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从全职妈妈到全职“妈妈”:打开困住“流动妈妈”的“三扇门”

2023-05-14 18:03 来源:南方plus

  忙碌、迷茫、焦虑,这是“流动妈妈”侯艳十年前全职带娃的感受。尽管城中村人来人往,她却感到宛如在一座孤岛。

  如今,担任早教老师的她看到了不一样的光景:多了儿童乐园、多了早教课程,还多了流动妈妈脸上的笑容。

  新生命的到来给家庭带来欣喜之余,托育难题往往随之而来。在大城市,留给双职工家庭的解题方案并不多:保姆带娃、老人带娃,或夫妻一人辞职全职带娃?

  时间和金钱,是做这道选择题的关键。在广州这座流动人口大市,不少职场妈妈选择了回归家庭全职带娃。

  谁来带娃?如何重返职场?如何融入社区?侯艳此前便困在一道道“门”中。

  为解决这些家庭的后顾之忧,广东正逐步探索多元社区托育机制,让全职妈妈成为全职“妈妈”,打开困住“流动妈妈”的“三扇门”。

  第一扇门:谁来带娃?

  普惠托育成了新选择

  孩子谁来带?同所有家庭一样,十年前,侯艳一家也面临这个难题。来穗务工的她无力承担昂贵的商业托育机构费用,决定把婆婆接过来。

  让老人带孩子,这是不少双职工家庭的选择。然而,人生地不熟,加上楼梯楼上下不便,“窝在家”成了不少老人带娃的常态。

  慢慢地,侯艳发现不对劲:缺乏社交,孩子变得畏畏缩缩,一见陌生人就躲在老人身后哭。老人身体出现毛病。一次深夜,婆婆旧病复发,老公又在外出差,焦灼的窘境让侯艳痛下决心:辞职,全职带娃。

侯艳经历两次“转型”,现在是广州市三元里神奇亲子园的早教老师

侯艳经历两次“转型”,现在是广州市三元里神奇亲子园的早教老师。

  虽然全身心回归家庭,但“全职带娃”并不轻松。

  侯艳还记得,每次带孩子出门,街边、商场到处是商业早教机构,写满了“3岁前是黄金发展期,错过补不回!”一类宣传语。

  “我也是第一次当妈妈,不知道怎么教。”满眼的宣传语加重了侯艳的担忧,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侯艳也有想过把孩子送进便宜点的托育中心。但她所在的三元里被称为广州城北第一村,社区外来人口多,托育服务严重不足。

  成为“全职妈妈”10年后,困住侯艳的那扇“门”终于对“流动妈妈”们打开了。

  2021年7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印发,明确提出,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推动建设一批方便可及、价格可接受、质量有保障的托育服务机构。

  2022年4月,在广州市第一大的城中村里,广州市大源村稚乐堂儿童中心应运而生,是广东普惠社区托育试点之一。省妇联、省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将其列入广东省0-3岁家庭教育支持服务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广州市大源村稚乐堂儿童中心为“流动妈妈”解决带娃难问题。

广州市大源村稚乐堂儿童中心为“流动妈妈”解决带娃难问题。

  大源村稚乐堂儿童中心采用公益机构与商业机构合作,吸引了大批家长,又提供优质日托班和运动、音乐、科学、厨艺等专业课程。同时,城中村较低的地租成本让机构实现了普惠。面对社区困境儿童,还提供免费的公益托育照护托位。

  在熟悉的社区范围、家长无需放弃工作、没有隔代养育的冲突烦恼,每月2500元的全托班对大源村“流动妈妈”来说“正正好”,带娃难的这道大门正徐徐打开。

  第二扇门:如何重返职场?

  托育机构提供新机遇

  像侯艳一样,曾放弃工作、全职带娃的“流动妈妈”不在少数。

  少了一份妈妈的收入,多了一份小孩的开支,黄玲辞掉销售工作后,马上感受到了生活的压力。于是,衣服、护肤品……她能省则省,“便宜的也能将就。”

  有时她“坐不住”,四处打听:“有合适的工作介绍吗?”然而,重返职场困难重重。“流动妈妈”学历不高、待业年限长、与社会脱节,在就业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2020年3月,广州市法泽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在广州市白云区大源村调研时发现,近五成女性面临就业创业难题。

  另一边,妈妈们的就业要求却很现实:“工作最好离家近,能照顾家庭和小孩。”

  社区托育开展试点时,广州市法泽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理事长吴治平发现了机遇:“流动妈妈”有带娃优势,不如让她们从助教做起?——既解决了带娃,又解决了就业问题。

  只有初中学历的黄玲加入社区托育试点后,发现能力的不足,但也找到更多自我提升的机会。

  每晚孩子入睡后,她便开始学习专业托育课程,考证考级,“我想让我的孩子在这里扎根。”

  一路“升级打怪”,黄玲不仅考取了中级职称实现落户,还即将本科毕业,“有了孩子让我更勇敢,我想成为更好地妈妈。”

  黄玲的经历,让许多“流动妈妈”看到了希望。她们相互打气鼓劲,分享落户升学的信息,互助学习,努力让“他乡”变为“我城”。

广州市中大家庭托育园老师黄玲一路考证考级,如今实现落户、即将本科毕业。

广州市中大家庭托育园老师黄玲一路考证考级,如今实现落户、即将本科毕业。

  在托育试点,超半数老师都是“流动妈妈”成长起来。吴治平难掩自豪与欣喜,她希望“流动妈妈”未来实现独立创业,用社区托育机构去带动更多的“流动妈妈”。

  第三扇门:如何融入社区?

  妈妈互助打破孤独

  因为家庭和工作的关系,不少“流动妈妈”与社会的联系逐渐脱节。她们总把孩子和家庭挂在嘴边,只会偶尔提起:“在这里其实很孤独,我也需要朋友。”

  渐渐地,这群妈妈聚到了一起。

  2021年8月,广州市三元里城中村妈妈互助会正式成立。在社区参与下,一个个流动家庭“孤岛”串联在一起。

  “孩子两岁了,怎么一个完整的句子都蹦不出来?”周围人对孩子的关心,加重了“新手妈妈”陈雪丹的焦虑。来到神奇亲子园,跟有经验的妈妈交流才让她安下心: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发展阶段。

  妈妈们在一起,有了聊不完的话题,有带娃知识欠缺的困难、有不想让孩子成为留守儿童的烦恼,还有就是她们本身,“生活围着孩子转,就忽略了自己。”

  共同语言让“流动妈妈”打破了孤独,互助会让妈妈们的情绪得到了疏导。

  从受助到互助到助她。她们在“他乡”有了新的家。

  “我手术醒来,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她。”妈妈互助会成员容姐曾确诊恶性肿瘤,来穗务工的她身边没有亲戚朋友。

  妈妈互助会的“流动妈妈”陪着容姐一起做完了手术,五个小时守候在她身边。她说:“妈妈互助会让我久违地感受到家的感觉了。”

  如今,妈妈互助会还尝试吸纳本地家庭一起参与课程。“我们要把更多妈妈连接起来,跟本地居民也实现真正的融合。”吴治平说。 

  南方日报记者 马瑞婕

  剪辑:龙达洋

  摄影:梁钜聪 苏韵桦

  海报:谭唯 潘洁

编辑:王璐瑶   责任编辑:林涛

扫码下载粤学习APP

指导单位:广东省委网信办 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