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科技如何促进网络文明发展?在22日召开的广东网络文明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数字技术促进文化培育、畅通文化传播、助力诚信建设,要善用数字技术这把“双刃剑”,用人类文明优秀成果滋养网络空间、修复网络生态。
广东是网络大省,邬贺铨留意到,广东涌现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互联网头部企业,为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贡献了广东力量,他建议广东进一步引导发展数字创意产业和工业应用,积极引导互联网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
数字文明是网络文明基础架构
网络文明是新形势下社会文明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网络强国的重要领域。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邬贺铨认为,网络文明的出现和发展是一个逐步演变的过程,从文化到文明、从文明到网络文明、从网络文明到数字文明,可以从这三个层面来理解网络文明的内涵。
邬贺铨说,文化指人类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及其物质载体,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日常行为习惯和制度形态。文明是文化的内在价值,是文化中的积极成果。网络文明也不例外。
“网络文明是伴随着互联网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的人类社会文明形态,是现代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邬贺铨认为,网络文明是从工业文明过渡过来的。工业文明是以工业化为重要标志的一种现代社会文明形态,而数字文明则是以数字化为重要标志的一种现代社会文明状态。数字文明是网络文明的基础架构和基本特征。
数字化使文化得到前所未有普及
关于数字科技与网络文明的关系,邬贺铨认为,数字技术促进了文化培育。比如,数字文化产品具有更多形态和更丰富的表现力,同时,信息化变革了文化产品创作、传播和服务流程,生产效率更高、技术迭代更快、制作更精美、传播更网络化、消费更个性化。
数字文化的大众属性也更强,借助数字技术的简便创作工具、丰富的表现形式和畅通的传播渠道,更多网民成为文化工作者,从而形成宏伟的数字文化产业创作队伍。如今网络作品的创作,不仅有专业的作者,还有广泛的网络用户,甚至机器也可以参与生产内容。
“数字技术助力了文化的传承与提升。”邬贺铨说,数字技术能够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再创造,为传统文化资源保护传承与展示利用提供了有效手段。通过智能分析、画质修复和增强等技术,经典影像焕发新生,有助于用网民喜闻乐见的语言讲好文化传承。
此外,数字技术畅通了文化传播。邬贺铨认为,在广渗透上,宽带渗透突破地域限制,智能分发提升了传播精准性,数字化方便读者加入评论。在低门槛上,数字化降低了阅读门槛,突破了时空限制,扩展了大众接入面,使得先进文化得到前所未有的普及。在大众化上,小众创意也能方便地在网上找到知音,读者面很窄的作品也有存在与发展的空间。
邬贺铨还提到,传统商业信用模式中,诚信需要时间积累,成本相对较高。利用移动支付积累的数据和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建立起“技术背书”的信任方式,信任的效率和可及性得到显著提升。因此,数字技术可以助力诚信建设,引领网络文明向好向善。
建议广东加强数字创意产业技术应用
近年来,广东数字化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全面推动网络生态持续向好。邬贺铨认为,数字文化与产业数字化具有同源性且可互相借鉴,数字文化本身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技术也可用到数字产业化发展。
“像是网络游戏的多人协同实时性和3D渲染,对芯片与软件的逻辑运算和图形计算能力都有很高要求,这就促进了软硬件技术发展与创新。”邬贺铨说,广东互联网业务特别是网游产业全国领先,可以进一步引导发展数字创意产业和工业应用,并开拓相应技术在实体产业的应用。
数字技术虽然是“双刃剑”,带来了“大数据杀熟”、隐私泄露等行业问题,但邬贺铨认为,数字技术带来的不良影响,同样可以利用数字技术进行治理。他留意到,广东积极引导互联网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疫情期间,广东“爱心助农”计划为各地滞销农产品搭建数字农业紧急供应链;“粤智助”实现广东全省行政村全覆盖,服务超1500万群众“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邬贺铨建议,广东可以基于企业数据刻画企业信用水平,作为企业获取和配置资源的主要依据,从而推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同时,积极发动和支持网络社会组织参与网络文明建设,推动形成网络空间共治共享格局。