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陈春成第一次去香港,在这次讲座前,他还没来得及逛逛香港书展。这位1990年出生的年轻作家,来自福建。令他想不到的是,自己拥有不少书迷,“原本我以为我的作品可能是很小众的。”
今年第33届香港书展的“名作家讲座系列”邀得多位重量级华文作家现身参与书展文化盛事。7月20日下午,知名学者许子东及陈春成为读者们带来“青苔、云彩、萨克斯——陈春成的小说意像”讲座。
在回忆自己的创作经历后,陈春成说:“我自己写的少,如果自我凝视、自我分析太多,我会担心影响自己的创作。”
“无人阅读自己的作品是苦闷的。”
陈春成是福建宁德屏南县人,现居泉州,曾就职于当地的植物园。如今的他,专职写作不到一年的时间。
在2021年10月,其小说集《夜晚的潜水艇》获第四届宝珀理想国文学奖首奖。“以一种典雅迷人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当代小说的新路径。”作家格非代表评委团给《夜晚的潜水艇》写的颁奖词中如是说。
不少报道都将陈春成的小说风格形容为“古典瑰丽”“小说有沈从文、汪曾祺的路子”。阅读其作品时,读者不难发现,陈春成的作品大多倚仗现实的想象。陈春成也多次提及,自己喜欢沈从文、汪曾祺等作家。
讲座一开始,作为主持人的许子东便做好了讲座时间规划,他扭头对陈春成说:“你讲半小时,我讲半小时,剩下半小时读者提问。”
陈春成讲起自己的创作经历。从初中开始,他写旧体诗、散文,直到大学还在写散文。他回忆自己写小说前的那段日子是“写散文,还没有文体意识”的时候。直到27岁,他开始创作小说并发表在豆瓣等网络平台上,才逐渐发现写小说和写散文的乐趣不一样。
“无人阅读自己的作品是苦闷的。”陈春成坦言,在出版之后,才开始觉得自己的小说是受到重视的。许子东在讲座现场回忆,其注意到陈春成,是因为前些年一名记者的推荐。“我写近些年来的作家,写到贾平凹、莫言、余华,我发现,我写来写去只会写自己同年龄的作家,心里想着不行,我也要写年轻作家,而陈春成是这批年轻作家中最年轻的一个。”
如今,专职写作的生活让陈春成经常无计划地看书,也逐渐摸索到作为一个全职写作者的生活规律,但他也羡慕有的专职作家有一个时间表计划。
不过,许子东却告诉他:“好好珍惜能够漫无目的看书的时间,且看且珍惜。”随后,许子东又打趣道:“现在很多人看书是为了工作,包括我自己。”
“意象是反映作者潜意识的东西。”
一个现实是,对于青年写作者而言,一开始可能很难找到自己的写作风格,可能会对已有的作家写作风格进行模仿。陈春成称,自己也会模仿,但有一些模仿可能自己意识到了,有一些模仿可能自己都没有意识到。“青年刚开始写的时候,肯定是想写出一个自己喜欢、满意的作品,但一开始去模仿一些风格我觉得很正常。”他说。
陈春成在讲完自己的创作经历后,他坦言:“其实我目前害怕聊自己的小说,我自己写的少,如果自我凝视、自我分析太多,我会担心影响自己的创作。”
许子东指出,陈春成的作品都有核心的意象。在许子东看来,在目前文学总体不景气的情况下,陈春成能够自行一路,有自己的风格,形成自己的一套写法,这很宝贵。“陈春成的小说文字之外是意象,每篇小说又都有一个核心的意象。以及超越文字、意象这两者之外的无法用文字表达的情绪,但陈春成试着用文字表达出来。”许子东说。
陈春成自己解释道:“比如我可能会看一幅画,看很久,沉浸其中。”他说,自己写小说会从意象开始,重感官的描写,往往不是从故事、情节开始。“意象是反映作者潜意识的东西。”他进而提及家乡对自己写作的影响——“福建的山与水对我写作影响比较深,我倾向于用自然意象,而不是家乡的风俗。”他说。
对于自己的短篇小说集,陈春成最喜欢的是短篇《竹峰寺》。和《李茵的湖》一样,两者都是现实主义的篇章。《竹峰寺》来作家的真实经验,“这篇短篇是一个青绿色的、安静幽深的故事。”他说。
“陈春成《音乐家》这个故事是有潜力发展成中篇和小长篇。”在讲座现场,许子东说。陈春成在讲座现场透露,自己正在准备另一部短篇小说集的写作。“我会考虑作为读者的自己在读自己的作品时,会不会读不下去,会不会读得很闷。”
文字:南方+记者 杨琼 陈彧 GDToday记者 李心迪
摄影:GDToday记者 秦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