
陈清泉还有第三个没想到,打破科技创新协同的障碍,一系列创新举措相继推出。
2018年,科技部、财政部印发文件,推动中央财政资金通过科技计划项目资助形式拨付过境港澳使用。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向港澳有序开放国家在广东建设布局的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
近年来,越来越多由香港高校牵头申报或承担的项目课题获批立项。科技创新的要素,在粤港澳大湾区自由流动。
“我是中国科技工作的一份子,我感到很光荣。”
香港的广大科技工作者真切体会到了祖国的关怀。所见所感,陈清泉总结出三个“空前未有”——
国家对科技的迫切需求,空前未有;
国家对科学家的期望和爱护,空前未有;
科学家发挥自己才能的机遇,空前未有。
对于香港而言,他相信,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机遇下,与邻近城市的合作,更能实现科技、政策、市场、企业、资本的融合。
“科学家没有退休”
耄耋之年的陈清泉依然活跃在科研一线。
“我虽然86岁了,但我还要撸起袖子加油干,要分秒必争为国家、为香港,也为全世界的科学发展。”
他时时关心着年轻学生们的研究进展,叮嘱学生,遇到困难时要有勇气与决心,要不怕寂寞。
陈清泉:香港科创迎来了最好的时机。视频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21年,陈清泉院士在中国矿业大学讲座时,对母校学子寄语,要敢于进入“无人区”,愿坐“冷板凳”,鼓励同学们要敢于质疑、坚持真理。
依然是那一份自小生来的使命感。在他眼里,科学家的使命就是要把自然界的规律找出来,造福全人类。只要生命还在跳动,就要继续完成使命。
至今,陈清泉已经发表了450多篇论文、出版17本书和获得10个专利。他的科研步伐,从未停歇。一句“科学家没有退休”,饱含了情怀与担当。
在汽车革命的方向上,他认为,电动汽车不单单是交通工具,也是能源的载体、信息的载体、智能系统的终端。
他提出了“四网四流”概念,期待通过交通网、能源网、信息网和人文网的组合,促进电动汽车产业的进一步升级转型,使人们的出行安全、便捷、可靠、舒适、低碳。
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同一年,陈清泉成为香港首位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学者。
当选院士时,陈清泉许愿,中国要成为电动车王国。
如今,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已经连续8年位居世界第一,当年的愿景已成为现实。
回到2022年感动中国颁奖典礼现场,陈清泉分享新的期待时如是说:
“我希望我有生之年,能够亲眼看到,特别首先在我的祖国,大大小小的马路,不单是汽车,轮船、飞机、高铁都是电动。”
陈清泉的眼神里充满着希望,是对科技的期待,更是对祖国的信心!
(内容综合自央视新闻、光明日报、21世纪经济报道、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粤港澳大湾区院士联盟、清华大学、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话题研究员:吴彬彬 朱晓枫 魏伯航
策划:张哲 张西陆 陈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