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生态奇迹和绿色发展奇迹。十年来,广东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坚定不移践行新发展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全省改革发展全过程各领域,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一幅幅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画卷,正在南粤大地铺展开来。
广州
在广州市增城区大封门国有林场,在这里工作了22年的温锦华正在山林中巡查。他欣喜地见证了林场的点滴变化。
近年来,广东各地深入推进林长制落实落地,林业资源得到进一步保护,绿色日益成为广东发展的鲜明底色,全省森林覆盖率已提高至58.7%,珠三角9市全部建成国家森林城市。
深圳
深圳市宝安区燕罗湿地公园段茅洲河曾经水污染较严重。洪伟江正是负责该段河流日常维护的一名民间河长。
汕头
而潮汕的母亲河练江,也曾两次被中央环保督察组点名。经过“大兵团”治污,练江如今也实现了美丽变身。在汕头市潮南区峡山大溪芦苇池段,整洁干净的溪水和两岸秀丽的景色,吸引周边群众前来垂钓。
2020年底,茅洲河、练江水质分别创1992年、2004年以来最好水平,从污染典型变治污典范,此后两河水质继续保持稳定,并带动全省多条污染河流稳定消除劣Ⅴ类水质。
潮州
在潮州韩江竹竿山取水口,水质自动监测系统24小时不间断工作,确保这条潮州母亲河“秀水长清”。
河源
而在河源,市民最近在自己居住的小区发现了素有“水中大熊猫”之称的桃花水母,这种对水质有极高要求的生物在河源连续多年都有出现。
广东全面推行河湖长制的5年多来,全省已累计建成碧道2900多公里,水清岸绿的生态效益和水岸联动发展的经济效益逐渐显现。
碧水倒映蓝天,广东空气质量亦持续改善,率先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和世卫组织第二阶段标准。蓝天白云下,江门鹤山的摄影爱好者还一度拍到了40多公里外的广州塔。
近期,生态环境部公布今年1—8月全国168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深圳、珠海、惠州等广东7市进入全国前20,广东蓝已成为广东生态环境日益向好的标志之一。
深圳
良好的生态环境,低碳出行理念的深入人心。近年来,川流不息的骑行大军成为城市一道流动的风景线。在深圳,无论是绿道出游还是通勤代步,选择骑行的人越来越多。
佛山
在城市中,危险废物能否安全处置与市民健康息息相关。佛山产废企业超1万家,涵盖29类危废,此前危废处置成本一直较高。近年来,当地探索构建危废收集贮存的第三方治理模式“破局”。目前佛山初步构建起危废收集贮存体系,中小微企业危废年处置费用降低。
环境问题的解决,离不开持续完善的制度。广东高规格成立环委会,“十三五”以来制修订90多件次生态环境地方法规。环评“放管服”、“三线一单”分区管控、执法正面清单管理等改革举措落地见效。
10年间,广东绿色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推动碳排放权交易、碳普惠等试点示范走在全国前列,资源能源消耗强度大幅下降,高水平完成国家下达的碳强度等约束性指标。
来源:广东广播电视台
记者:齐柳 陈礼贤 刘凯 摄像:李永雷 深圳台 汕头台 河源台 潮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