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在线访谈 | 广东全面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路径、重点及愿景

2023-05-25 19:38 来源:南方网 张莹丹

  近年来,广东省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构建区域发展新格局,推动城乡区域面貌发生显著变化。党的二十大以来,广东省对照党的二十大战略擘画,于去年12月中国共产党广东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审议通过了《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决定》。

  今天,南方新闻网邀请了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城乡统筹研究处处长李登峰,围绕“广东全面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路径、重点及愿景”主题展开访谈。

南方新闻网主持人访谈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城乡统筹研究处处长李登峰

南方新闻网主持人访谈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城乡统筹研究处处长李登峰

  主持人: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高度重视、寄予厚望。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视察时强调,广东要“在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科技自立自强能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继续走在全国前列”。近年来,我省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构建区域发展新格局,推动城乡区域面貌发生显著变化。党的二十大以来,我省对照党的二十大战略擘画,于去年12月中国共产党广东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审议通过了《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决定》。

  纵观这么多年来,我省经济发展一直领跑全国,但同时也面临着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您认为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力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有什么重大意义?

  李登峰: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是省政府直属的政策研究与决策咨询机构,主要任务是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中的全局性、战略性、综合性、长期性以及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研究,为省委、省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作为一名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工作者,我谈一谈个人的一些认识和理解。

  党的二十大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对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作出战略部署。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全省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在新起点上更好解决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省委、省政府作出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决策。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视察时要求我们,要“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在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科技自立自强能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实施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也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广东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的重大举措。大家知道,近年来,我省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取得重要成果。同时也要看到,广东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短板在县、薄弱环节在镇、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县域经济总量较小、增长较慢、总体发展水平较低。2022年全国GDP百强县中,我省仅有博罗、惠东、高州3个县(市)入围。广东经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仅靠广州、深圳等珠三角城市是远远不够的。需要进一步激发全省,尤其是粤东粤西粤北县、镇、村三级经济活力。省委、省政府部署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是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畅通经济循环的战略举措,是惠民富民、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内在要求,是整体提升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水平的迫切需要,对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具有重要意义。

  主持人:如此意义重大的战略,那么我省接下来如何推进实施“百千万工程”呢?

  李登峰:2月13日,省委召开了农村工作会议暨全面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动员大会,对我省接下来推进实施“百千万工程”作出了部署和安排。近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专门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实施意见》。如何推进实施“百千万工程”,关键是弄明白抓什么、怎么抓、谁来抓。一是“抓什么”。省委、省政府要求要把准县镇村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着力抓好县域经济,大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持续推动县域省级以上产业园区提质增效,打造县域经济主引擎;抓好县域城镇化,全面提升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和乡镇综合服务功能,建强中心镇专业镇特色镇,建设美丽圩镇;抓好城乡融合,推进城乡规划“一张图”、城乡建设“一盘棋”,推动基础设施向镇村延伸,加快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二是“怎么抓”。省委、省政府要求要确保各项工作有力有序向前推进,坚持分类施策,“抓两头、促中间”,实施“创先、进位、削薄”行动,推动各尽所能、各展所长,催生更多百强县、千亿县,实现县域实力整体提升;突出改革创新,推动扩权赋能强县,深化镇街体制改革,抓好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破除妨碍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的制度壁垒,激发县镇村发展活力;强化政策支持,制定完善“1+N+X”政策体系,深入开展新型对口帮扶协作,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强化要素保障,以财政、金融、社会“三管齐下”强化资金保障,以县、镇、村“三级发力”强化土地保障,以县内县外“双向施策”强化人才保障,确保要素资源投入持续不断。三是“谁来抓”。省委、省政府要求组建省市县三级指挥机构和工作专班,由党政“一把手”亲自部署亲自抓,形成指挥有力、上下贯通、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坚持“主抓到县”与“由县主抓”相统一,全面实行省领导同志定点挂钩市、联系县,推动各县(市、区)担起主责、唱好主角,广泛发动各方力量参与,带领镇村两级和广大群众把各项部署落到实处。

  主持人:大家知道,广东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主要表现为农村发展相对滞后。那么推进“百千万工程”过程中,要突出哪些重点,才能抓好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李登峰:结合学习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暨全面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动员大会精神,我个人理解,要努力做到“四个要”。一是要扛起政治责任,全力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下大力气促进粮食稳产增产,加快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全力推动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完善粮食和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抓好生猪和“菜篮子”工程建设,不断提升保供能力。二是要着力建设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抓产业能级提升,抓增收致富,在做好“土特产”文章中,构建起体现广东“三农”特色、展现广东比较优势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三是要聚力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突出需求导向应用导向,加快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持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产权制度和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改革,推动农业实现量的突破和质的跃升,让农村发展生机勃勃、农民群众持续增收。四是要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聚焦“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目标,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持续改善人居环境,持续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切实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动乡村实现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主持人:感谢您的讲解。我省规划里提出,要“再造一个新广东”,那么“新广东”愿景里的“百县千镇万村”将来会是怎么样?

  李登峰:“抓好一三五,做强百千万”。再造一个新广东,宏伟的愿景要靠每一个县、每一个镇、每一个村的实景去展现。“百千万工程”的目标要求是实现“一年开局起步、三年初见成效、五年显著变化、十年根本改变”。2023年,主要工作机制和配套政策体系建立健全,差异化目标引领科学有效,资源要素投入明显加强,新型帮扶协作更加紧密,社会力量得到广泛动员,形成推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强大合力。到2025年,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逐步完善,县域经济发展加快,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取得新成效,突出短板弱项基本补齐,县域经济增速、人均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居民收入等主要指标明显提高。到2027年,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县域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一批经济强县、经济强镇、和美乡村脱颖而出,城乡区域基础设施通达程度更加均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显著提升,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在县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到2035年,县域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新型城镇化基本实现,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城乡区域发展更加协调更加平衡,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全省城乡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主持人:接下来的时间我们交给各位网友,请回答一下网友提出的问题:省发展研究中心作为政府智库,下一步将如何助力“百千万工程”贯彻实施呢?

  李登峰:今年以来,作为省委、省政府决策的“参谋”和“助手”,按照“百千万工程”省指挥部工作部署,省发展研究中心与省委政研室共同牵头成立“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决策咨询专班,“以文辅政”,正在有序开展广东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系列课题研究。目前,已形成《赴江苏、浙江调研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与启示》《湖南浏阳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实现从国家级贫困县到全国百强县前列的做法值得借鉴》《全省各地全力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实现良好开局》《广东省县域经济发展的经验、问题及建议》《从珠海海洋牧场建设实践看我省推进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的问题与建议》等系列调研报告,为省委、省政府提供决策参考。

  主持人:各位网友,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访谈到此结束,感谢李登峰处长接受我们专访,感谢大家积极参与,我们下期访谈再见!

  李登峰:谢谢主持人,谢谢各位网友!再会!

编辑:倪仕轩   责任编辑:陈海敏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