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南方网 > 新闻 > 专题推荐 2025上半年 > 聚焦2025年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 > 共话高质量发展

产品创新,产业升级!广东“五外联动”如何注入发展新动能?|高质量发展看广东

2025-02-06 13:01 来源:南方网

code:

vid:

uuid:

requestId:

播放时间:

提示信息

字幕
    倍速
      清晰度
        音轨
          倍速正常
          字幕
          音轨
          清晰度

            在全球国际投资形势波动、外贸恢复缓慢的背景下,广东作为中国经济第一大省,如何继续发挥开放引领作用,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

            2月5日,乙巳蛇年首个工作日,在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的“高水平推进‘五外联动’,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分论坛,来自政府、企业、研究院等领域的众多代表齐聚广州,积极探讨如何进一步通过外贸、外资、外包、外经、外智“五外联动”,助力广东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

            产业高质量趋势明显

            高技术产品为外贸增长注入强劲动能

            2024年,尽管世界经济复苏缓慢且国际贸易低迷,广东外贸规模却首次突破9万亿元大关,连续39年稳居全国首位,增速居外贸大省之首。“这是全球最完善产业链供应链的时代演绎!”省商务厅厅长张劲松介绍,广东全域产贸融合正在聚能成势,为全球消费者提供更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的商品。

            “广东高技术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持续攀升,为外贸逆势上扬注入了强劲动力。”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分析,2024年,广东机电产品出口总值稳健增长,占全省出口比重日益扩大,更多海外消费者愿意为广东制造买单,意味着坚持产品技术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是广东稳外贸的有效“杀招”。

            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新兴产业迅速崛起,为外贸注入新动能,为企业带来新机遇。“在外贸出口‘新三样’——新能源汽车、光伏产品、锂电池领域,我们的业务表现亮眼!”德国莱茵TÜV大中华区政府事务部副总经理王欣欣表示,2024年,集团大中华区的业绩斐然,营业额与利润均较去年同期增长超过20%,其中,广州、深圳、香港三地子公司的营业额占比近40%。

            作为一家国际独立第三方检验、检测和认证机构,莱茵TÜV观察到,广东制造业标准正朝着国际化、绿色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王欣欣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内部的规则互认与衔接逐步深化,促进了区域内的贸易便利化和产业链协同。这些标准的变化不仅提升了广东产业的整体竞争力,还增强了其外贸韧性,使广东在全球市场中更具优势。

            手机、电脑、家用电器等“老三样”产品出口稳提升,持之以恒的技术创新是保持市场竞争力的秘诀。“2024年TCL电视全球出货量同比增长14.8%,再创历史新高!”TCL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介绍,目前海外消费电子市场趋向大屏化、智能化,对此TCL持续推出Mini LED大屏产品,在海外市场,65吋及以上TCL电视出货量同比增长32.4%,75吋及以上电视出货量大幅增长79.7%。

            “没有夕阳的产业,只有夕阳的技术。”郭万达表示,转型升级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企业要投入技术、开拓市场,产品转型升级得当才有竞争力,否则产品技术、价格和质量依旧落后于同行,还是会被市场淘汰。“转型升级并非易事,但企业必须坚持,转型才会有新的出路。”他说。

            粤企出海拓展势头强劲

            如何做好合规化、本土化成热议话题

            “我们在9个国家30多个城市开展自动驾驶研发、测试及运营!”“我们在非洲兴办境外合作园区,效果很好!”“我们已在东南亚建设了12个制造基地,员工人数超过1万人!”……企业出海是今年论坛的热门话题,多家企业、平台积极分享经验,为如何有序出海、安全出海、合理布局出谋划策。

            毕马威中国区副主席李嘉林介绍,2024年上半年广东共有536家上市公司披露境外业务收入8000余亿元,出海公司数量及境外业务收入规模位居全国第一,上市公司民企、地方国资参与出海增多,中小型民营企业也逐渐活跃。

            为什么积极出海布局?文远知行副总裁黄烨华表示,企业要积累长期优势,必须抢占国际市场先机。2024年,广州培育的全球自动驾驶企业文远知行成功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在欧洲、东南亚和中东落子多个新项目。“广东是全国最早的自动驾驶试点省份之一,我们的技术能够解决海外劳动力紧缺的痛点和低碳转型升级的需求。” 

            黄烨华介绍,目前,文远知行通过提供示范案例、成熟产品、可复制商业模式及高质量自动驾驶产品和服务,积极参与海外国家的智慧交通发展。然而,新兴技术出海犹如探索未知水域,缺乏先例指引。面对本土化、政策法规等重重挑战,公司采取团队本土化、携手当地各方合作伙伴、产品因地制宜等策略,强化沟通,勇于尝试,灵活调整。

            作为最早走向海外的中国企业之一,TCL出海已有26年。李东生建议,中国企业出海要坚定本土化理念,通过本地研发、生产、营销,紧密连接海外用户,驱动海外营收稳健增长,并促进出口增长。

            以TCL在北美市场的实践为例,他分享了海外本土化的四个有效策略:“一是从产品贸易到共建工业能力,如建设制造基地,深化海外本土化根基;二是从中国产业链链主到海外区域链链主,带动供应商出海并培育当地供应链;三是从全球产品制造向全球品牌经营转型;四是从依赖兼并收购向自主成长迈进。”

            针对出海过程中的诸多挑战,李嘉林建议,企业在出海前需要进行全面的可行性研究,优选目标市场、出海模式,评估潜在风险及应对方案,关注长远规划,实现降本增效和合规经营。另外,还需要在业务层面加强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将产品和服务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适应当前全球产业变革浪潮,迈向中高端价值链。

            外资高质量发展趋势涌现

            加快补齐产业链短板、努力降低企业成本

            在全球境外直接投资趋势波动不定的背景下,广东如何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更好地服务外资、吸引外资?巴斯夫、嘉士伯、百吉生物等落户广东的重点外企在分论坛上积极分享。

            作为全球领先的化学品公司,巴斯夫正在广东湛江建设总投资额约100亿欧元的一体化生产基地,这是巴斯夫史上最大的单笔投资之一。为什么选择落户广东?巴斯夫亚洲大型项目总裁林汉平表示,巴斯夫看重广东的经济引擎作用及其广阔市场,尤其是交通运输、消费品、家庭及个人护理和电子产品等快速增长的行业。此外,巴斯夫与广东省政府有共同的愿景,聚焦创新、提升营商环境、关注可持续发展。

            百吉生物是一家深耕免疫细胞疗法的新加坡生物制药企业,公司首席公共事务官黄宇翔介绍,2024年,百吉生物在广州设立了中国总部,与新加坡总部“双轮驱动”。他认为,广东对新技术的支持环境优越,拥有生物岛等多个产业链孵化器,在税收优惠、资金补贴、人才引进等方面均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百吉生物的首席科学家Jean-Paul Thiery教授是欧洲及法国两院院士,他曾两度获得诺贝尔奖提名,总裁沈浩教授是宾夕法尼亚大学终身教授,他们都对广东生物医药创新土壤高度认可。”黄宇翔表示,广东上下游产业链完善,医疗资源丰富,临床研究推进迅速,目前,百吉生物多个产品管线已在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开展临床合作研究。

            “嘉士伯看好广东发展,不断加大在广东的投资!”嘉士伯中国总裁李志刚介绍,2024年,嘉士伯佛山三水生产基地投产,基地内设立了集团在欧洲之外的第一个研发中心——嘉士伯集团亚洲研发中心,提供新品研发、趋势分析、风味研究、酿造工艺、包材设计和专业检测等方面服务,助力中国及亚洲市场快速应对市场变化。

            李志刚认为,广东营商环境优势突出,产业基础雄厚,市场前景广阔,政府服务到位。他以佛山为例:“佛山作为制造业重镇,其三水区域更是饮料产业的核心地带,汇聚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专业经验丰富。嘉士伯佛山30亿元投资项目,仅用半年完成谈判签约,从开工到建成,仅用了一年半时间。”

            郭万达表示,广东利用外资的结构在发生变化,正从传统制造业投资向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转变,外企在广东的布局也从生产基地转变为研发中心、数据中心、采购中心和结算中心。

            当前广东如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郭万达指出,中央大力倡导长期资本、耐心资本,广东应积极作为,补齐“卡脖子”技术、关键技术的产业链短板。同时,为企业降低成本是紧迫任务,这涵盖了硬成本,如土地租金、水电费用,以及软成本,特别是制度性交易成本与政府服务监管效率等。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尹珏文 丁荷菲 周红豆

            摄制:邓耀彬 罗渊

          编辑:倪仕轩   责任编辑:李婷   校对:陈学德

          扫二维码分享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