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中部地区收获政策大礼包,产业将沿着这个方向布局 | 经济粤评

2021-07-23 17:24 来源:南方plus 王彪

  一场大雨让全国牵挂河南,聚焦中部。

  一份重磅文件,再次为中部地区加持:7月22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在新华社全文播发。

  河南、山西、江西、湖南、湖北、安徽,这中部六省收获哪些发展礼包?

  财富的流向,产业的腾跃,交通的聚散,区域的衔接,又将迎来怎样的变局?

  新政出台,中部六省将承担什么新角色

  中部地区承东启西,地域广阔,经济上也举足轻重。

  今年上半年,六省合计经济总量接近11.8万亿元,大约占全国同期的五分之一,相当于广东的两倍。其中,河南GDP达2.89万亿元,六省中最高。

  国家发改委区域发展战略中心战略一室负责人张燕如此总结中部地区在全国的角色: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撑板块,服务促进全国新发展格局加快的战略要地,全国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部署空间。

  从各省份看,河南等主产区要建设粮食生产核心区,山西要加快资源型经济转型,江西将推动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等等。

  粤评君注意到,在多处表述中,安徽单列一条,而且规格很高。

  比如:

  支持安徽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和绿色发展样板区。

  加快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探索国家实验室建设运行模式,推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化发展,开展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攻关。

  融入长三角,科创发力,粤评君认为,这既是对安徽此前发展的肯定,也是承担更大发展使命的期许。

在安徽创新馆拍摄的“墨子号”量子卫星模型。新华社资料图片

  近年来,合肥被称作“第一风投城市”,名声鹊起。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几乎是倾囊押注面板、半导体、新能源,结果几乎都是大获成功。

  不过,从城市层级看,合肥毕竟属于“小弟”。武汉与郑州作为我国城市体系中最高的国家中心城市,此次也得到加持。

  对武汉,更多强调的是科技创新与交通枢纽:

  选择武汉等有条件城市布局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加强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

  提升郑州、武汉区域航空枢纽功能。

交通线路发达的武汉。新华社发

  对郑州则特别聚焦于物品交易、流通相关的软硬建设:

  增加郑州商品交易所上市产品

  加快推进郑州国际物流中心

  充分发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

  加快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建设。

  “在武汉、郑州国家中心城市以及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江西赣江新区等一大批战略平台的建设带动下,中部地区的人口及生产要素的汇聚能力将持续增强。”张燕分析说。

  中部如何“走出去”?与大湾区等区域深度联动

  通览《意见》全文,发挥区位优势,增强联通全国的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功能,成为中部地区醒目的发展方向。

  这在上面提到的武汉、郑州的发展规划上就可见一斑。

  从更大区域视野看,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等重大战略的合作就提到3次:

  加强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区域重大战略互促共进;

  在内陆开放通道建设上,加强与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边境口岸合作;

  在打造内陆高水平开放平台方面,深化与长江经济带其他地区、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区通关合作。

  从欧美的发展经验看,在整个国土上推动经济的多中心分布,有助于各区域发挥各自功能,共同形成有机的多层次城市体系、经济体系。

工人在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的中铁工程装备集团盾构机总装车间作业。新华社资料图片

  河南食品轻纺、山西煤炭、江西有色金属、湖南冶金、湖北化工建材、安徽钢铁有色,这些中部地区的传统产业都在全国占据重要位置,面临着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的巨大挑战。

  相应地,粤港澳大湾区在创新发展和对外开放上走在前列,数字经济规模全国第一,在产业升级特别是数字化改造上有较为丰富的经验。这也正是中部地区所需要的。

  两者如何实现优势互补,值得期待。

  说到这,不得不感叹,合肥的嗅觉确实敏锐。就在此次《意见》发布前,比亚迪的王传福从大湾区跑到了合肥,为预计8月底开工的新项目预热。

  在此之前,今年初,比亚迪新能源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项目已经在安徽蚌埠开工建设。

  其实,又岂止于安徽。近年来,直接毗邻的江西、湖南,也与广东多地开展产业合作。粤港澳大湾区与中部地区的强强握手,还有更多好戏值得期待。

  产业怎么干?沿着长江和铁路跑

  粤评君还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2006年发布《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将“全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摆在重要位置。

  此次文件同样位置则变为“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

  为什么?

  原因很好理解:中部地区此前任务完成得不错。用《意见》原文的话说,“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地位更加巩固”。

  展望未来,产业发展仍旧是重中之重。

江西兆驰光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在车间进行LED封装灌胶工序。新华社发

  如果说东部地区的城市群、产业带是沿着海岸线特别是优良港口布局,中部地区的逻辑同样清晰:沿着铁路干线和长江水道。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去年刊文指出,长江是世界上运量最大的内河,沿江地区85%的铁矿石、83%的电煤和85%的外贸货物主要通过长江航运来运输。

  新华社报道也表明,长江经济带集聚的人口和创造的地区生产总值均占全国40%以上,进出口总额约占全国40%。

  至于铁路,从铁路到高铁,对沿线经济的带动更是肉眼可见。

  以京广高铁为例,串起环渤海经济圈、中原经济区、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圈、珠三角经济圈等五大经济圈,据有关方面测算,每年对全社会经济的拉动作用超过300亿元。

  正是在此基础上,《意见》提出:

  在长江沿线建设中国(武汉)光谷、中国(合肥)声谷,

  在京广沿线建设郑州电子信息、长株潭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在京九沿线建设南昌、吉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在大湛沿线建设太原新材料、洛阳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经济学家、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秘书长范恒山提醒,必须把动态优化产业结构放到突出位置,围绕“联动”“适宜”两个关键词做文章。

  事实上,《意见》就明确提出,加强上下游产业园区合作共建,建立淮河、汉江流域园区合作联盟。

参展商在山西太原举行的第十二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上直播。新华社资料图片

  长江水、铁路线,就是产业链。沿途商品价值不断累加,然后在武汉、郑州、合肥等大城市外运,或者直达沿海地区消费、出口。

  粤评君认为,这就是中部地区的产业发展脉络。

  不过,对于很多中部城市,还有个难题: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产业到哪里找?

  东部沿海地区无疑是一个重要来源,这也在此前多份文件被屡屡提及。

  与以往不同的是,未来的产业转移,特别是制造业转移并非“一转了之”,用《意见》的话说,就是:创新跨区域制造业转移利益分享机制,建立跨区域经济统计分成制度。

  有娃一起养,有钱一起赚。这个法子,得劲!

  【主笔】王彪

  【策划】黄应来

  【出品】南方经济智库

  参考文献:

  《区域经济评论》2021年第3期

  《空间的聚集》

  《区域经济前沿》

编辑:许萌萌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