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冷暖、民生福祉一直是习近平总书记心头最大的牵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始终把人民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扎扎实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项工作。
十年来,广东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创新探索实践,打造“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以新的实招硬招稳定就业大局、促进产业发展、推动乡村振兴,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梅州
梅州梅县城东镇玉水村,在煤矿产业衰落后,一度陷入发展窘境,被评为省定贫困村。2018年,广东实施“粤菜师傅”工程,玉水村村民“一人学厨,全家脱贫”,玉水村也从“煤炭村”蝶变成为“厨师村”。如今,全村1000多人在外从事烹饪相关工作,每年带回家乡的收入超5000万元。
目前,广东已有189所技工院校、职业院校开设粤菜相关专业,在校生达6.98万人,建成省级重点和特色专业17个。
作为“三项工程”另一重要组成部分,“广东技工”正与“广东制造”共同成长。技工院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8%。全省148所技工院校在校生63.4万人、占全国1/7,招生实现“十年连增”;建成50个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50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位居全国前列。全省技能人才达1804万,为广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的技能人才支撑。
如果说“广东技工”工程让技能人才发光发热,那“南粤家政”工程则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家政服务的同时,还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目前,全省共有家政企业2.68万家,从业人员超127万人,建成“南粤家政”基层服务站645个,15分钟优质家政服务圈覆盖面越来越大。
“学烹饪也能当名师,做家政也能评正高”。“三项工程”坚持打造技能成长成才平台,在全国率先开展“乡村工匠”专业人才职称评审,将“三项工程”与“乡村工匠”有机结合。目前获得职称的人员有4470人;技能人才和专技人才之间的评价体系得到贯通,3600多名技能人才取得专技职称。今年上半年,全省共组织培训培养“乡村工匠”2.2万人次,其中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4300多人次。
人才兴,产业旺。“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有效服务乡村振兴的国家战略。广东还将“三项工程”引入省际帮扶协作和对口支援,累计培训7万人次:在广西、贵州设立“南粤家政”综合服务网点和培训基地;指导西藏林芝开发“粤林幸福菜谱”,帮扶西藏林芝建设技工学校,实现林芝地区技工教育“零的突破”;帮扶新疆喀什技师学院实现从技工学校到技师学院的跨越式发展。
随着“三项工程”的深入实施,一批批“厨师村”“技工村”“月嫂村”相继涌现,产业融合活力迸发,乡村全面振兴步伐也持续加快。近日,广州市从化区、茂名高州市、韶关南雄市、汕尾陆丰市等4地成功入选2022年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公示名单。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十年来,广东坚持“小切口大变化”,通过推出民生导向的政策举措,办好一件件惠民生、解民意的具体事项,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十年来,全省民生支出累计达9.33万亿元,在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占比由2012年的66%逐步提高到2021年的70.3%。2021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5万元。
来源:广东广播电视台
记者:曾小强 黄子懿 邢燕 李昊岩 王颖 温国栋 陈威端 中山台 佛山台 河源台 深圳台
见习记者:李春阳
摄像:陈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