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李东生:电子产业打开国际市场的开拓者

2023-01-12 18:48 来源:南方网

  李东生简介

  李东生,男,汉族,1957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广东揭阳人,TCL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带领TCL集团在全球消费电子行业中脱颖而出。他主导TCL开展重大跨国并购,开中国企业全球化经营的先河。曾创下我国第一台按键免提电话、第一代大屏幕彩电等多个第一,带领团队建成完全依靠自主创新、自主团队、自主建设的高世代面板线,实现我国视像行业显示技术的历史性突破。2018年12月18日,李东生作为“电子产业打开国际市场的开拓者”,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改革先锋”称号。

  惠州企业家李东生掌舵下的TCL,伴随着改革开放,从一家“小作坊”式企业发展成为国际化“千亿巨企”。李东生的人生也随着中国电子产业的转型升级大起大落。2004年,李东生完成两项大手笔国际收购,登上美国《时代》周刊,被誉为“中国企业崛起于国际市场的旗帜性人物”;2006年,随着彩电技术转变,TCL陷入低谷,他又入选《福布斯》杂志发布的当年“中国上市公司最差老板”榜单;2009年,作为中国彩电产业转型升级的急先锋,他重新带领TCL完成全球化布局;2018年12月18日,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他作为“电子产业打开国际市场的开拓者”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改革先锋”称号。

  在谈到获得“改革先锋”称号时,李东生感慨道:“1982年,我大学毕业后参与创立了中国第一批中外合资企业之一的TCL,从一名懵懂青年成长为企业的领导者。我见证了中国经济由弱到强,工业和科技实力快速提升,国家从封闭状态走向全面开放。TCL的成长历程,与国家改革开放同步,我深深感恩这个时代,时代成就了李东生,时代造就了TCL。”

  几十年商海沉浮从未击溃过李东生的信念。他爱将TCL比作一艘大船,而支撑这位“船长”在无数次大风大浪中笃定前行的,正是他的实业信仰和报国情怀。李东生一直坚守实业报国梦,他说:“实业是一种积累,要耐得住寂寞,要持续不断地努力。唯有发展实业,才能撑起中国经济的脊梁。”

  实业报国

  1982年,从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毕业的李东生被分配到家乡广东惠州的一家机关单位工作。明明已经端上了“铁饭碗”,李东生却总是感觉少了点什么,高中班主任的教诲——“学理工科能投身实业,建设一国之基础”时时萦绕在耳边。于是,他辞职来到了TCL集团前身——TTK家庭电器有限公司,在车间找到了一份维修生产设备的工作,成为TTK的第43名员工。从此,李东生的命运便与这家企业牢牢绑在了一起。

  1983年,作为全国首批中外合资公司之一的TTK去北京参展。由于负责供销的同事临时有事去不了,年仅26岁、入职不久的大学生李东生临阵顶了上去。在那个年代,“一两个展柜、几把椅子”是参展商的标配,李东生特立独行做了个大招牌,还买来彩带、彩灯等把展位装饰得流光溢彩,当年TTK卡式磁带销量翻了一番,销售额突破200万元。

  1985年,TCL通讯设备公司成立,28岁的李东生便坐上了总经理的位子。当时谁也想不到,这家“小作坊”式的企业后来创下诸多“全国第一”乃至“全球第一”。

  有一次,李东生到飞利浦公司考察,其间获赠了一个雕塑,主人公是“做灯泡的小女孩”。这件纪念品见证了飞利浦在100年间从一家做灯泡的小作坊成长为跨国巨头企业的历程。从那时起,打造一家享誉世界的中国企业,成了他实业报国梦想中新的内涵。

  在广东沿海,“80年代看深圳,90年代看惠州”的口号广为流传。“位于珠三角的惠州,是最早对外开放的地区之一,有很好的产业环境。TCL就是在那个阶段成长起来的。”李东生曾经表示,敢为天下先,是改革开放之后广东企业的一个特点,这使得包括TCL在内的当时的初创企业,在发展前期积累了第一桶金,为企业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惠州的产业环境和区位优势,为TCL的发展,特别是TCL早期的成长,提供了很好的土壤和机会。

  1990年年初,李东生第一次参加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办的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CES)。看到国外参展企业展台上琳琅满目的电子产品,李东生深感中外企业的差距,立志要发展中国的实业。那一年,上海浦东新区开发,中国对外开放出现了新局面。李东生再一次把握住改革的时机,先人一步,进行全国布局。

  1991年,李东生决定在上海创办分公司,创新销售模式,建立企业营销网络。上海市场的启动,同时影响和带动了周边地区的销售。随后,TCL在全国各地的分公司相继开设。

  20世纪90年代初,消费者对彩电的需求越来越大。位于惠州的TCL,在李东生的带领下成功切入大屏幕彩电市场,推出28英寸王牌大彩电,一炮打响。

  改革是发展的内生动力,改革背后离不开健全体制的支持。李东生接任TCL董事长以后,开始进行整体改制前的调研和准备工作。1997年,TCL与惠州市政府签约,开始5年的“授权经营、增量奖股”的国有资产授权经营试点。5年的授权经营使TCL销售收入增长了3倍,利润增长了2倍,品牌价值增长了4倍,实现了由地方小企业向中国消费电子领先企业的历史跨越。

  1999年,TCL在越南建立第一个海外彩电生产基地,成为中国企业国际化和海外并购的先行者。

  向死而生

  2001年对中国和TCL而言都是一个值得铭记的年份。那一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凭借可靠的供应链与高效的营销网络,TCL在与长虹、康佳的彩电大战中笑到了最后,如愿登上中国彩电销量第一的宝座。

  面对喜人的成绩,李东生没有太多喜悦,因为那时候的他已经在思考一个问题——国内家电企业间的厮杀太过激烈,国内市场利润已经“薄如刀片”。随着中国加入WTO,国际同行已在不远处磨刀霍霍,新一轮冲击就在眼前,中国家电企业的生存之路究竟在哪里?

  “中国企业必须‘走出去’!唯有如此,才有可能成长为世界级的伟大企业。TCL理应在这样的征程中扮演先锋角色。”那一刻,李东生下定了决心。

  可李东生没想到的是,国际化道路远比他预想的艰难,以至于差点让他和TCL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李东生事后感慨:“做企业就像打仗。冲锋号吹了,部队也冲上去了,这时候唯一要考虑的是怎么把山头拿下,不能想退路在哪里。”

  2004年1月,TCL实现整体上市。整体上市标志着TCL在体制改革后需要进一步建立起完善的现代企业治理结构。在李东生的主导下,TCL大胆创新突破,2004年在全球市场完成了两起“蛇吞象”式的收购,被誉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史上的开创性举措。

  当时,堪称彩电鼻祖的汤姆逊规模远比TCL大得多——740万台电视的年产能,占有12%的美国市场、8%的欧洲市场,拥有3.4万种专利,覆盖彩电、彩管、数字技术及影像显示技术……一连串诱人的数字让李东生亢奋不已。收购汤姆逊不仅意味着TCL可以立即进军欧美市场,更重要的是,公司将拥有一套世界级研发体系。这让理工科出身、有强烈技术情结的李东生根本无法拒绝。双方在巴黎时间2004年1月28日晚签署合资协议,TCL-汤姆逊电子有限公司(TTE)正式成立。这笔“蛇吞象”的并购也因此被国内外媒体称为“中国企业崛起里程碑式事件”。

  5个月后,TCL再度出手,收购法国电子业巨头阿尔卡特的手机业务。

  当时,短时间内的两次重大并购让世界看到了中国企业的气魄与实力,也让李东生登上了《时代》周刊,成了全球最具影响力的25位商界人物之一。

  然而,全球化的考验才刚刚开始,国际市场形势瞬息万变,在两桩让李东生和他的TCL收获无数赞誉的国际并购后面,等待他们的将是一场向死而生的淬炼。

  2005年,全球彩电业技术路线由之前的模拟、显像管迅速向数字、平板转移,液晶显示彩电一哄而上,这意味着TCL从汤姆逊公司买来的技术一夜之间成了行业“弃儿”。李东生更没有意料到的是,国内的手机业务经过两年的大发展后,也出现了逆转,包括TCL在内的国产手机领导性厂商,业绩无不大幅下滑,有的净利润缩水高达七成以上。TCL遭遇20年来首次亏损,18个月亏了18亿元,快速从神坛上跌落,李东生因此入选《福布斯》杂志于2007年发布的“中国上市公司最差老板”榜单。但他并没有被击垮,暂时的失败反而激发了他的斗志和韧劲。

  2006年6月,李东生以沉重而决绝的心情,写下了《鹰的重生》一文。借用鹰在40岁时脱喙、断趾、拔羽以获重生的故事,他号召TCL全体员工团结一心应对危机,共同推动组织流程和企业文化的变革,坚定推进国际化企业战略的决心。他在这篇文章的最后说:“中国企业要成长为受人尊敬的企业,国际化是必由之路。”该文被贴在TCL的内部网站,很快引来超过2万条的跟帖,有的回帖甚至长达万字。

  这一篇文章并没能立刻平息社会各界对李东生的质疑,但为他在企业家层面赢得了相当多的支持和尊重。有人评论,不管TCL最终结局如何,李东生已经用他的行动表明了难能可贵的企业家精神:锐意变革、坚韧不拔。而TCL的实践,也为中国企业今后的国际化道路提供了许多可供借鉴的经验和教训。

  此后经过三年艰苦卓绝的变革创新,在李东生的带领下,TCL终于成功摆脱了巨亏的泥潭,并在国际舞台上逐渐绽放光彩。

  “国际化是中国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只不过敢于先跨出这一步的企业遇到的困难、风险更多,付出的代价更大。当然,这也能倒逼我们持续提升竞争力。”如今再回望TCL曾经走过的国际化之路,李东生显得云淡风轻,“TCL高质量发展的底气与能力就是国际化给TCL带来的最大礼物。”

  凤凰涅槃

  在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李东生再次站了出来,亲自担任TTE的CEO,主导重组公司欧洲业务。

  “TCL要做产业报国的‘敢死队’,我就是‘敢死队长’!”李东生说。

  为获得资金支持,“敢死队长”李东生跑去香港向银行方面详细说明重组方案细节;汤姆逊公司想袖手旁观,他就两个月内三赴欧洲,想尽办法将对方拉回到谈判桌上。

  那时候,李东生几乎每天都要与同事通一两个小时的电话。在李东生及其团队的不懈努力下,2006年底,坎坷而复杂的重组基本完成,TTE的“大失血”终于被遏制住。

  2007年9月,并购后的TCL终于在欧洲市场收获了第一个盈利月。这一刻,李东生如释重负,心中却五味杂陈:“如果这个事情(并购)让我重做一遍,肯定代价不会那么大,但是已经是过去的事情了,不要再去想了,因为你改变不了过去,你只能去创造未来。”

  从2006年至2008年的三年时间里,李东生一边带领大家应对业务调整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危机与挑战,一边冥思苦想如何让TCL成为一家具有全球化经营能力的跨国企业。也正是在那几年里,TCL成立了财务公司,以求降低负债,稳定现金流,优化资产质量;适度收缩规模,逐步清理那些只能带来规模却无法提升利润水平的项目;创新产品布局,培育技术优势,打造自主品牌。

  2006年6月14日深夜,李东生清楚地意识到,从现在起,他将带领团队全力打造一个全新的TCL。2008年3月,TCL发布了三年以来第一份盈利年报。

  三年扭亏,凤凰涅槃,鹰已重生。2009年,李东生因为率领TCL从巨额亏损中走出,再次登上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年度经济人物的舞台,获评“十年商业领袖”。当时的颁奖词写道:“曾两度获得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的企业家李东生先生,代表了在困难面前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一代企业家精神。作为中国制造走出去的先锋和代表人物,他带领TCL矢志不移地推进企业国际化进程。尽管国际化征战充满曲折和坎坷,但他始终坚守着自己的梦想,带领企业冲出重围,用自己的行动实践着‘中国制造就是全球制造’的诺言。”

  这一年,TCL的国际化之旅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李东生带领的企业已经将触角伸向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全球化的布局已经形成,成为当时中国彩电产业转型升级的急先锋,开始续写中国制造新的辉煌。这一年,TCL液晶电视出货量从全球第八位上升至第六位,彩电总体出货量稳居中国第一,以417亿元的品牌价值蝉联中国彩电第一品牌;这一年,TCL斥资上马华星光电,依靠自主创新建成我国首条高世代面板线,打破日韩企业在半导体面板制造领域的长期垄断,改写我国“缺芯少屏”的历史。

  实业创新

  历经40多年发展,TCL从一个生产磁带的地方小厂发展成为全球化的科技产业集团,产品遍及通信、家电等全品类智能终端,再将产业延伸至半导体显示、半导体光伏及半导体材料等基础核心技术产业领域。TCL的飞速发展无疑是中国科技实现飞跃式发展的最好证明之一,也是广东惠州乃至全国电子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的典型样本。

  进入新时代,TCL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于2018年成立了欧洲研发中心,标志着TCL在欧洲从制造、分销走向了研发。该中心致力于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相关领域,包括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及大数据分析等,通过和华沙理工大学、华沙大学等开展产学研合作,引进科研人才,将研发成果在相关产业落地应用。

  2019年4月,在李东生主导下,TCL完成了资产重组,拆分为TCL科技与TCL实业两个集团。目前TCL已形成智能终端、半导体显示、半导体光伏及半导体材料三大产业群以及产业金融、资本平台的战略布局,为实现全球领先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

  与此同时,TCL电子顺应行业智能化、多场景化发展趋势,积极布局全球互联网业务,为用户提供多屏即时互动、全场景智慧感知的产品与服务。值得一提的是,TCL深化与Netflix、Google和Roku等互联网巨头的紧密合作,2021年新增来自Google的平台运营分成收入,并完成内容聚合应用TCL Channel的商业化转型,持续拓展全球家庭互联网业务的发展空间。

  变革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基因。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转型叠加期,李东生带领团队聚焦人工智能、新型半导体显示技术和材料、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5G应用等技术领域,以创新求突破。虽然面临严峻的市场竞争,但李东生表示,有信心通过业务整合与资源优化使其焕发新的活力。

  从收购汤姆逊彩电、阿尔卡特手机经历跨国并购阵痛为中国电子产业打开国际市场探路,到创立华星光电打破国外电视面板垄断,再到在互联网转型中艰难突围……几十年来坚守实业,跨越风雨坎坷,李东生带领TCL集团一次次蜕变,一次次为中国电子产业和制造业探路。

  年过六旬的李东生依旧雄心万丈:“我们的目标是在各个业务板块均实现全球领先。”为此,他带领TCL完成了从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到品牌推广、销售服务的全球化布局。他仍保持着常年出差的工作节奏,卸下了“敢死队长”头衔的他又当起了“全球飞人”。

  李东生在不同场合表示,生逢伟大时代,企业家群体应该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具备打造“中国的世界品牌”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作为与改革开放并肩共进的企业家,在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的新时代背景下,他希望能继续为国家的昌盛、民族的复兴作出自己的贡献,打造世界级企业,助力我国向世界展示一个创新、奋进的大国形象。

编辑:黎洁婵   责任编辑:李婷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