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南方网 > 新闻 > 专题推荐 2025上半年 > 聚焦2025年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 > 共话高质量发展

智能化赋能“蝶变升级”,传统产业焕新“广货传奇”|高质量发展看广东

2025-02-06 14:53 来源:南方网

code:

vid:

uuid:

requestId:

播放时间:

提示信息

字幕
    倍速
      清晰度
        音轨
          倍速正常
          字幕
          音轨
          清晰度

            传统产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是广东经济稳定运行的基本盘,在稳增长、稳就业、稳外贸中发挥重要作用。

            新春开工第一天,2月5日,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厚培产业发展优势”分论坛上,广东有关产业园区、企业、金融机构、产业基金、传统产业相关行业协会代表同聚一堂,共论传统产业升级之路。

            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

            转型浪潮乘势而上

            广东多年来坚持制造业当家,不断夯实家底,昔日的“广货传奇”,如今依然风生水起。据介绍,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有6个传统产业。汽车、石化、家电、轻工纺织、食品、钢铁、建材、机械等传统行业占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比重超七成,利税占65%,从业人员占75%。产量居全国第一的160多种工业产品,大部分来自于传统产业。

            “广东造”涌现出不少“新名片”。汽车2024年产量突破570万辆,规模连续8年居全国第一,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超360万辆,渗透率已超过6成。现代轻工纺织产业集群规模达2.7万亿元,纺织服装、造纸、家具、化妆品、珠宝等产值产量位居全国前列,服装年产量超40亿件。钢铁、水泥、玻璃、陶瓷等行业加快绿色化改造,累计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490家,优质浮法玻璃生产能力全国第一,广东成为全球最大的陶瓷生产和出口基地。食品工业营业收入9000亿元,饮料、酱油、精制食用油、预制菜等产量均为全国第一。

          董明珠。

          董明珠。

            家电消费潜力不断释放。据介绍,广东家电营业收入超1.3万亿元、占全国超四成、占全球近三成,电视机、空调、厨房电器等产量均居全国第一,彩电年产量超1.1亿台,空调年产量超9300万台,冰箱年产量超2600万台。面对这一数据,家电“龙头”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董明珠接受记者采访时感慨,企业自身的技术才是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她告诉记者,面对转型浪潮,传统行业要生存发展,必须转变传统思维,敢于自我挑战,要大胆地向前看。“未来一定是一个智能化的时代。我们要用最先进的技术,创造别人没有的技术,来去赢得世界对你的尊重。”董明珠说。

            制造业“蝶变升级”

            提质转型跑出了“加速度”

            把制造业这份厚实家当做优做强,需要使出真招实招。不少传统产业创新探索产业链供应链“链式改造”的数字化转型模式。广东更是推动了30多个细分传统行业加快数字化改造。

            在中山沙溪的广东金鼎智造服装科技有限公司,从2022年起就将企业向智能制造企业转型发展。企业总经理邓君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他们的“透明工厂”一改传统制衣企业工人来回走动搬运物料的场景,引入AGV机器人完成生产线上裁片物料的选择和运送,工人们只需要在工位上输入信息,无需走动,吊挂系统就能自动把裁片送到他们面前。车间的大屏幕上,信息系统在实时提供数据,哪个工位的实际工时较设定的标准工时快了或慢了,订单量完成了多少,全都能在屏幕的数据得到实时反馈。

          广东金鼎智造服装科技有限公司“透明工厂”。

          广东金鼎智造服装科技有限公司“透明工厂”。

            作为“能量饮料”的巨头,东鹏饮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过去5年,营收复合增长率超过20%,2024年销售回款达200亿元,市值突破千亿。这离不开企业近年来逐步推进的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生产。企业负责人在分论坛上分享时提到,企业2023年所有基地的“三废”各项指标排放达标率均为100%,从光伏能源、生产技术升级、仓储物流等方面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9463.74吨。在全国的其中5个产业基地已全年度投入使用太阳能光伏项目,全年光伏发电量达到11807.41兆瓦时,以清洁能源代替传统化石能源。东鹏饮料的“含绿量”不断提升。

            自动化赋能创新生产

            点燃产业升级“新引擎”

            在“人工智能+”应用方面,广东率先出台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措施,加快人工智能在传统行业的研发、生产、销售、管理等全方位应用,建成31家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10家“灯塔工厂”。

            分论坛上,TCL实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何军把发言侧重点放在传统产业如何与供应链企业一起进行数字化转型。“三个主要领域会让链头企业和供链企业,大家真的花时间走到一起,共同推动新技术在产业链落地。”何军提及,第一点是出海的需求,产业链需要整体提高竞争力、共同培养出海能力;第二点是人工智能,垂直大模型需要把产业链上下游的数据整合在一起;第三点是外部环境带来的风险,越来越多的设备和材料被国产产品替代,加深了整个链条的捆绑。

            数据融合一直是难点。何军指出,从销售的角度出发,和下游的数据共享是比较容易的,但推动研发侧实现真正协同是相当难的。“近几年全球化带来非常大挑战,北美欧洲的客户对于供应链可溯性的要求,倒逼我们的商业合作伙伴真正把数据整合在一起,实现品质数据的整合。”

            自动化、“无人化”的巨大需求带来机器人产业大发展,广东工业机器人年产量超24万台(套)、占全国44%,连续5年全国第一。

            自动化、“无人化”的巨大需求带来机器人产业大发展,广东工业机器人年产量超24万台(套)、占全国44%,连续5年全国第一。

            “我们的目标不只是做一台能跑能跳的人形机器人,而是真正推动人形机器人进入到产业中。”乐聚(深圳)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冷晓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一开始不太认可人形机器人“进厂”的应用场景。“我们觉得工厂大部分流程已经自动化了,但经过调研发现大量的非标准化岗位面临着招工难、培训成本高、枯燥等问题,AGV、机械臂等一系列设备都没法满足,只能用人形机器人1∶1替代,只有人形机器人能解决工厂自动化‘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冷晓琨向记者谈道。

            产业向上、向强

            为现代化筑牢基底

            创新正在催生广东传统产业新优势。广东近年来围绕传统优势产业补短板、锻长板,积极建设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载体,年主营业务收入5亿元以上的工业企业全部设立研发机构。

          樊纲。

          樊纲。

            针对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教授、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樊纲提出三方面建议。

            一是从政策侧给传统产业更多的关注。樊纲表示:“一些传统产业的企业家和我说过,他们感觉没有存在感,发展战略和鼓励政策提的都是新科技。”他建议,在“十五五”规划中纳入传统产业的发展政策。

            二是通过政府补贴为传统产业数字化提供动力。樊纲说,目前传统产业的数字化面临两难问题,不要为数字化而数字化,而要为提高效率数字化。除了政府通过补贴提供支持,樊纲建议科技企业也要“放下身段做服务”,把新技术真正应用到各种产业中。

            三是为传统产业提供金融支持。樊纲分析道,金融支持不是说给多少钱,而是建立一种促进传统产业内部结构稳定的机制。“过去大家‘卷’的方法就是压价,利润变薄便没有能力去创新或数字化改造。现在来到一个节点,我们需要坚定不移通过兼并重组提高产业内部的集中度,来提高竞争能力。”他认为,好的企业可以低成本扩张,差一点的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实现凤凰涅槃。

            高端化、数字化、智能化赋能广东传统产业升级转型,越来越多的广东“特产”得到了更好的利用和发展。传统产业向新、向上、向强,广东正构建起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筑牢基底。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黄小殷 黄慧诗

          编辑:黎洁婵   责任编辑:李婷   校对:赖玉清

          扫二维码分享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